手性表面波在超材料中的發現

2020-12-06 科學網

 

英國伯明罕大學的Shuang Zhang教授及在中、英、美三國的研究人員在雙軸雙曲線超材料和電介質的界面觀察到了一種新型的手性表面波。這種表面波會因電介質的折射率不同顯示出凸面、凹面或者平面的波前。對於特定折射率的電介質,其色散曲線幾乎是平坦的,這增加了產生自導引表面波的可能。重要的是,這種表面波多數是橢圓偏振的,旋轉方向和傳播方向有關,這使得表面波的自旋控制激發成為可能,並可以應用在集成光路上並改進其功能。這項發現在經典或量子光學信號通信和處理中都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相關的研究成果發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雜誌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15) 4, e328; doi:10.1038/lsa.2015.101)。相關的全文連結請參看:http://www.nature.com/lsa/journal/v4/n9/full/lsa2015101a.html。(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終於揭示了表面電磁波的拓撲起源!
    博科園:本文為物理學類在為波物理學幾個領域(包括麥克斯韋電磁學、拓撲量子態和等離子體/超材料)提供見解的研究工作中,科學家們已經表明,在經典麥克斯韋電磁學中獲得的均勻各向同性介質之間的界面上著名表面電磁波也有一個純粹的拓撲起源
  • 物理所三維手性超材料的摺疊加工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微加工實驗室博士研究生楊盛焱,博士劉哲,研究員楊海方、李俊傑、顧長志等人,建立並完善了一種基於離子束應變誘導的三維摺疊納米結構加工方法,並與合作者一起在構築三維超材料和實現光場調控特性方面取得新進展。
  • 二維材料人工渦旋系統展現超強非線性手性
    光束在各向異性和非均勻的光學介質中SAM和OAM這兩個動量可以相互作用來改變光束的偏振和相位。在金屬表面加工特定結構,如本工作採用的單晶鋁薄膜表面刻蝕阿基米得螺旋納米狹縫,可產生表面等離極化激元(SPP)渦旋場。得益於SPP出色的電磁場局域性以及場增強效應,此渦旋場的尺寸可大幅度降低,實現亞波長尺度的光學操作,這為集成納米光子的應用打開大門。
  • 蜂窩結構力學超材料彈性及抗衝擊性能
    它具有自然材料所不具備的各種特殊功能,如負泊松比、負有效質量密度、負有效模量等。因其具有特殊的波動傳播帶隙,在隔振、吸聲降噪、隱身、光信息和電磁波等工程領域擁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在超材料中有一類材料具有受拉時其垂直方向有膨脹的力學特性,即這類超材料具有「負泊松 (Poisson) 比」,又稱為具有「拉脹性」(Auxetic)。
  • 青島科技大學王霞科研團隊超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10月28日,記者從青島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王霞教授科研團隊在光子功能材料的相位調控領域取得新進展,在一區期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1.238)上發表標題為「Circular Phase-Dichroism of Chiral Metasurface Using Birefringent Interference
  • 電磁手性:從基本原理到手性光學
    2)手性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非線性光-物質相互作用中的手性選擇性增強,例如,當圓偏振光入射到量子發射器上時,相對於沒有超材料的參考樣本,手性系統的雙光子發光顯著增強了40倍以上,同時還為檢測和表徵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手性提供了超高的靈敏度。
  • 新型超表面雷射產生世界上第一個超手性光
    同時,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納米結構的超表面,該超表面具有迄今產生的最大相位梯度,並允許在緊湊的設計中進行大功率操作。這意味著世界上第一臺可根據需要產生扭曲結構光的奇特狀態的雷射器。在他們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可見的超表面雷射產生的高純度軌道角動量狀態,該研究人員演示了一種新型雷射可以產生任何所需的手性態光,並且可以完全控制光的兩個角動量(AM)分量,即自旋(偏振和光的軌道角動量(OAM)。由哈佛小組設計的新型納米尺寸(比人的頭髮的寬度細1000倍)提供的完全控制功能使雷射器的設計成為可能。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手性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CoSi中存在新型手性費米子的確定證據。在相對論物理中,手性是指無質量粒子的自旋和動量方向平行或者反平行,儘管90年前理論預測了存在無質量手性費米子——外爾費米子,但它們作為基本粒子的存在尚未經過實驗證實。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錢天告訴《中國科學報》,在固體中,一些材料的體態電子結構因某些對稱性或者拓撲的保護致使能帶交叉時不會雜化,出現能帶簡併。這個特徵介於金屬和絕緣體或半導體之間,屬於半金屬材料,也被稱為拓撲半金屬。
  • 新型超材料可「彎曲」彈性波 能在醫療、軍事和商業中獲得廣泛應用
    【每日科技網】   科技日報訊 在空氣中傳播的聲波、水遇到障礙物形成的漣漪或者地震中的衝擊波都屬於「彈性波」。這些波在物體表面或內部通過,不會對其物質組成造成任何永久性改變。
