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和肥胖人群增加,骨關節炎的患病率也越來越高,不少號稱能防治骨關節炎的保健食品也應運而生。
但這些保健食品真的能夠保護關節的健康嗎?
程 飈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
骨科副主任
下文列舉了幾種熱門的關節保健食品和大眾持有的各種疑問,讓我們用科學的視角重新審視一下它們。
氨基葡萄糖是軟骨組織的主要組成成分,是軟骨細胞進行生物合成與代謝必不可少的底物。
有動物實驗表明,其可通過清除自由基發揮抗炎效應,能夠長期使用而無明顯毒副作用,但不具備鎮痛效果。
目前高質量研究結果證明,在骨關節炎急性期發作或症狀嚴重時,不建議將氨基葡萄糖作為一線治療藥物,但因其安全性高,並具有一定的安慰劑效應,仍可作為患者的治療藥物選擇。
2018版《中國骨關節炎診療指南》中指出,氨基葡萄糖作為緩解骨關節炎症狀的慢性藥物在臨床療效上存在爭議,對有症狀的骨關節炎患者可選擇性使用。
軟骨素和氨基葡萄糖均屬於糖胺聚糖類物質,其作用機制也與氨基葡萄糖類似。
體外實驗中,氨基葡萄糖和軟骨素均顯示有良好的抗炎、抗分解效果。
但遺憾的是,
目前仍缺乏有力的循證醫學證據能證明軟骨素對症狀較重的骨關節炎有確切療效。膠原蛋白被認為是一類安全的保健食品,近年來許多學者對其營養關節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其作用機制如下。
作為軟骨和滑液的基本成分,激發軟骨的合成代謝,刺激產生Ⅱ型膠原蛋白、透明質酸、蛋白多糖等。
延遲軟骨炎症誘導的分解代謝,減緩軟骨破壞進程,有助於關節軟骨的再生,從而減少關節疼痛和增加受累關節的活動性。
膠原蛋白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對防治骨關節炎具有潛在效用,但是否有效還需進一步的研究進行確定。
鈣劑是治療骨質疏鬆的重要手段,但大眾常誤將補鈣當作包治腰腿痛的方法,事實上,骨質疏鬆和骨關節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
骨關節炎以關節軟骨損害為主,而鈣劑對軟骨的作用遠小於對骨組織的作用,且不適當地補鈣反而可能導致機體電解質平衡紊亂。
鐵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鐵過剩狀態反而會導致關節炎,其機制可能是鐵的堆積導致羥基、脂基自由基過量生成,進而促進了細胞死亡。
鋅是一類抗氧化劑,可能有抑制氧化應激反應的作用,進而保護軟骨細胞。
但同時又有動物實驗證明,高劑量的鋅會促進骨關節炎的發展,低鋅量及正常鋅量飲食不影響小鼠關節軟骨,而高鋅量組小鼠的關節軟骨破壞明顯增加。
綜上所述,鈣、鐵、鋅對骨關節炎的作用並不確定,肯定不是越多越好,患者如長期自行服用,導致微量元素攝入過量,反而可能造成不良後果。
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也還沒有一種特效藥物能夠阻止或逆轉骨關節炎,上述的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膠原蛋白等,雖然可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和改善關節功能,但對於症狀明顯、關節功能不良的患者來說,手術才是能夠明確改善預後的治療方法。
目前的關節鏡手術以及關節置換都能幫助患者獲得良好的關節功能,在術後數年至數十年的隨訪中,患者滿意度都很高。
所以,患者在症狀較重時應當及時就醫,科學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切莫迷信保健食品,以致於耽誤病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