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位授予」:我國媒體對一家國際環保組織「媒體身份」建構的描述性分析
也有學者將社會組織與媒體的互動概括為「合作互惠、危機公關、監督對抗」等幾種具體的模式(潘祥輝,2011),但對於媒體如何授予社會組織,尤其是國際性非政府組織被授予怎樣的行動者「地位」,目前還缺少實證性的經驗研究。
-
「人在情境中「的救援仁道--致外地媒體朋友的一封信
「人在情境中」是社會工作經常用的一個理論;事有輕重緩急,特別是在這次「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中,這點更顯得尤為重要。
-
中英對照:國會暴亂,社交媒體在責難逃
這場駭人聽聞的暴動舉世震驚,譴責之餘公眾不禁 質疑:為什麼美國民主會遭到右翼勢力發起的空前襲擊,是什麼社會因素在驅使美國極端暴力行動的迅速蔓延?社交媒體在這場國會暴亂中劣跡斑斑,在責難逃。曾以自由言論之高科技平臺而粉墨登場的社交媒體卻日益淪為極端右翼勢力的有利工具,為其煽動仇恨,鼓動暴亂興妖作怪,推波助瀾。對大選結果極其不滿的川普和其支持者們,利用社交媒體散布陰謀論,指責選舉舞弊,並組織大規模暴亂以向美國最神聖的憲章立法機構發動襲擊。
-
含英語、法語、德語|中國新聞網招募海外社交媒體運營專員&國際新聞編輯
中新社是亞洲上網最早的中文媒體。www.chinanews.com於1995年在香港上網。1999年1月1日,中新社北京總社開辦中國新聞網,域名為:www.chinanews.com.cn。中新網以其無可比擬的通訊社原創新聞資訊優勢,成為眾多海內外網絡媒體的資訊源泉。
-
臉書正在看著你:社交媒體時代的數據隱私
從成立以來,臉書一步步成為世界上最大最活躍的社交平臺,伴隨著臉書將世界各地的民眾連接在一起,對於國際社會對於臉書的期待也與日俱增。麥克盧漢在電視尚且沒有普及的時代所暢想的「地球村」似乎正在扎克伯格神奇的手裡成為現實。但在臉書日益成為網際網路領域的「巨無霸」時,越來越多的挑戰也隨之而來。
-
「GEC環保幣」傳銷組織撿了下垃圾!全國不少電視臺等媒體就被忽悠了!
官方對「GEC環保幣」打著環保旗號搞傳銷活動的警告:攀枝花市西區民政和扶貧開發局的微信公眾號:攀西民扶近日也發文《「GEC環保幣」拉人頭模式涉嫌傳銷,謹防上當受騙》一是以極高收益攬客,並對外宣稱只漲不跌,對投資者具有極大的誘惑力;二是搭建人頭傳銷架構,構建會員模式,實現GEC的病毒式銷售;三是其銷售和運營不敢暴露在「陽光」下,只敢通過微信群等私密方式進行,具有極高的隱蔽性和規避監管的屬性。 綜合來看,此類模式可以定性為ICO,核心是違規ICO,手段為傳銷模式。
-
德國社交媒體管理法:挑戰與探索
https://www.bundestag.de/blob/510514/eefb7cf92dee88ec74ce8e796e9bc25c/wd-10-037-17-pdf-data.pdf社交媒體管理法全文:Deutsches Bundesministerium für Justiz und Verbraucherschutz, Gesetz zur Verbesserung
-
巴西少女遭33人輪姦,視頻被上傳社交媒體,震驚全國
巴西33名男子涉嫌下藥輪姦一名16歲少女,並在社交媒體上「炫耀」輪姦視頻,震驚全國。
-
BBC英語:社交媒體上的我...
如今有很多社交媒體平臺,如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Instagram,他們各不相同。問題是,當我們使用不同的數字平臺時,我們是不是使用不同的身份?這些推文、貼子、熱門標籤對我們的語言和心智有什麼影響?And psyche means mind.Well, it’s messed with my mind.
