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4000斤油菜滯銷,身殘志堅夫妻倆決定白送了!吃了就不浪費!

2021-02-12 新北方

一位志願者給新北方霞客行打來電話,說張女士家需要幫助,今天,新北方記者朱霞來到了瀋陽市蘇家屯區仁而村,看到不少志願者正在大棚裡摘菜,這些志願者天不亮就起床,開一個多小時的車到這裡幫忙。

志願者們說,這地裡有大約四五千斤的油菜,如果不及時摘,就要爛在地裡了,他們就是專門幫忙來摘菜的。

隨後,朱霞見到了農戶張女士,張女士說,去年冬天,他們夫妻倆租了大棚,種下了油菜,地裡的農活很多都是親戚朋友幫忙做的。結果到了收割的時候,遇上疫情,菜價低不說,銷售也很困難。

現在這四五千斤的油菜,因為沒有及時照看,很多油菜都長出了花,張女士也曾聯繫過一些買家,可是都因為品相不行,沒有人採購。眼看,菜就要爛在地裡了,好心鄰居幫忙聯繫了這些志願者,希望能通過大家的努力幫這個家庭度過難關。

朱霞在大棚裡看到,有些油菜確實已經長成開花了,就是傳說當中的油菜花,油菜開花就是老了不能吃了,但是大部分的油菜還是可以吃的狀態。張女士說,不好意思跟大家收錢,就希望這些菜別爛在地裡面,只要吃到肚裡面她就安心了。

因為大棚是租的,為了儘量把損失降到最低,今天,志願者們需要把地裡的油菜全都收了,估計得幹到今天晚上10點左右。收來的這些油菜,志願者們準備送給環衛部門和敬老院一些,剩下的將會拉到瀋陽三好街百腦匯附近。

