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3日,巴黎氣候大會的最終文件巴黎協議通過。這也許是迄今為止,人類最有意義的一份文件,其意義非凡。
這份文件,有兩個地方是值得關注的,第一是,規定了明確的目標。即「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幅度需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作為目標,並為把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而努力」。其次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擔負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當然,發達國家要為發展中國家發展清潔綠色能源,提供技術援助。
目標既然明確,那麼,各國就必須承擔起相應的減排義務了。所以未來,各國也必須動真格的。減排可不是動動嘴就可以做到的事情,而是要切實地轉變能源使用方式。從人類數千年的歷史來看,使用能源的形式,是相對穩定的。人類使用煤炭的歷史,已經有上千年,但是直到今天,科技發展到如此程度,但是還無法擺脫對煤炭能源的依賴。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
所以,這個協議,首先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巨大挑戰,因為要轉換能源依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減少使用煤炭與原油等低成本能源,就意味著發展成本的提升,發展難度的增加。
當然,作為中國人,我們主要關心其對中國的影響。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已經基本完成了工業化,而中國此前設置的自身減排目標,已經可以滿足這次巴黎氣候協議的要求。實際上,中國自身的新能源努力,已足以讓中國擔當起全球新能源推動旗手的角色。比如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方面,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又比如中國的高鐵,今天的高鐵雖然還是鐵路,但它更是低碳產業的重要部分,這是因為它是以電驅動的,將來的風能、核能、太陽能都完全可以為高鐵提供動力。
實際上,中國不管是從自身利益、民眾的環保訴求,還是從大國責任立場出發,都有理由促成這次巴黎峰會達成協議。因此,這次中方同意了協議草案,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有些還沒有完成工業化的發展中大國,比如印度,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印度的工業化剛剛開始。目前,煤炭與原油資源價格跌到了歷史低點,這本應該是看好印度經濟的一個因素,但是,也許印度並不能盡情利用這個好機遇了,作為另外一個人口大國,印度需要在排放問題上承擔責任。
對發達國家來說,這次氣候大會算得上是一次成功。它們成功地說服了其他國家,放棄發達國家先減排的立場。這不僅是政治上的成功,也將給發達國家帶來新的經濟機遇,因為發展中國家整體,對綠色清潔能源技術的需求,未來將會爆發。而這些技術專利,絕大部分是掌握在美歐發達國家手裡的。
當然,對歐盟來說,巴黎協議還將為自己一直想要主導的國際碳政治體系添磚加瓦。未來,碳政治將是大國博弈的一個新的政治經濟場所,歐盟國家這次已經拔得頭籌。任何國際協議,必然有得有失,但是總體而言,它仍然是全人類的最大共同利益所在。不管如何,讓我們為人類有更美好的明天,而一起努力。
小貼士
【長按點擊下圖「環球銳評」二維碼,存儲到手機,然後點擊微信掃一掃,選擇「從相冊選取二維碼」,再選中剛剛存下的的二維碼,即可瞬間訂閱「環球銳評」公眾號啦】
環球資訊廣播
北京FM90.5
廣東FM107.1 上海FM102.5
天津FM105.4 重慶FM91.7
環球資訊官方微博
環球資訊APP
環球資訊搜狐新聞客戶端
環球資訊廣播微信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