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迷俱樂部 | 進擊的鼓手:每天10分鐘,堅持練鼓一年後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

2021-02-22 成都迷笛中心
不少人都知道:在樂隊中,主唱是華麗的外衣、吉他是血肉、Bass是靈魂,而鼓是整個樂隊的骨架。這裡說的鼓就是架子鼓,也叫爵士鼓。由於最能直觀凸顯音樂三元素之一的「節奏」,顯然,不管是在現代流行音樂中還是在其他現代音樂中, 架子鼓都擁有很高的「地位」。也因此,如今架子鼓學習成了眾多培訓機構、琴行必備的課程,越來越多的人報名參加架子鼓的學習。

在所有的音樂學習和樂器練習過程中,「我沒時間」,卻成了大家最擅長運用的藉口,也是大家聽得最多的四個字。

在我看來,「沒時間」背後所隱藏的潛臺詞其實是另外三個字:「不重要」——因為不重要,所以「我不想」、「我不願意」、「我懶得去做」、「我討厭去做」,於是「沒時間」 成為了最冠冕堂皇的頭號藉口。
就像你整天都在刷手機打遊戲睡懶覺一樣,卻連練習樂器的 10 分鐘都安排不出來。於是到最後,你只能羨慕那些樂器演奏行雲流水的高手,然後遺憾的看著自己變成了自己當初最不想成為的庸人。

其實,時間就像妹子們的胸,擠一擠還是會有的。比如練鼓,每天就只用 10 分鐘來做這件事,你能想像堅持一年後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嗎?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在某件事情上的成就,往往和他在這件事情上付出的時間是成正比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不管是在人生的舞臺上,還是在音樂的舞臺上,都是如此。美國小夥 Sean Garrison 就是這樣來安排自己的 10 分鐘練鼓時間的。2017 年,Sean 開始學鼓,和全世界的打鼓精神小夥一樣,從最基礎最基礎的基本功開始。當家人給他把架子鼓買回來時,Sean 打算錄下自己每天練習的過程,想看看自己一年後究竟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

也許 Sean 也是一個「沒時間」的人,於是他選擇每天只拿 10 分鐘來練鼓,但是要堅持一整年不間斷。從第 1 天到第 366 天,Sean 最後會達到什麼樣的鼓演奏水平?這個頗具實驗性質的記錄視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Sean 說,這個視頻非常好的展示了他對這件事堅持後的成果,也記錄了他不斷成長進步的過程。他說雖然這個結果沒有自己希望的那麼大,但這一年他感到自己在學習音樂和學習打鼓這件事上獲得了相當高的成就感,畢竟每天才 10 分鐘,他希望自己將來能花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其中。按照加拿大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一萬小時」理論來看,只要投入足夠的功夫和時間練習,那就能在幾乎任何領域達到精湛水平。Sean 這一年,不過也才在鼓上面,投入了 60 個小時時間。不過每個人的學習途徑和學習方式都不同。從零基礎到入門,一年時間,可以讓你基本功完全鋪墊紮實,脫譜也能演奏;一年時間,也可以讓你只會敲一首《逆戰》,還得看著譜子來,並且除了這首歌你啥也不會;甚至一年時間到頭,你就只學會了「動次打次動動打次」,這些都是不應該的。原因可能也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在有效學習方式下,難在堅持,貴在堅持,風雨無阻。

想專精一門學問,毫無疑問必須嚴格磨練基本功。光靠模仿老師的動作,沒有一個系統性的基礎練習,從入門到放棄只能說指日可待。

那麼,如何成為一名好鼓手?定點打擊和協調練習都是最應該下苦功的內容。下面和大家推薦幾個初學鼓手的基本練習,非常實用。你可以每天花 10 分鐘來練習這些好玩的東西。

R=右手,L=左手。4 連音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練習,平常就靠它來維持自己的左右平衡。

