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究覆蓋了183位年齡為60-98歲的男性和女性,獲得以下描述性數據:12個月內的跌倒召回,記時起立行走測試(TUG),小腿肌肉麵積以及小腿肌肉密度。計算跌倒發生的比值比,並根據年齡、性別、BMI(體重指數)、身體概況、糖尿病狀態以及合併症進行調整。
研究發現,不考慮其他因素,肌肉密度每提高1 mg/cm(3) (平均70.2, SD 2.6 mg/cm(3)),跌倒的發生概率下降19% (OR 0.81 [95 % CI 0.67 to 0.97])。同樣,若不考慮其他因素,記時起立行走測試的結果多增加1秒(平均 9.8, SD 2.6 s),跌倒的發生率增加17%(OR 1.17 [95 % CI 1.01 to 1.37])。當肌肉密度和記時起立行走測試時間放在同一個模型裡面,只有年齡(OR 0.93 [95 % CI 0.87 to 0.99])和肌肉密度(OR 0.83 [95 % CI 0.69 to 0.99])還與跌到獨立相關。
該研究表明,肌肉密度和跌倒相關聯,並且獨立於功能靈活性。因此,肌肉密度可能成為功能靈活性測試的輔助手段,用於評估身體機能較好的老年人的跌倒風險。
文獻來源:Lower leg muscle density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fall statu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July 2016, Volume 27, Issue 7, pp 2231-2240
常青藤直覆快訊編輯,歡迎轉載!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