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生溼面6批次不合格 添加劑使用過量

2021-01-08 中國質量新聞網

    2013-9-16

抽檢結果顯示,米麵全部合格

    6批次不合格生溼麵製品,大超市有售

   根據市民最關注的十大食品專項抽檢活動民意調查,米麵糧食製品位列受關注程度第4位。記者從市食安辦獲悉,按照計劃,本次共抽檢糧食製品90批次,符合標準要求的84批,符合率93.3%。不符合原因是生溼麵製品中丙二醇、複合磷酸鹽使用量超標。

    無鎘超標大米 無增白麵粉

   90批次糧食製品中,大米30批次、小麥粉30批次、生溼麵製品30批次。抽檢商品涉及市民日常生活中採購食品的主要場所包括商場超市、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大米和麵粉全部合格。

   大米抽檢共30批次,涉及生肖緣、五常大米、品品香、利是、御廚糧、東海明珠寒地東北大米、稻花香、金龍魚等17個商標品牌及散裝大米。經檢測,30批次產品全部合格。

   小麥粉抽檢30批次,涉及百樂麥、紅三角、金麥園、中裕、信中、金龍魚、帥睿、白櫻花、大富豪、魯源、五得利、品品好、三威、半球、望鄉、香滿園、龍豐等17個商標品牌和廠家。經檢測,30個批次產品均符合標準限值要求,全部合格。

    6批次生麵條不合格

   生溼麵製品抽檢30批次,主要採樣於商場超市、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依據《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檢測項目有丙二醇、丙酸、滑石粉、複合磷酸鹽共4個項目。30批次產品中,6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限量要求,其中5批次丙二醇(1,2-丙二醇)超出規定限值要求,1批次複合磷酸鹽(以PO43-計)超出規定限值要求。24批次產品符合標準,符合率為80%。

   5批次生溼麵製品丙二醇超標,全部來自一家企業,為預包裝麵條產品。丙二醇有溶血性,超量添加到食品和飲料中,有引起腎臟障礙的危險。1個批次生溼麵製品複合磷酸鹽超標,為一大型商超自製麵條,有研究認為過量食用複合磷酸鹽會引起體內鈣磷比失衡,同時導致人體鈣不足。

    現場加工餃子皮、麵條不含滑石粉

   本次抽檢生溼麵製品30批次,主要有麵條、糯米皮、餛飩皮、面萁、炸醬麵、豆面等品種,其中標識生產廠家的預包裝產品6批,散裝產品24批,在麵食店採樣的現場製售產品全都符合國家標準限值要求,表明市民可以放心在超市購買的現場製售餃子皮、麵條等生溼麵製品,沒有發現濫用添加劑現象,也沒有發現人們懷疑的滑石粉。(記者謝小真)

   今年7至8月份,市食安辦組織開展了「市民最關注的十大食品專項抽檢活動」,邀請市民代表一起抽檢了十種上千批次食品。昨天,市食安辦發布了市民關注度排名第4位的米麵糧食品抽檢結果。在此次檢查的90批次樣品中,符合標準要求的84批,不符合標準的6批次,合格率93.3%。米麵讓人放心,未發現鎘超標大米、增白劑麵粉等;而在生溼麵製品30批次中抽檢出不符合標準的6批次,為了使麵條更筋道,有企業在生溼麵製品中使用了超量的丙二醇或複合磷酸鹽。

    通報

    大米麵粉全部合格

   米麵糧食品作為市民最基本的食品消費品種,一直受到關注。「大米抽檢共30批次,涉及生肖緣、五常大米、品品香、利是、御廚糧、東海明珠寒地東北大米、稻花香、金龍魚等17個商標品牌及散裝大米。」市食安辦工作人員說,依據國家大米檢測標準,他們檢測了鉛、鎘、無機砷共3個項目,還檢測了農藥殘留、增白劑等項目,30批次產品全部合格。小麥粉抽檢30批次,涉及百樂麥、紅三角、金麥園、中裕、信中、金龍魚、帥睿、白櫻花、大富豪、魯源、五得利、品品好、三威、半球、望鄉、香滿園、龍豐等17個商標品牌和廠家。」市食安辦工作人員說,依據國家標準,檢測項目設有溴酸鉀、甲醛次硫酸氫鈉、二氧化硫、無機砷、過氧化苯甲醯、鋁、鎘、汞、甲基嘧啶磷、甲基毒死蜱、溴氰菊酯、林丹共12個。經檢測,30個批次產品也全部合格。