相關焦點

  • 惠城蘆洲鎮:鄉賢積極認購滯銷蔬果,還有百萬斤需要「吃貨助農」
    得知家鄉農產品嚴重滯銷的消息後,3月4日,蘆洲外出鄉賢許君惠自願認購滯銷的黑皮冬瓜1000斤、柑橘2000斤,捐往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支援抗疫。這一善舉,既緩解了農戶們的燃眉之急,又溫暖了城市的白色守護天使。
  • 田雞不能吃了?廣東數千萬斤田雞滯銷壓塘,養殖戶愁壞了
    3月4日,農業農村部下發最新通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中的物種不列入禁食範圍,其中包括
  • 【本地】本地一萬斤金果梨滯銷,期盼您能伸出援手......
    「我們老兩口年紀大了,只會幹苦力活,大字也不識幾個。收著賣著也沒有具體記帳。」  「我們倆雖然不識幾個字,但是也種了一輩子地,對於種地我們可比孩子們有經驗。」老兩口讓兒子安心外出打工掙錢,從套袋、收粉、採摘,兩個人料理得井井有條,還養殖了200隻鵝,免去了除草的麻煩。
  • 結婚蛋糕吃了49年!美恩愛夫妻每年吃一口,明年決定收集屑屑再做新的...
    夫妻倆吃結婚蛋糕吃了49年。(圖/翻攝自Twitter/@Latestupdate4u)幾乎每對夫妻的背後,都有一段浪漫動人的愛情故事!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就有一對白髮蒼蒼的夫妻,把1970年結婚時的結婚蛋糕冷凍起來,每年一到結婚紀念日便切一小塊出來吃,持續了整整「49年」,令人不可置信。
  • 四川85後夫妻共重800斤,結伴甩肉400斤,只為...
    夢想做父母,夫妻倆決心減肥。  12月1日中午2點,林月從跑步機上下來,站在體重秤上,氣喘籲籲。「378斤,比剛來時瘦了十來斤了。」  這對85後小夫妻體重加在一起將近800斤,因為都愛吃、都不愛運動,從戀愛至今,他們的體重一直在增加。由於太胖,林月很難懷孕,為此,她下定決心減肥。戀愛後一起長胖 體重加起來近800斤   來自資陽的林月今年27歲,是一名護士,她的丈夫鄧陽是天津人,29歲,在資陽一家工廠上班。   他們到底有多胖?
  • 「被貸款」4.9萬元,夫妻倆慌了
    原標題:「被貸款」4.9萬元,夫妻倆慌了   在外打工十年,返鄉後卻發現自己莫名貸了一筆款,還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近日,經山東省沂南縣檢察院依法監督,困擾王某夫婦的「貸款」糾紛終於圓滿解決。
  • 500斤荸薺滯銷愁壞果農,新洲民警自掏腰包買下送給防疫工作者
    近日,新洲區交通大隊民警肖適了解到家住新洲區辛衝街農戶張某因疫情導致馬蹄滯銷,肖適同志了解情況後自掏腰包將張某的500斤馬蹄買下,並捐贈給抗疫的醫護人員和社區群幹。張某種植了一批荸薺,大約500斤,本來指望年後賣出增加一點經濟來源,結果受疫情影響導致滯銷,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了解情況後,肖適當即自費2500元,按市場價將張某的500斤荸薺全部買了下來,更耐心地勸導張某配合防疫工作,不要外出。張某感激不已,對肖適連聲道謝。
  • 【拒絕浪費】不做餐桌上的「必剩客」,蒲臺有妙招
    「哎呀,不用點大份的,就我們三個人吃,我看兩個菜就夠咱們仨吃了,不然就浪費了」,60多歲的蒲臺鄉李家臺村邵應琦對點菜的服務員說道。 原來,今天是邵老爺爺的生日,為了減少鋪張浪費,今年沒有大操大辦的親戚朋友聚會,沒有滿桌子的大魚大肉,沒有吃不完的蛋糕,有的只是三人倆菜。但邵爺爺臉上卻掛滿了笑容,沒有了昔日的熱鬧非凡,但這份平淡和簡單似乎來得更踏實。
  • 美食實拍:瀋陽百姓人家的年夜飯
    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家家戶戶都不一樣,家中掌勺的大廚們為著這麼一頓飯,必定都是費了一番心思的,為的只是給家人呈上最豐盛的美味佳餚,今日的美食實拍是瀋陽老百姓的過年硬菜咯
  • 發現老婆被別的男人勾引,他惱羞成怒...8年後,夫妻倆雙雙被抓
    8年後的今天,通過現代科技手段,瀋陽警方再偵此案,將涉嫌殺人拋屍的夫妻倆抓獲歸案。瀋陽警方開展「雲劍2020」命案積案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充分發揮現代科技手段優勢對積案重新進行調查。2020年3月,瀋北新區分局在對該案進行重新梳理時,通過運用最新公安科技成果,確定了被害人身份。
