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晚上好,我是一本正經科普的範範~
相信大家一定遇到過這種情況,食物「過期一天」,剛想拿出去扔掉,家裡的老人就會上前阻攔。
當你告訴他不能吃的時候,他能跟你據理力爭一天,從抗戰時期講到非洲難民…
那過期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呢?
答案是不一定
短保質期食物,「過期一天」安全風險高,建議扔掉。
長保質期食物,「過期一天」和「還有一天過期」無差別。
具體為什麼呢,範範接下來就給你們展開講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這是重慶森林裡的一句經典臺詞,由此可見保質期是作為商品的重要條件。
對於食物而言保質期主要保證的是商家在此期間需要保證食品的顏色、質地、味道、口感,和安全性等方面沒有改變。
然而食物從加工完成之後就一直在發生變化,微生物不斷的在食品中繁殖侵蝕食品,直至食品腐敗。
那怎麼確定食品的保質期呢?
食品廠家確定食品保質期不會等到商品自然腐敗,這個時間太漫長了,一般都會採用加速測試的方法,他們會調整實驗環境為高溫、高溼,加速測試食品變質過程。
在測試中,實驗人員只需每隔一段時間測定食品的變色、變味等感官指標,和水分活度、油脂酸敗等理化指數。
在測試期間,有任何一項指標超出範圍,都將視為變質。這時按停時間點,這種食品的保質期就此打住。為了保險起見,還要乘上0.7~0.8的係數才確定為食品的保質期。
其實真實的食品保質期其實比包裝上的保質期更長,也就是說保質期也就是人為給劃分的一條線。
根據商家測試,食物大體上分為兩類:「長保」食物和「短保」食物。
「短保食物」微生物沒有完全殺死,生長繁殖速度非常快,這類食品需要冷藏儲存,保質期一般在一個月內。
像鮮牛奶、酸奶、蛋糕、新鮮果汁、冷鮮肉等等都是常見的短保食品,這些食物常溫儲存就會微生物就會大量侵害食物,導致食物腐敗。
短保食品雖然也會把保質期的線往前劃,但只要過了保質期,微生物就會超標,安全性也沒有保障,建議過期就直接扔掉。
「長保食物」殺死了大部分微生物,在保存期間不會大量的繁殖,主要是味道的改變,一般不涉及食品安全問題。
換句話說,它們的保質期更多的應該是「最佳賞味期」,而不是過期就是腐敗。
像餅乾、泡麵、薯片、飲料、火腿腸等等都是長保食品。這類食品一般保質期在幾個月~幾年,如果過期一天,只不過是味道上可能有變化。不涉及安全問題。
國外還專門賣過期食品的超市,但也只賣長保食品。
大可不必
保質期是商家對於食品品質的一種「保證」,在保質期期間品質不出現問題,如果出現問題商家就需要承擔責任,而如果過了保質期商家就不用擔責任了。
說白了吃壞了算你的,跟商家沒有任何關係,跟我也沒關係。
好了範範今天的科普就到這了,我要回去整理過期食品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