   「麵粉是本次活動市民重點關注的品種,國家規定從2011年5月1號起全面禁止在麵粉生產及銷售中添加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醯。」市食安辦工作人員說,本次抽檢的樣品中均未檢出過氧化苯甲醯,表明市售麵粉沒有非法使用增白劑現象。

    生溼麵製品6批次不合格

   「根據市民最關注的十大食品專項抽檢活動民意調查,米麵糧食製品位列受關注程度第4位。」市食安辦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按照計劃抽檢了市民日常生活採購食品的主要場所,商場超市、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此次生溼麵製品抽檢30批次,主要採樣於商場超市、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依據《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檢測項目有丙二醇、丙酸、滑石粉、複合磷酸鹽共4個項目。30批次產品中,6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其中5批次丙二醇(1,2-丙二醇)超出規定限值要求,這5批次的產品都是由威海一町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還有1個批次生溼麵製品複合磷酸鹽超標,為一大型商超自製麵條。24批次產品符合標準,合格率為80%。不符合原因是生溼麵製品中丙二醇、複合磷酸鹽使用量超標。

    分析

    添加劑使用過量

   「5批次生溼麵製品丙二醇超標,全部來自一家生產企業,為預包裝麵條產品。」市食安辦工作人員介紹,這批不合格產品的丙二醇超標,就是在生產過程中或者原材料中濫用添加劑造成的。據專家介紹,丙二醇是一種有機化合物,是調味品和色素的優良溶劑,添加在生溼麵製品中作為穩定劑和凝固劑,可防止乾燥,增加彈性,防止崩裂,還可提高保存性。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丙二醇在生溼麵製品中限量≤1.5g/kg,經檢測發現該企業5批產品含量為7.8g/kg到11g/kg之間,超過規定限值4到6倍。丙二醇有溶血性,超量添加到食品和飲料中,有引起腎臟障礙的危險。

   「複合磷酸鹽的限值標準為≤5.0g/kg,但該批次產品實測為5.8g/kg,超出規定限值16%。」市食安辦工作人員表示,複合磷酸鹽也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對生溼麵製品的改良作用主要表現在增加麵筋筋力,減少澱粉溶出物,增強麵條粘彈性等。專家表示,對於食物中攝入大量磷的利害尚未有結論,而最近有研究認為過量食用複合磷酸鹽會引起體內鈣磷比失衡,同時導致人體鈣不足。

    調查

    問題產品已下架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被檢測出問題產品的幾家超市探訪,發現一町拉麵、一町鮮切面、雞骨湯拉麵、北京炸醬麵、一町豬骨湯拉麵等問題商品已經下架,而威海一町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雞蛋面、黃豆面、龍鬚麵、陽春麵、家常掛麵等還在銷售,這些面的價格從3.9元到6.8元不等,所有的產品包裝上都印有不含增白劑、防腐劑的廣告語,在包裝上印著安全100%、健康100%的字樣。「一町豬骨湯拉麵和北京炸醬麵怎麼沒有了?」記者發現超市裡沒有被檢出問題的產品後,找來一名導購員詢問。「最近收到了商場的通知,說是這些產品出現了質量問題,食品安全監測沒有合格,已經不允許賣了,所以都下架了。」導購員告訴記者,他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貨。

   「我們將該公司被檢出問題的產品全部下架,封存清點。」商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終止了與該公司的合作,並會按照合同規定清點剩餘的問題貨物進行索賠。記者嘗試聯繫廠家,但廠家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支招

    如何選購大米麵粉製品

   市食安辦工作人員表示,新粳米色澤呈透明玉色狀,胚芽部的顏色呈乳白色或淡黃色,陳米則顏色較深或呈咖啡色,未熟粒米可見青色。選購大米還要注意產區,我市市場大米消費還是以北方大米為主,留意包裝上是否標有企業標準、生產日期和產地等信息。市民還可根據用途選擇相應品種的麵粉。做饅頭、麵條、餃子等要用中高筋力、有一定延展性、色澤好的麵粉;製作點心、餅乾及燙麵製品可選用筋力較低的麵粉。選購時最好到大商場、大超市購買加貼「QS」標誌的產品,並根據不同用途選購不同的專用小麥粉。小麥粉的包裝要密封,無破損,不要購買散裝的小麥粉,這些產品容易受到汙染。