  • 新菜推薦:燒汁香菇油菜
    特別適宜患口腔潰瘍、口角溼白、齒齦出血、牙齒鬆動、淤血腹痛、癌症患者;2. 痧痘、孕早期婦女、目疾患者、小兒麻疹後期、疥瘡、狐臭等慢性病患者要少食。1、降低血脂油菜含有膳食纖維,是低脂肪蔬菜,且能與膽酸鹽和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從而減少脂類的吸收,故可用來降血脂。中醫認為油菜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用於治療癤腫、丹毒。
  • 送禮就要送好的,今年就送10斤的大鮁魚,煎著吃、燜著吃、炸著吃,包餃子吃,漁公碼頭大鮁魚,就是好吃
    全程委託專業機構檢測瀋陽和合醫學檢驗所大連達億檢驗處理有限公司100%溯源,原料全程監控入檔送禮就送好的,今年過年就送10斤的大鮁魚,漁公碼頭出品的大鮁魚,只採自3、4月份應季捕撈的深海野生大鮁魚。大連深海海域遠離大陸,水質潔淨,多重水源交匯,浮遊生物豐富,這裡的大鮁魚生長得更綠色、更肥大、更美味;大鮁魚捕撈上船後急速冷凍,使大鮁魚打撈出水的第一時間即刻冷凍在零下18度,魚肉的鮮美即被緊緊鎖定。這樣的極致要求,正是漁公碼頭大鮁魚備受歡迎,暢銷全國的奧秘所在。
  • 價格暴跌:幾十萬斤滯銷堆成山,收購商瘋狂壓價!農民:今年又要賠本了!
    可是能真正靠網絡銷售賣掉手中的農產品的人不多,大多數的人在農產品集中上市的時候,面臨著積壓滯銷的問題。                                   今年農產品行情在市場上兩極分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像生薑和大蔥漲到大家不敢買,而有些往年行情不錯的農產品,卻在今年價格「斷崖大跌」,像土豆、金針菇等等。
  • 3000斤沙梨滯銷愁壞果農,您的轉發也是支持!
    石龍區龍興街道北郎店村房清海老人種植的沙梨進入盛果期,然而出現了滯銷。看著成熟的沙梨落了一地,房清海心疼得直掉淚。
  • 糧食浪費讓人害怕,想想那些吃不飽飯的,你們還忍心浪費嗎?
    雖然說現在我們都上小康的日子了,社會發展的太快也就帶出了很多浪費,飯桌上都是些山珍海味、燕窩魚翅,很難看到60、70乃至80年代吃著粗糧和野菜的景象了,這些貴品吃完也就罷了,但大家在餐廳看到的全是浪費,很多菜吃幾口就不動了,最後都被倒入垃圾桶,也只有受過苦過來的人看到才會心痛。
  • 身殘志堅陳建霖:平凡事跡講述不平凡的人生
    他是身殘志堅的典型代表,他是殘疾人中的佼佼者,他是陳建霖,一位明察暗訪過化州市各單位,真正敢於揭露社會黑暗的「巨人」。
  • 【文明實踐第一線】開魯全城愛心接力「帶貨」 4天賣出7萬斤滯銷紅薯
    但疫情發生後,工廠開不了工,客商也過不來。時間長了,爛的特別多,現在扔了大約10萬多斤。」開魯縣農戶賈廣德如是說。2019年,賈廣德承包了70畝地種植紅薯,前期費用花了近30萬元,夫婦倆本想著靠種植紅薯能有個好收成,改善生活條件,卻沒想到受疫情影響,紅薯出現了滯銷。  隨著天氣逐漸變暖,賈廣德看著越來越多的紅薯潰爛發黴,急得團團轉。
  • 「大胃王」吃播:假吃、催吐,吸引眼球之餘年入百萬!
    在視頻背面,此女生一邊猛吃,一邊猛吐,這些食物大多被吐進了垃圾桶! 20隻豬腳,20斤小龍蝦,486串砂鍋串串……一頓吃完! 1000隻大閘蟹、92根烤腸、80斤比薩、30盆米粉,火熱大比拼! 放眼看去,眾多的所謂大胃王,其實海吃的視頻都是後期剪輯的。 據消化科醫生說,成年男性胃容量大約1400ML,成年女性胃容量大約為1200ML,身體嬌小者一口氣吃下100根烤腸、包子或者20斤米粉,幾乎不可能! 正常女性也就只能吃下3斤左右的食物!
  • 夫妻倆年收入十幾萬,卻在網絡兼職直播「造人」……
    而根據掌握的線索,其中有一對涉案的夫妻主播,可能就居住在溫嶺城北。這個涉黃直播APP平臺雖然創辦時間不長,但因為內容勁爆,涉案金額近千萬。這個涉黃的主播有上百個,而這對居住在溫嶺的夫妻特別大膽,他們直播的是「造人」,內容激情狂野,觀眾巨多,影響力超大。
  • 【滯銷求助】(昌江)家禽銷售無門 養殖戶有點愁
    此外,工作人員表示,之前也沒有聽到說村民們反映雞鴨鵝苗滯銷的情況,而接到記者的反饋之後,扶貧辦和畜牧局的工作人員前往沙田村張榮豐家了解情況。張榮豐的老伴劉春梅說,自己家住在山路這邊,平時夫妻倆沒有運輸工具將這些雞鴨鵝拉出去賣,而聯繫供應商發現12、13塊的價格沒人想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