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4 月 22 日,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指南發布會在廣州長隆召開。新聞發布會由 CSCO 秘書長李進教授主持,吳一龍教授、秦叔逵教授、馬軍教授、徐瑞華教授、江澤飛教授、梁軍教授、郭軍教授出席了本次會議。
圖 1 CSCO 指南新聞發布會
這次,CSCO 共發布 5 種腫瘤的指南,包括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胃癌和黑色素瘤。其中肺癌指南是第 2 版,其他指南均為第 1 版。
圖 2 吳一龍教授介紹指南情況
CSCO 理事長吳一龍教授指出,與現有指南相比,CSCO 指南最大的特點是:
1. 兼顧地區發展不平衡:中國的醫療資源存在東西部和城鄉之間的巨大差異。
2. 兼顧藥物和治療措施的可及性:中國癌症治療的平均費用為 9739 美元,已超過了中國家庭的平均年收入 8607 美元;國際上已有 RCT 結果的許多藥物和治療措施在中國還不可及;中國的醫療保健體系屬於低水平覆蓋;CFDA 批准的藥物適應證與國際相比有獨特性。
3. 兼顧腫瘤治療的價值:近兩年國際上越來越重視腫瘤治療的價值,並相繼發展出評價腫瘤治療價值的框架體系,其核心為:病人獲得的健康收益與費用的相對關係,即效能,是腫瘤治療價值的核心。
CSCO 指南將治療推薦分為基本策略和可選策略,兩種策略均來自高級別(2A 類以上)證據,只是可及性不同。簡單而言,基本策略是所有醫院都能做得到的,而可選策略則是部分有條件的醫院才做得到的。
CSCO 指南的證據級別如下:
1A 類證據:基於高水平證據(嚴謹的 Meta 分析或 RCT 結果),專家組有統一共識;
1B 類證據:基於高水平證據(嚴謹的 Meta 分析或 RCT 結果),專家組有小爭議;
2A 類證據:基於低水平證據,專家組有統一共識;
2B 類證據:基於低水平證據,專家組無統一共識,但爭議不大;
3 類證據:專家組存在較大爭議。
吳一龍教授指出,CSCO 指南將保持每年至少一次的更新頻率。江澤飛教授指出,與 NCCN 指南相比,CSCO 乳腺癌指南最大的特點是簡明、直接。郭軍教授指出,與歐美黑色素瘤發病情況相比,我國的指端黑色素瘤和黏膜黑色素瘤佔比較高,因而不能照搬 NCCN 指南,需要制定自己的指南,於是 CSCO 惡性黑色素瘤指南應運而生。秦叔逵教授指出,CSCO 肝癌指南也在制定中,會在合適的時間發布。
編輯:汪小魚 | 攝影:汪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