    生溼麵製品

   生溼麵製品是我國北方的傳統飲食,包括麵條、餃子皮、餛飩皮、燒麥皮等,最常見的生溼麵製品就是人們所熟悉的手工面。

    相關連結

    市民選出「十大食品」

   今年7月1日市食安辦在網開展「市民最關注的十大食品專項抽檢活動」以來,先後共有31710人參與投票,900多人爭當市民代表,選出的十大食品依次是生鮮肉、蔬菜、飲用水、糧食、植物油、水產品、燒烤食品、熟制肉食品、熟制麵食品、液態奶。「7月12日抽樣工作開展,五個抽樣組同時行動,全程邀請市民代表參與,共有113名市民代表參與活動,至7月19日完成全部抽樣。本次抽檢共有七家第三方檢測機構參與,所檢品種和項目全部符合資質要求。」市食安辦工作人員介紹,抽樣品種共涉及41個,樣品主要採集於批發、流通、餐飲消費等環節,包括商場超市、批發市場、農貿市場、便利店小超市、餐飲飯店、早夜市、路邊攤點、居民小區等所有市民消費場所,代表了市民入口消費前一關的質量狀況。

    原標題【青島生溼面6批次不合格 添加劑使用過量】

相關焦點

  • 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4批次食品不合格,涉及食品添加劑問題
    近期,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糧食加工品、餐飲食品共2類產品301批次,其中合格樣品297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檢測項目見附件)。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126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抽檢餐飲食品171批次全部為合格產品。
  • 天津曝光4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汙染問題
    不合格樣品為方便食品1批次、酒類1批次、薯類和膨化食品1批次、蔬菜製品1批次。不合格項目涉及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汙染問題。 抽檢信息顯示,2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汙染超標,包括方便食品1批次、薯類和膨化食品1批次。
  • 江蘇5批次食品檢出二氧化硫不合格
    6月28日,江蘇省食藥監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通報了7批次食品不合格,其中5批次檢出二氧化硫不合格,佔不合格產品的七成,包括2批次茶葉及相關製品和3批次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另外還有2批次調味品分別檢出苯甲酸及其鈉鹽,呈味核苷酸二鈉不合格。
  • 福州市市場監管局:9批次食品不合格
    ,其中合格614批次,不合格9批次,不合格率為1.44%。不合格項目的小知識  一、莧菜紅、亮藍  莧菜紅、亮藍是常見合成著色劑,在現代食品業中應用廣泛。合成著色劑沒有營養價值,長期過量食用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影響。
  • 廣東通報22批次不合格樣品 涉及微生物汙染、農獸藥殘留、重金屬...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1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該局組織抽檢糧食加工品、飲料、餅乾、水產製品、豆製品、糕點、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等8類食品788批次樣品。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766批次、不合格樣品22批次,檢出微生物汙染、農獸藥殘留、重金屬汙染及食品添加劑超範圍超限量使用問題。
  • 山東青島檢出1批次鱸魚不合格 專家教你怎樣買魚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10月24日,青島市食藥監局發布了市民最關注十大食品中位列第6位的水產品抽檢結果,抽檢結果顯示,此次共抽檢水產品100批次。其中,淡水魚和鮮蝦全部合格;不合格2批次,包括海水魚和海水貝類,不合格項目包括呋喃唑酮代謝物和鎘。
  •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1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
    摘要: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對17大類食品1063批次樣品進行了監督抽檢,其中5大類食品16批次樣品不合格,檢出了農獸藥殘留超標、食品添加劑超範圍、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汙染等問題,對涉及的不合格產品已按要求開展核查處置工作。
  • 內蒙古公布11批次不合格樣品 涉及農藥殘留超標、食品添加劑使用等...
    食用農產品檢出農藥殘留超標問題   不合格樣品中,有2批次食用農產品檢出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分別為:五原縣華聯生活超市銷售的韭菜檢出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通遼市科爾沁區交通路剛剛商店三中店銷售的、標稱一奇大庫(生鮮庫)批發的茄子檢出氧樂果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 安徽曝光8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食品添加劑、農獸藥殘留、微生物...
    4批次蜂產品不合格,涉及農獸藥殘留問題、微生物指標問題   4批次蜂產品抽檢發現不合格,其中3批次蜂產品檢出獸藥殘留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292號》中規定,在食品動物中停止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諾氟沙星4種獸藥(在蜂蜜中不得檢出)。蜂蜜中檢出諾氟沙星,可能是諾氟沙星作為蜂藥被用於蜜蜂養殖。   還有1批次蜂產品檢出微生物指標問題,不合格產品為:金寨縣福萬家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經銷的六安市葉集區武妹養蜂專業合作社生產的土蜂蜜,嗜滲酵母計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 貴州檢出13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食品添加劑、重金屬汙染等問題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3日,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發布2020年第49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餅乾、茶葉及相關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蛋製品、糕點、罐頭、酒類、糧食加工品、肉製品、食鹽、食用農產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蔬菜製品、水果製品、調味品、飲料和保健食品17大類食品1313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13批次。
  • 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15批次食品不合格
    本次公告的監督抽檢信息涉及18大類食品1624批次,包括:糧食加工品、食用油(含油脂及其製品)、調味品、肉製品、乳製品、飲料、糖果製品、茶葉及相關製品、酒類、水果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蛋製品、食糖、糕點、豆製品、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其他食品(地方特色食品)。合格1609批次,不合格15批次。
