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森林與環境研究學院Angel Hsu和她的同事在本周的《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評論認為,氣候問題解決方案中在報告上的重大缺失和缺陷阻礙了對全球減排的跟蹤。作者說,數據透明是審計非全國性努力(那些由地方政府和私人企業進行的)是如何對全球減排作出貢獻的關鍵。
Chien-Min Chung/In Pictures/Corbis
BYD, a Chinese car manufacturer, has joined other firms in committing to increasing the sales of electric vehicles by 30% by 2030.
4月22日,世界各國領導人將聚集到紐約聯合國總部籤署巴黎氣候協議,它是一個全球性承諾,承諾該國會作出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Hsu和共同作者分析了超過7000份來自地方一級的獨立承諾,包括城市,地區,企業和組織。這些行動都記錄在一個2014年設立的,叫氣候問題解決方案非國家行動者(Non-State Actor Zone for Climate Action,NAZCA)的聯合國名冊中。NAZCA是目前關於非國家級彆氣候舉措的最全面的名冊,它包括數以千計的城市和企業,但只展現了解決氣候變化作出的一小部分努力,這讓問責變的困難。
Hsu和她的同事發現,雖然歐洲的數據不錯(報告中74%的城市在歐洲),但很少有發展中國家的行動者有辦法發布他們的數據(比如,只有3個中國城市報告了他們所作的)。另外,雖然有15到20個世界最大的銀行已經宣布了對於氣候問題的行動,但工業上主要的排放行業比如化石燃料和水泥基本上都缺失了。公布的數據也有可能是模糊的或者不明確的,並且行動的結果並沒有報告,這讓分析進度變的困難。
作者呼籲修復這些缺失和缺陷的方法,例如資金和激勵機制來填補,建立通用的數據報告標準。他們總結說,「通過推動保存有意義的準確的記錄,NAZCA能成為氣候行動報告網絡的黃金標準。」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本評論全文
nature.com 官方微信
中國及世界科技出版業有哪些最新動態?
如何在Nature及其子刊上發表論文?
自然出版集團針對中國研究人員有哪些新的產品及服務?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macmillan-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