-
四分之一德國人不信任傳統媒體,而相信秘密組織的存在
其實這並不奇怪,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和波鴻魯爾大學的一項最新代表性調查結果:德國許多人對正規新聞媒體非常不信任,高達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傾向於或完全同意政界和媒體「一個鼻孔出氣」。根據調查,23%的受訪者還認為有些秘密組織對政治決策的影響很大。而3月底的同類調查中,相信這種陰謀論的還只有8%,可見,隨著疫情的深入,抗疫措施的收緊,相信陰謀論的人反而越來越多。
-
VOA慢速:社交媒體熱議英國王室新成員
人們在推特和其他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很多關於英國哈裡王子和蘇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馬克爾第一個孩子即將出生的消息。
-
再有社交媒體封鎖川普!谷歌宣布無限期暫停川普Youtube帳戶 臉書組織威脅將尋求廣告商共同抵制
但川普找到解決社交媒體巨頭不斷禁用其帳戶的解決方法,他此前使用美國政府所擁有的POTUS帳戶發布推文,但推文最終還是遭到刪除。值得關注的是,臉書抵制活動組織者發起呼籲,此前表示Youtube必須撤下川普的頻道,而如果他們沒有採取此行動,將會要求廣告商共同抵制Youtube。
-
獨家:白宮將與社交媒體公司合作 阻止反疫苗假消息瘋傳
3D列印的Facebook標識和新冠字樣圖 路透/Dado Ruvic美國政府一位高級官員表示,白宮已就打擊COVID假消息接觸Facebook、推特和Alphabet旗下谷歌等社交媒體公司但是,消除公眾對接種疫苗的恐懼已成為政府的一個主要障礙。自大流行以來,議員們要求上述社媒公司解決其平臺上COVID假消息蔓延的呼聲越來越高。此前尚未有過白宮與這些公司直接接洽以緩解該挑戰的報導。白宮幕僚長克萊因(Ron Klain)此前曾表示,政府將嘗試在此問題上與矽谷合作。
-
後張國榮形象建構:賽博空間的偶像復魅
「偶像是媒介的產物,也是現代化或後現代化進程的演化,」 洛楓曾在其著作《禁色的蝴蝶》中提出,媒介「催生一代又一代的名人明星,讓分布各地不同世代、年齡、階級、種族的受眾選擇、排斥或追隨,而受眾亦只可通過這些虛擬的媒體,建構他們跟偶像的關係「。
-
三浦春馬去世|名人效應下的「死亡」話題,媒體應如何報導?
三浦春馬先生死後,社交媒體上,網友圍繞他的死因,有很多猜測。也有很多人,表示難以理解。圖片來源於網絡名人選擇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讓人震驚。在大多數人看來,他們是"天之驕子」——有著讓人豔羨的才華與卓有成就的事業,過著多數人夢寐以求的人生。人們無法理解為何他們會放棄這樣光彩亮麗的生活。
-
美國研究 | 孫璐:美利堅民族性建構與後冷戰時代美國國家身份危機
作為現代民族國家中「最典型的想像的共同體」,美國的國家身份和民族認同是在不斷建構「他者」、不斷反思進而重塑「自我」的動態過程中確立的。冷戰結束後,美國因失去意識形態層面的「他者」而陷入「自我」困頓,又因傳統價值觀的衰落和多元文化主義的興起而引燃了「文化戰爭」,使美國個體與整個美利堅民族遭遇了身份危機。探究後冷戰時代美國國家身份危機及其引發的學界論戰,可以看出美國重構民族性的緊迫性與種種努力
-
新聞 | 流媒體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的?
今天最重磅的新聞只有一個:「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特別慈善音樂會。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點至10點,整整8個小時,由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公益組織的「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特別慈善音樂會在線上直播。而這一切,離不開流媒體的功勞。因為這次疫情,我們原本的一些生活方式在悄然發生改變。流媒體平臺的興起,將許多線下活動轉移到線上成為了可能,並且也能很好地保留一部分參與感和互動感。看電影可以線上,看演唱會可以線上,甚至G20峰會都可以線上。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目前全球範圍內可供選擇的流媒體平臺,到底都有哪些。
-
美國麥當勞令人作嘔一幕刷爆社交媒體,中國麥當勞急了
食品行業最大的風險就在健康和衛生上面,沒想到這一次連麥當勞都傳出令人作嘔的衛生問題,在移動社交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麥當勞這次危機事件快速傳遍全球
-
【社會】社交媒體成幫兇!英國少女看到自殘照片後自殺
14歲的Molly Russell在2017年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家人發現,在她死前瀏覽了社交平臺 Instagram的自殘照片。Instagram老闆Adam Mosseri告訴BBC:「我們將改變政策,禁止上傳任何有關自殘的照片。」
-
社交媒體變武器:俄黑客用Twitter無痕訪問政府電腦
您還可以搜索公眾號「D1net」選擇關注D1net旗下的各領域(包括雲計算,智慧城市,數據中心,大數據,視頻會議,視頻監控,伺服器,存儲,虛擬化,軟體等)的子公眾號。=======社交媒體的武器化時代北京時間7月30日消息,據《財富》網絡版報導,俄國黑客找到了使用Twitter與目標電腦裡已感染的惡意軟體溝通的方法,這可以使他們侵入機密政府電腦系統的同時掩蓋自身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