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討論了「濃度」之後,影響一份優秀的意式配方的第二點要素就是產出量(原文為yield,也有譯為液重),「產出量」指的是萃取後杯中意式濃縮的產量,它通過重量(克重)來測量,而非體積。在我們深入探討產出量前,我想先解釋一下為什麼最好通過重量來測量濃縮咖啡。
對於你們中的某些人而言這可能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我真的很想告訴所有人,是時候丟掉你的那些量杯、30ml計量杯、shot玻璃杯了,用體積測量濃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稱重的時代。拿一把稱,開始稱重濃縮咖啡吧!使用體積測量濃縮咖啡通常會存在錯誤和不一致性,避免使用這一方法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讀取小容器中的數值時通常不會留下太多的誤差餘地,這意味著任何測量誤差都將被放大,讀錯1mm的數值可能意味著高達總體積5%的誤差值。通常,只有當視線和液柱的彎月面保持一致時才能最準確地進行測量。用眼睛測量液體的深度是相當困難的,更別說是測量諸如濃縮咖啡這種不透明的液體了,看不到濃縮咖啡的彎月面,這增加了另一種不準確性。
當咖啡還是新鮮的時候,其油脂要厚的多,這是因為咖啡中還有很多二氧化碳沒有揮發。咖啡在烘焙後逐漸老化,二氧化碳揮發,濃縮咖啡的油脂也會相對減少。油脂中其實主要是空氣,其密度遠低於下面的濃縮液,因此體積測量幾乎是無意義的。同樣的一支咖啡,如果你分別在烘焙後的第3天和第14天進行萃取,它的油脂量將顯著不同。如果你用同一個shot杯來讀取這兩份濃縮咖啡的體積,它們將完全不同,這可能會造成極大的錯誤。大多數意式吧檯都會從ebay或者批發商那兒購買廉價的、幾乎是一次性的秤,這些稱一般會持續幾周的準確性,如果一旦不慎內部沾了水,它們就可能會出現問題或直接報廢。雖然單價便宜,但如果需要定期更換,其潛在的成本還是昂貴的,且會造成浪費。幸運的是,一些製造商似乎終於開始傾聽咖啡師的心聲。2015年的SCAA展會上,Acaia品牌發布了一個名為Lunar的防水電子秤,延續了之前Pearl電子秤的成功,目前的體驗都是不錯的。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這款電子秤為最佳選擇,雖然(相較於其他稱)價格不便宜,但作為滴水盤電子秤,其性能和功能都很難被擊敗。(我們發誓我們沒有收錢打廣告,拜託你們看一下它的吸盤,手感真的很不錯)如果你從來沒有做稱過濃縮咖啡的產出量,這裡有一個快速指南可供參考:*另外,建議不要單獨稱重單份濃縮的量然後乘以2,因為同一手柄的兩個出液口產出的咖啡液量可能不同,如果你要分別測兩杯濃縮的量,請用兩個電子秤分別進行稱重。最優秀的廚師、麵包師、化學家和珠寶商都會使用秤來稱量物體,這是因為他們在要求準確性(accuracy)的同時,也看重精確性(precision)。 你問什麼是準確性和精確性同時具備?有什麼區別?下面這個視頻可以幫助你理解:以下是 ChefSteps 的團隊分別用稱和量杯/量勺製作同一個食物的區別:如果你只想了解Barista Hustle的最新進展和技術分享,請持續關注本訂閱號:D
如果覺得信息對您有幫助,歡迎: 在看⚛/轉發/訂閱
新浪微博:BH中文
郵箱:bh@coffeer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