 6 連音的速度是 4 連音的 1.5 倍,不但可以更快的達到熱身效果,還能增強身體對三連音體系的律動感。

輕重音是每個音樂老師都會說到的重要內容,尤其在鼓的演奏上。輕重音看似簡單,其實是有很多複雜運動組合而成的,要將輕重音表現得好,手腕的訓練特別重要。

雙跳是一種很吃重手腕的練習,特別是第 2 下與第 4 下,打擊高度一定要接近第 1 下與第 3 下,才能正確的發揮出雙跳的聲音。

這個練習主要是訓練手的控制,因為運動較為複雜,如何提升打擊速度是你一定要攻克的難題。

這個手法其實是從 6 連音雙跳變化而來的。將第一下變成單跳可以很好的發揮重音,以及在過門的時候與其他鼓更好的做連接。

Flam 算是高階基礎手法的入門了。雖然對於還在練習單跳的初學鼓手來說,Flam 顯得不是那麼容易練好,但是請絕不能忽略它!Flam 的重點在於兩隻手的時間配合以及 Down / Tap 是否可以完整的表現。

這個練習不但可以練習到三連音體系的律動,還能同時練習到左右手的 Flam,可謂是一舉兩得的練習啊!

「K」在這裡就是指的底鼓「Kick」。這個三連音練習需要手腳配合。這樣練習的好處是不但可以訓練到手腳的有機配合,因為手的左右順序會一直更替變換,所以還能練習到左右手的控制。

此外, 美國基本功鼓手協會 N.A.R.D(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udimental Drummers)所編寫出版的「傳統基本功 Rudiments 26 條練習」(傳統共 26 條,現代共 40 條)也是一個不容錯過的練習。並且同樣僅憑兩根鼓棒配合啞鼓墊就可以完成。

下面這個視頻可以作為你的練習參考:

練習才是最偉大的魔術師。不管你學的是什麼樂器,不管你正在學任何和音樂有關或者無關的東西,每天 10 分鐘,堅持下去,並且錄下來,一年後你一定會收穫到自己給自己的大驚喜!
最後引用梁實秋先生在《時間即生命》中的一段話作為今天的結束吧:「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麼事,學一點什麼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不虛此生,那麼就不可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於利用他的時間。」

