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到超市裡
發現快要過期的食品
降價或捆綁售賣
是不是非常心動?
但是又怕吃出問題
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保質期指食品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
其實保質期的主要意義在於,在保質期內食物如果出現質量衛生問題,廠家是需要負責的;而過了保質期有問題廠家就不用負責了。
所以這並不意味著過了保質期的食品就是壞了的,而是如果吃出問題的話沒有人給你承擔責任。
一般通過「穩定性試驗」確定,先確定一個食品的保質期把食品放在接近真實的保存環境,每隔一段時間測定指標包括微生物、感官指標、理化指標等。如果在設定的標準範圍內這個產品就可以貼上標籤。
事實上我國的保質期一般是指:食品從生產出來到風味發生明顯變化。
食品的口感是食物是否變質的重要指標。一般情況下,廠家根據食品開始變得不好吃的天數乘以一個0.7-0.8的係數就是食品的保質期。
也就是說過期不是指食品變質,只是過了最佳食用期口味上有所改變。所以食品保質期不是判斷食物是否變質的唯一標準。
其實即使是沒過期的食物也並不是完全就安全的。食品保質期要在規定的貯存條件下才能在保障期限內不產生變質,如果貯存不當食物還是可能變質的。
一些密封食品一旦你開蓋了,無菌環境就被破壞了。如果沒按貯存條件放好,就算還在保質期內,食品也很容易變質不信邪你繼續吃就容易進醫院。
臨近過期的食品,只要食品還在保質期內並且保存得當,口味有可能發生改變但還是可以食用的。
其實食品變質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在保質期的最後一天它不會一下子就變成毒藥,只不過是超出了廠家給的承諾擔保範圍,質量存在風險且不被保障。
但其實只要按照規定的保存方法保存從食品安全性角度來說還是可以吃的,但是出現問題的概率會增大不少。
所以,為了你的身體健康著想,還是建議不要食用過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