  • 陝西檢出5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質量指標、食品添加劑問題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1日,陝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44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檢出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方便食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3大類5批次樣品不合格,涉及品質未達標、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問題。
  • 湖南8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 周輝霞 實習生 羅菁)記者今天從湖南省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近期,該局組織對糧食加工品、肉製品等12大類食品600批次樣品開展了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其中592批次合格,8批次樣品不合格。
  • 平陽質量檢測研究院快檢中心抽檢食品3314批次,不合格215批次
    自2020年8月3日接手食品安全快檢工作以來,平陽縣質量檢驗檢測研究院快檢中心共抽檢食品3314批次,不合格215批次(其中監督銷毀175批次,轉定量40批次),不合格率為6.49%。分析不合格樣品數據發現:不合格項目主要有二氧化硫、硫酸鋁鉀和亞硝酸鹽,其中二氧化硫不合格數量佔總不合格總量佔比最大,高達72%。不合格樣品主要發現在幹製品中,如幹百合、幹山藥、黨參等。幹製品共抽樣493批次,二氧化硫含量超標126批次,不合格率高達25.6%。自11月底開展對黃年糕中硫酸鋁鉀的檢測後發現,黃年糕中鋁含量超標嚴重。
  • 河南通報13批次不合格食品 涉及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汙染等問題
    糕點、餐飲食品中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   不合格樣品中,有6批次糕點和餐飲食品中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分別為:滑縣雙隆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河南頂旺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綠豆糕檢出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超標、1批次紅豆糕檢出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佔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標;郟縣多好又多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許昌頌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
  • 山東這16批次食品不合格,涉及農獸藥殘留、食品添加...
    6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   6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分別為臨沂市臨沭縣正大商貿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銷售的來自李娟(供貨商)的雞蛋,甲硝唑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濟寧市兗州區新合作百意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烏雞,甲氧苄啶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 青海這10批次食品檢出不合格,涉及牛羊肉、草魚、米粉等
    餐(飲)具中檢出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可能是部分單位使用的洗滌劑不合格或使用量過大,未經足夠量清水衝洗或餐具漂洗池內清洗用水重複使用或餐具數量多,造成交叉汙染,進而殘存在餐(飲)具中。   2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   2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分別為西寧家樂購超市有限公司城中分公司銷售的米粉(生產日期為2020-10-13),經青海省食品檢驗檢測院檢驗,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不符合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 重慶通報18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農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質量指標...
    食品夥伴網訊 5月14日,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15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25類食品2566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18批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農業部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豆芽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6-苄基腺嘌呤等物質的公告》(2015年 第11號)中規定,生產者不得在豆芽生產過程中使用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鈉、赤黴素等物質,豆芽經營者不得經營含有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鈉、赤黴素等物質的豆芽。
  • 湖北通報31批次不合格食品 涉及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汙染等問題
    不合格樣品中,有9批次樣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其中,4批次樣品檢出鋁的殘留量(幹樣品,以Al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分別為:武漢市江漢區王老四牛雜館銷售的油條(餐飲自製)、正宗蘭州牛肉拉麵馬佑不銷售的油條、襄州區茜茹早餐店銷售的油條、武漢新民天餐飲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生物城分公司銷售油條。
  • 青島去年抽檢八類流通領域商品 98批次不合格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媛 報導  半島都市報3月22日訊 22日,青島市工商局通報了2017年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結果,8大類流通領域商品665批次受檢,檢出不合格商品98批次,截至目前,不合格商品全部依法實施召回、下架、退市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