文 / 編:周北樹

相關焦點

  • 59歲大媽橋洞下打架子鼓,每天練習10小時,你有什麼資格不努力?
    這位特殊的女鼓手叫張士敏,來自黑龍江伊春市,今年59歲了。自從愛上架子鼓,她每天都來橋下練習。無論颳風下雨,不練夠10個小時,堅決不走。本可以兒孫繞膝、安享晚年,但張阿姨不願意過這樣單調枯燥的生活。在頤和園閒逛時,她發現這裡有很多唱歌跳舞的老年人,她很感興趣,就加入了他們。
  • 關於孩子學鼓的勵志故事—空中擊鼓視頻火爆網絡後,活結樂隊帶五歲男孩到舞臺上
    ,不像音樂那麼「兇」~ 尤其JAY ,更像鄰家大男孩,之前我們也努力想做他來華個人演示會,但遺憾未成,希望未來有機會再實現。題外話3:作為舉辦了眾多少兒鼓大賽的組織單位,我們見到過無數中國兒童打爵士鼓,從3歲到13歲,各種水平都有,印象深的是2019年MUZA電鼓大賽有一個3歲的小鼓手(微博上有視頻),沒鼓高,打得有板有眼
  • 遊牧鼓手的救星:Dixon Little Roomer Kit移動鼓組
    這套鼓的規格是:3.5×10」 小鼓(鼓腔鑲鈴片)10×13」 落地鼓7×10」通鼓HiHat架與鑔片斜架各一附手提架子袋和後背鼓組/鑔片袋各一將小鼓的響應面取消,並將響線置於鼓肚內直接與打擊面接觸(並有旋鈕可以調整響線音色),雖然犧牲掉殘響,但還是能將小鼓的音色體現出來。2. 通鼓、落地鼓方面,原廠則直接在雙面都裝上雙層油麵鼓皮,儘可能減少因共鳴而產出的音量。3. 使用圓導角設計,圓導角除了可以降低鼓聲的ATTACK比例,也可以小幅度的降低鼓皮產生的音量。
  • 2017第五屆深圳鼓手節-周昊然&鼓唐N次方樂團
    作為今年鼓手節唯一一支國內嘉賓組合,周昊然與鼓唐N次方樂團被寄以厚望,少年鼓手+優秀職業音樂人組成的融合爵士樂隊,技術和現場煽動力極強,現場再現風靡全球的電影《爆裂鼓手》中的《CaravanCaravanCaravanCaravan
  • 健身日記的好處,小編記了一年半
    這本日記從2015年9月10日開始記,到現在,剛好一年半的時間。回看這些日記,真心感覺這是一筆小小的財富,不小心佩服了自己一會兒:毅力強大啊兄弟!一、體重變化:每逢佳節胖三斤,從去年9月10日到現在,胖了3公斤多,這與春節有關,也與最近一個月來每天下午增加一個雞蛋一個蘋果有關。這多出來的3公斤,到底是肌肉還是脂肪?
  • 五招練舞方式讓你的舞蹈水平更上一層樓!
    把舞曲隨身帶著,走到哪裡,心裡默數拍子,只需堅持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原來感覺混亂的節奏慢慢變得清晰可辨,跳舞的時候就不會再錯節奏了。聽的同時還要加上回憶和想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在腦子裡回憶,就會將這些動作熟記於心,即使你並不曾實際練過,也能保證你在下一課跟上進度,不會因為忘記動作而忙手忙腳亂。
  • 7月28日 DDC【亞洲鼓魂Funky末吉和他的鼓王朋友超級現場】
    先來感受下2015年Funky與朋友們在DDC的一場視聽盛宴:音樂家介紹:Funky末吉 Funky Sueyoshi末吉先生,亞洲傳奇鼓王,他組建的暴風樂隊八十年代紅遍日本,歌曲甚至收錄在小學課本,九十年代來北京發展,出版個人專輯《亞洲鼓魂》,對中國搖滾影響至深,為零點樂隊,布衣樂隊專輯製作人
  • 2020年美國《MODERN DRUMMER》鼓手雜誌讀者票選最佳名單!解讀!
    今天,我就給大家列出這份名單,來跟大家一起分享這些在過去的一年中不同風格領域的最受關注者:首先是最重要的一項,2020年這位最終入選鼓手名人堂的成員HALL OF FAME《Jost Nickel『s Snare Book》 作者 Jost Nickel3.《10 Snare Drum Etudes for Improvisation》作者Eric Binder4. 《The Paradiddle Book》作者 Maksym Deomin5.
  • 【青春人文】開展鼓圈活動體驗集體音樂治療
    11月2日 晚,一場別開生面的「團體擊鼓活動」 正在新塑膠操場上舉行,場面熱烈而特別。一群人圍坐一圈,或持手鼓、或擊康佳鼓、東巴鼓等來自世界各地風格的鼓樂器,在一位鼓手的引導下做出各種節奏與聲音的配合,鼓聲時而詮釋印度的風情,時而釋放非洲的野性……這並不是一場普通的擊鼓表演,而是集體音樂治療的一種形式----「鼓圈」。作為集體音樂治療的一種形式,鼓圈在歐美國家越來越受到歡迎。它是由任意的一組人在治療師的引導下圍成的一個圓圈,並在引導下演奏打擊樂器。
