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裡,關於送禮和回禮的那些事兒

2021-03-01 蛋殼花生


-Begin-

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裡,送禮是一件逃不開的事。

有人說凡事論關係這種傳統太糟心了,遠不如西方商業文明帶來的凡事講規則來的公平。

也有人說,關係的本質就是「持續不斷地交換」,關係沒有好壞,關鍵在於你會不會構建、運營關係。

而構建、運營關係最關鍵的一環,就是禮尚往來——送禮和還禮。

這種傳統甚至可以追溯到部落時代,我們經常說商業文明的起源,是以物易物,老祖先們有了剩餘的物資後,去別人那裡交換想要的東西,然後催生了商業。

但是這其實並不是真相,真相是老祖宗們有了剩餘的食物後,做的第一件事情並不是交換,而是送禮。

有研究機構專門針對紐幾內亞原始部落做了深入跟蹤和調查,一個部落經常會帶著一大堆食物去拜訪另一個部落,吃吃喝喝維護了關係後回來,過一段時間年景不好了,對方部落就會帶著一大堆食物過來幫助你。

現在對部落時代以物易物的猜想,是商業文明出現後才出現的,未必就是真相。

所以送禮和還禮,從古至今就是一種關係構建方式,更是一種風險對衝機制——現在我送你一條魚,來年我遇到難處了,你可不能袖手旁觀。

慢慢地,這種習俗就變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關係運營網絡,也變成了一個社會財富的調節機制,剩餘的人幫一幫緊缺的人,未來一方時來運轉,一方時運不濟,又可以反過來相互幫助。

所以在傳統社會裡,在互助共識下,關係這門學問正是弱者的武器,是弱者向強者撬動資源的槓桿。

當然,構建、運營關係並不是你直接拿點東西上門就行了,它並不是交換,而是為了開啟一個生生不息的過程,是為了建立一個親屬般的關係。

輕一點的順手幫個忙,正式一點的送個禮,再有儀式感的還有拜關公,喝雞血酒。

順手幫忙是我們都願意做的事情,得道多助,最後這些關係都會回到你身上。

正式的送禮是一門學問,請記住一定不是交換,而是為了啟動一個過程,所以禮物不必太重,買一些有特殊意義的,買一些性價比低的,買一些對方真正喜歡的都行。

而拜把子,這事情另說,現代社會如此多變,對神秘力量也沒有了敬畏之心,神仙和關公自然也約束不了他們,真正能讓關係長久的反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深度協作。

而這裡最難的,反而是回禮,送個禮釋放善意不難,如何正確的接受他人的善意很難,你得有一番精心的計算。

禮尚往來,簡單四個字,裡面有大學問,我們得看禮物的價值,還有回禮的時間。

如果禮物價值相等,送禮回禮分前後,這就是借貸,比如婚禮上的禮金,最初的時候就是為了讓新婚夫婦更容易開展新的生活,所以誰結婚了,大家都借他們一點,等自家結婚了在收回來。

如果禮物價值不一樣,但是送禮回禮發生的同一時間,那就是貿易。做生意你來我往其實大家都皆大歡喜,因為兩樣東西在各自的心理價值不一樣,既然能交換自然各自滿意。

但是這也有例外,你送我一個iPhone12,我給你12個蘋果,那就是壞。

如果禮物價值一樣,交換時間一致,那就是拒絕。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送禮求人辦事,人家礙於情面不好拒絕,就拿出價值相等的東西讓你拿回去,這其實就是拒絕。

你給出了多少善意,還有多少的要求,對方用同等的禮物把善意還給你了你,同時還給你的還有你的要求。

最後一種禮物價值不等,交換時間有前後,那才是真正的禮尚往來,才是真正的送禮和回禮。

首先,不要立即回,那是拒絕或者交換,第二不要回等價,那就是拒絕,堅持在禮物上的價值對等,其實是一講很傷人的事情。

就像有人說的,你就是把我們兩的感情,變成了一場交易,我在乎你這點東西麼?

所以作為真正善意的接受一份禮物,是坦然的接受這份禮物,而不是拒絕,或者不好意思。

我們很多時候以為的禮貌和得體,其實讓對方表達的善意變了味道,不是顯得過於功利,就是過於不近人情。

真的禮貌和得體,反而是坦然的給予,還有坦然的接受,不管是你送禮也好,還是坦然的接受對方的好意也好。

有時候,接受善意這件事,本身也是一種非常得體的善意呀!