  • 聲表面波
    聲波通常是縱波,也有橫波,聲波所到之處的質點沿著傳播方向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聲波的傳播實質上是能量在介質中的傳遞。聲波是一種機械波,由聲源振動產生,聲表面波也一樣。給充滿著正負電荷的壓電晶體兩端加電壓,原子受到電荷的壓力,為了保持電荷的平衡,原子來回震動使壓電晶體形狀輕微變形。
  • 超材料簡介及超材料在天線中的應用
    超材料已經成為熱門研究課題,尤其在涉及現代天線結構的領域更是如此。但是,對於什麼是超材料以及超材料在天線研發中的作用大家仍不甚了解。簡而言之,超材料是指能夠實現自然界中未知特性的材料和結構的組合。例如,塗敷在物體表面的結構化材料可以使光沿銳角折射,從而有效地隱藏該表面下的物體,使其在某些波長的光下隱身。由於射頻、微波、毫米波通信和雷達中的電磁輻射(僅高頻輻射)遵循與光相同的物理定律,因此採用適用于波長較長電磁輻射的結構也可以實現類似的效果。如納米級超材料可以用於製造負折射率材料,那麼毫米級超材料也可以用於實現各種效果,包括負磁導率或介電常數。
  • 實驗發現重費米子金屬UTe2為手性自旋三重態超導體
    發現新粒子是物理學家們樂此不疲的尋寶遊戲。有時候這樣的獵奇活動是藉助於巨大的加速器實現的,高能粒子束的碰撞可以產生新的粒子或者揭示新的物理規律。對於研究固體物理的科學家來說,這一遊戲則是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展開的,這裡沒有高能的粒子撞擊,但是固體材料中深藏的多種複雜的粒子間相互作用則可以湧現出類似於粒子的集體激發,又稱作準粒子。
  • 基於超材料的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天線隱身應用進展
    因此,研製更薄、更輕、頻帶更寬的新型吸波材料已成為當前的緊迫課題。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490.htm超材料(Metamaterial,MTM)是近年來電磁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其特點是具有亞波長的周期性單元結構。
  • 科學家發現手性晶體表現出奇異的量子效應
    團隊應用這些對手性晶體的想法,並發現其電子,光學和拓撲行為的意外結果,提示「拓撲手性晶體」的名稱。研究人員進一步驚訝地發現這些拓撲手性晶體可以表現出獨特的現象,如大費米弧和電子自旋這些集體表現得像磁單極子。利用他們的預測理論,作者還發現了許多具有實驗應用潛力的高質量手性化合物。
  • 表面等離激元超表面光學奇點解調
    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Mike Somekh院士、袁小聰教授科研團隊首次設計並實現了基於自旋-霍爾超表面的非對稱光柵表面等離激元(SPP)激源晶片,成功應用於入射光場的相位奇點和偏振奇點的同時測量。該方法為基於光學奇點的下一代光通訊與調控晶片技術發展提供了新方案。
  • 在外爾半金屬中發現,手性零聲效應!
    外爾半金屬中發現手性零聲效應!中國香港科技大學兩名研究人員發現,手性零聲(CZS)效應可以在外爾(Weyl)半金屬中產生。在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的研究論文中,宋志達(Zhida Song)和戴西(Xi Dai)描述了他們用微元半金屬進行的實驗,以及發現。
  • 物理所等在實驗中觀測到新型手性費米子
    在拓撲能帶理論中,當固體中包圍能帶簡併點的費米面具有非零的陳數,該簡併點具有手性,被看作動量空間中的磁單極,費米面上的低能準粒子激發是具有磁荷的手性費米子。例如,固體中外爾點的陳數C = ±1,外爾費米子就是磁荷為1的手性費米子。手性的簡併點在表面上的投影被螺旋結構的表面態環繞,其等能面就是費米弧,連接手性相反的簡併點在表面的投影。
  • 宇稱與手性
    在空間反演下,或者說當波函數照鏡子時,如果它的數學形式不發生變化,則稱此波函數具有宇稱;如果它的數學形式變得面目全非,和原來的波函數完全不同,則稱此波函數沒有宇稱,或者不具有確定的宇稱。由此可見,宇稱也是一種對稱性操作,它就是空間反演操作,就是鏡像操作。我們在第一章中把照鏡子稱為手性操作,所以宇稱操作也就是手性操作。          鏡像操作可以把物體的形狀分為兩類。
  • 亮點 | 超材料主動調製太赫茲波,微流集成技術出新招
    其中,表面等離子體的金屬開口諧振環(SRRs)作為超材料的基本組成單元,通過幾何結構的設計展現了對太赫茲波(THz)優異的調製特性。然而,固定的結構使得基於SRRs的超材料很難實現對THz波的主動調製。雖然利用外加電場和光場改變SRRs電磁特性,進而實現主動調製的方法已見諸報導,但是複雜的異質結構製備及光路測試系統也給實驗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 南開團隊發現人工超構材料手性旋光相變效應
    津雲新聞訊:相變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的一類突變現象,是「量變引起質變」這一哲學規律的典型例證。自然界中多種多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豐富的相變現象,比如氣-液相變、順磁-鐵磁相變等。相變為人們調控材料性質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比如將鋼材從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可極大提高其強度與硬度;在高壓下可將石墨轉變為價格昂貴的鑽石。近年來,超構材料作為一種新型的人工微納結構材料,展現出眾多天然材料所不具有的、新奇的力、熱、光、聲、電、磁等特性,迅速成為研究的前沿熱點,並已經表現出極大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