  • 跳繩減脂訓練:每天30分鐘,一個月能讓你減10斤
    從健康角度出發,每天30分鐘的跑步,能提高身體免疫力,提高骨骼密度;從熱量消耗出發,每小時消耗500大卡。那麼跳繩與跑步對比會怎樣呢?根據實驗者測試,60kg體重的男性跳繩一個小時消耗1000大卡,是跑步的兩倍之多,另外跳繩用到膝蓋發力的時間非常短,相比於跑步來說,磨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每天早睡一小時也能減肥?
    醫生的做法是先別急,在接下來的一周恢復正常飲食和適量運動,看體重能否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回落到年前的正常水平。若體重增幅過大,或恢復正常飲食後體重仍無變化,則要採取科學的方法進行減肥。 完美的身材是每一名肥胖者夢寐以求的,很多人靠吃減肥藥或者節食減重,但最終不僅沒瘦下來,反而傷了身體,得不償失。醫生強調,所有的美都是要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上的。
  • 男子堅持十年伏地挺身,每天100個2分鐘完成,網友:肌肉能恢復嗎?
    有時我們每天抽出一點點的時間就可以讓我們身體有一個好的表現。男人生活在外,除了賺錢之外,更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雖然生活的重擔很大,但生命同樣重要,尊重生命,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飲食,杜絕垃圾食品。上圖男子名叫尼克·巴爾,今年只有28歲,從18歲他就開始健身練習伏地挺身,每天堅持100個伏地挺身,十年時間從來沒有停止過。
  • 立秋後做下這套拍拍操,每天五分鐘,通暢氣血、幫助預防疾病!
    每天練一次拍拍操,神清氣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鍛鍊人的反應能力,幫助預防疾病! 拍手功效:可促進氣血通暢,增加身體熱度,從而增強體質,堅持拍手保健還能讓頭腦更清明。方法:將十指分開,掌心對掌心、手指對手指均勻拍擊。尤其注意掌心一定要拍擊到。
  • 每天6點就開始巡河,已堅持一年時間了,猜猜他是誰~~
    聽聞在北白象鎮東斜村,一位村老支書每天6點巡河,從去年清淤到現在,這一巡就是一年,讓記者頗為震驚。
  • 鷹圖騰俱樂部中的習武之家
    我是張元波,今年46、老婆46歲、兒子8歲,目前三口人都在鷹圖騰拳擊俱樂部練拳健身。一家人來鷹圖騰練拳,要從大師兄麥迪說起-兒子剛上小學就被大孩子熊,正好被孩子媽看到,娘心疼且不安,回家學給當爹的"咱娃兒瘦小且秀氣,不好好練練,將來就是被霸凌的對象,容易偽娘了。"倆口子想起大地幼兒園時,見過崔迪老師與兒子的拳擊表演——「拳擊實用,就送崔教練那去吧。」
  • 每天5分鐘,讓你強壯的自己都不敢相信!
    南少林的金剛鐵板橋是一種專門強化腰背功能的最佳功法,腰背變得強如鐵板,則自然壯陽強腎,效果遠比現在流行的壯陽補藥要強好幾倍。而且練法比臥虎功更簡單,更容易學會,見效也更快,配合另一種秘法縮陰功,則有效的提高性能力。每天三五分鐘讓你強壯的自己都不敢相信!練法如下:準備兩個一樣高的椅子,仰臥,將肩膀以上的部位和腳踝以下的部位放在椅子上,身體懸空挺直,一直堅持下去就可。注意屁股不可下垂,身體一定要挺直,如橋一樣。
  • 侄媳10年悉心照料植物人叔叔 每天翻身按摩
    10年前,叔叔意外重傷,成了植物人。侄媳辭去工作,寸步不離悉心照料,每日翻身按摩。10年來,叔叔一直臥床,卻從不生褥瘡,還能開口交流。村民都說,這個侄媳勝過親生女兒。叔叔成了植物人 侄媳主動照料今年68歲的孔小燈家住高港區胡莊鎮丁莊村大丁十一組,一直未曾婚娶。10年前,孔小燈在無錫一工地打工時,不慎被一工程車颳倒的光纜掛到,一頭栽在路牙上,腦殼破裂,當即昏迷不醒。後雖經搶救,保住性命,卻成了植物人。
  • 2018重磅:大牌樂隊SUM41鼓手Frank Zummo北京站SJC帝聲大師班索票辦法!
    帝聲樂器通路非常榮幸的宣布, 將攜手SJC 原廠以及帝聲重要的經銷夥伴們,在2018開春後舉辦的第一個國際級的鼓手大師班,這次邀請的對象是年輕小夥伴們最喜歡的類型鼓手
  • 每天5分鐘,貼牆站打卡
    昨天,「5-15分鐘站立打卡群」順利完成活動,堅持21天貼牆站打卡。最初,群主獨自站立,是為了改善「圓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