相關焦點

  • 親友之間怎麼送禮與回禮?
    看到這題目,你會想春節都過得差不多了,大家開始返程了,你才說回禮,是不是太晚了點?不,一點也不晚。
  • 【過年的那些事兒06】我們的正月初一,這樣過
    【過年的那些事兒06】我們的正月初一,這樣過文/王一行 圖/網絡
  • 收到日本男生白色情人節回禮,笑尿了~
    白色情人節流行於日本、中國臺灣等地區,在送禮方面也不同:具體為2月14日女方送男方一份禮物,主要是巧克力,3月14日白色情人節,就該輪到男方送女方禮物了
  • 看懂四種贈禮與回禮情況,你不愁沒朋友
    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送禮與回禮的文章,曾經任職的公司董事長愛人在微信朋友圈留言跟我說:一是給長輩拜年的禮不必求回報;二是各種喜事隨禮都是禮來禮去
  • 葬禮回禮收還是不收,如何正確對待習俗禮節
    特別的是,親友收到的並非以毛巾作為回禮,而是高以翔生前最喜歡吃的小熊軟糖。通常葬禮的回禮都是毛巾,高以翔爸媽則選用小熊軟糖代替,因為那是高以翔生前最喜歡吃的零食,用此和現場賓客分享。為什麼葬禮上要回禮?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 葬禮禮儀各不同,回禮知多少?
    回禮一般會做成禮盒形式。是洗澡巾、被單、毛料、白布料、陶器、漆器、茶葉等禮品。  中國  與其他文明形態的喪禮相比,中國以儒家為主導的死亡禮俗有著更為特殊的品性。中國古代的喪葬禮儀主要是由《周禮》來確立的,歷代雖然有變化有損益,但基本內容和方式沒有大的改動。
  • 【八十五期】電梯人那些事兒:六角螺絲是什麼鬼?
    廣泛徵集電梯人圖片,不管是你工作照,還是你的機房照,井道照,還是老電梯照片,小發明……關於電梯的一切照片我們都需要!拍好直接發到本平臺即可!精彩回顧:電梯人那些事兒【第二十一期】家庭和事業能兼得嗎?(超有料)電梯人那些事兒【第二十二期】若有此妻還有何求?電梯人那些事兒【第二十二期】季節變換時陪你安裝的人換了嗎?電梯人那些事兒【第二十三期】弧形扶梯和澳門機房更愛哪一個?電梯人那些事兒【第二十四期】你們安裝結束了嗎?
  • 健康年貨禮盒大推薦,送禮自用不用愁!
    過年那些事兒,除了要準備拜年禮,囤年貨過年,也是必備的。但超市裡的各種春節年貨,仔細看看配料表,裡頭的各種添加劑比食材本身還多,一年到頭最喜慶的這麼幾天,也沒能吃上點好的,真是有點小難過。此外,店鋪首頁還有分享券,分享券滿(滿199-50),也可以和購物津貼(每滿400-50)疊加使用。不過店鋪優惠劵和分享劵只能任選其一和購物津貼疊加使用哦!
  • 會心一笑:關於《星球大戰》那些事兒
    如果說「絕地教」這事兒還有點兒集體撒歡的意思,我們再看看下面的故事。話說2012年1月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一個名叫肖恩的英國大學生宅在屋裡欣賞《星球大戰3:絕地歸來》,腦子裡突然蹦出一個問題:三角形的巨大殲星艦在每部電影的開頭都會壓過來……嗯,這玩意兒需要多少鋼材啊?
  • 2016,過年送禮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送禮這件事兒在我國由來已久,可是真的是說到「送禮」起源的時候,可能誰也說不清楚,或許下面的這幅壁畫能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 年俗 | 今天正月初九,據說好辦事!
    然而並沒有哦~畢竟正月裡這年俗天天有今天要「拜天公壽誕」關於大年初九的年俗且聽小編娓娓道來~▼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初八為穀日,初九為天日,初十為地日。
  • 出差必看:住宿水單那些事兒
    為了讓出差同事能及時報銷回款,今天就讓我們和大家一起聊聊住宿水單的那些事吧~‍。
  • 結婚女方要準備什麼回禮
    請點擊 百年婚禮網 免費訂閱!
  • 漲姿勢丨關於日本的白色情人節,你知道多少?
    實際上,隨著情人節文化在日本的深入,開始有女性對這種單方面送禮表示不滿。日本某棉花糖廠家發現了此商機,順勢推出了一種作為情人節還禮的新商品,其它糖果點心公司也開始陸續推出同類商品,廠家們甚至還獨自設定了紀念日期。
  • 迷信 正月剃頭"死舅舅"?男子與舅舅為理髮險鬧僵
    而產生矛盾的源頭就是「正月剃頭,對舅舅不利」的民俗傳說。姜先生大年初六理髮被舅舅發現  24日,大年初六,姜先生在家享受著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25日,他也和大家一樣,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了。上班前的先生是不忘塑造下自己的形象。24日傍晚,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有些滄桑,便產生了剪頭的想法。
  • 旅行青蛙攻略:怎樣招待蛙的朋友才能獲得更多的回禮?
    來訪朋友是旅行青蛙遊戲的一大特色,招待好了蛙的小動物朋友,我們會收到它們的回禮。
  • 正月初二,拜拜財神回娘家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子要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一起回娘家拜年。回家要攜帶伴手禮,由母親分給鄰裡。回家後要先向長輩磕頭行禮,拜年。長輩也要分贈紅包給女兒女婿和外孫,一片喜慶熱鬧。——【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舊時北方在正月初二這天祭財神,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 《製作人那些事兒》金秀賢是瘋了嗎? 竟選擇不是獨挑大梁的金土劇
  • 「正月理髮死舅舅」到底怎麼來的?這下搞明白了!
    而產生矛盾的源頭就是「正月剃頭,對舅舅不利」的民俗傳說。大年初六,姜先生在家享受著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他也和大家一樣,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了。上班前的先生是不忘塑造下自己的形象。前天傍晚,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有些滄桑,便產生了剪頭的想法。於是,他來到了離家不遠的一家理髮店,花了20元錢剪了頭髮。結果不巧,在 姜先生穿過市場準備回家的時候,被在市場賣雜貨的舅舅發現了。
  • 裡水影像|和味崩砂——裡水味道
    今天文化君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裡水味道——和味崩砂的故事。水口崩砂,裡水的味道,成為了過年送禮佳品。或許故事每天都在您身邊發生又擦身而過,或許您自己本身就是裡水故事的一部分。請留給自己一點的時間,來品閱屬於家鄉的人情味,來感受家鄉的故事,來閱讀關於裡水、關於自己的光影印記吧。在裡水,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身邊那些「感動心靈的瞬間,詮釋人性的光輝」的精彩畫面,讓凡人善舉、讓古老行當、讓燦爛笑容、讓老街故事、讓裡水人心中的記憶永恆定格,讓公益理念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