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推翻此前理論!最新研究首次揭示細菌細胞壁的精細化結構 有望徹底解決抗生素耐藥性問題!

2021-02-15 生物在線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菌細胞壁結構的首張高解析度圖像,相關研究結果對於闡明抗生素耐藥性產生的分子機制至關重要。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菌外膜的新型重要結構,相關研究結果對於理解細菌生長及抗生素的作用機制都很關鍵,同時其也推翻了此前關於細菌外膜結構的相關理論;研究者所獲得的圖像能幫助他們深入理解細菌細胞壁的組成,並未開發新型抗生素來抵禦抗生素耐藥性提供幫助。

研究者Laia Pasquina Lemonche博士表示,很多抗生素能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產生來發揮作用,細胞壁是細菌周圍一層堅固但能滲透的外膜結構,其對於細菌生存至關重要;目前我們並不是非常清楚諸如青黴素等抗生素如何殺滅細菌,但這並不奇怪,因為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對細菌細胞壁的實際結構並不是非常清楚,而本文研究為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抗生素的作用機制提供了新的線索和基礎,並為後期開發新方法來抵禦抗生素耐藥性提供了新思路。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名為原子力顯微鏡(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y)的先進顯微成像技術揭示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壁的精細化結構,這種顯微鏡能用一根鋒利的針來感知表面形狀,並建立一種類似於等高線圖樣的圖像,但其僅能在單個分子尺度上進行分析。

最後研究者Jamie Hobbs教授表示,正是在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才能夠在對細菌細胞壁結構的理解上取得這些突破,目前我們利用相同的技術揭示了抗生素如何改變細菌細胞壁的架構,以及細菌細胞壁的這種改變對於抗生素耐藥性產生的重要性。

原始出處:

Pasquina-Lemonche, L., Burns, J., Turner, R.D. et al.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Gram-positive bacterial cell wall.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236-6

相關焦點

  • 暨南大學研究:在18種即食食品中均發現了多藥耐藥性基因
    由於在農業、畜牧業和人類醫療中過度使用和濫用抗生素,抗生素耐藥(AR)細菌問題日益嚴重,對公共衛生構成了真正的威脅。
  • 抗生素猛將:可殺死擁有多重耐藥性細菌
    近日,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在2018年2月11日發表的一篇報告,稱美國生物科學家通過提取土壤細菌DNA並測序,從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新抗生素
  • WHO:12大耐藥性細菌排名公布
    鑑於目前嚴峻的細菌耐藥性趨勢,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世界上最具耐藥性的、最能威脅人類健康的"超級細菌"列表。
  • 《Sci Rep》:手機新用途:檢測細菌耐藥性?
    耐藥細菌嚴重威脅著全球公共衛生,造成了越來越多的高死亡率疾病,如肺炎、腹瀉和敗血症等。
  • Nature:抗生素促進腸道病原菌生長???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宿主介導的腸道內糖類物質氧化促進抗生素治療後病原菌增殖的新機制
  • 科學研究:千年前的中世紀蔥蒜藥方可殺死現代超級細菌!
    2015年,BBC新聞曾報導一項突破性的醫學研究。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者通過實驗發現,根據一份中世紀手稿所記藥方製備的藥劑可以對抗很多當代抗生素都無能為力的超級細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該細菌可導致危及生命的血液感染、肺炎和外科手術部位感染。BBC新聞稱,這份中世紀藥方成分包括大蒜、洋蔥(或韭蔥)、葡萄酒和牛膽汁。
  • 師法自然:取經蟬翼、蜻蜓翅膀,成功開發對抗超級細菌新方法
    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是對全球衛生的最大威脅之一,對感染的常規治療正變得越來越困難。受到蟬翼與蜻蜓翅膀的啟發,通過納米尺度的拉伸、切片或撕裂來消滅細菌,科學家們成功開發了對抗超級菌的新方法。蟬翼與蜻蜓翅膀,是天然的細菌殺手。受其啟發,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Elena P.
  • 新華社:治療咳嗽,蜂蜜優於抗生素
    【新華社微特稿】英國一項新研究顯示,對於緩解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蜂蜜可能比抗生素療效好。研究人員建議醫生把蜂蜜作為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一個選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9日報導,英國牛津大學醫學院和納菲爾德初級衛生保健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4項先前研究的結果後發現,對於緩解上呼吸道感染的整體症狀和降低咳嗽的頻率與程度,蜂蜜比用非處方抗生素藥物等常用治療方法效果好。
  • 為潔癖正名:公共場所超 50% 細菌具有多重耐藥性 |「科學 60 秒」
    關注 領研網(ID: linkresearcher),訂閱最新「科學60秒」英語新聞,不再漏掉任何一次新知
  • 「抗生素≠消炎藥、感冒藥……」慎用抗生素,從我接力……
    會同新聞網11月13日訊(記者  胡江勇)  「濫用抗生素原來這麼多危害,太可怕了……」11月13日上午,縣衛計系統專家在人民醫院廣場開展「保護自我健康,請慎用抗生素「平時對抗生素藥物不懂,小孩子一感冒就去藥房開一些消炎類抗菌藥物,聽了專家宣傳講解,受益匪淺……」市民楊穎靜說。
  • 通知 | 第三屆全國工程結構減隔震(振)技術交流會,我司資深專家肖川做《隔震結構計算問題研究和軟體開發》專題報告
    主辦單位: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建築結構》雜誌社承辦單位:《建築結構》雜誌社、《減震技術》雜誌社、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協辦單位:廣州建研數力建築科技有限公司、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專欄] 中國城市生態研究前沿
    多尺度、多等級的城市增長模式和區域可持續發展評估  以上海及長三角城市群為對象,識別城市化導致的城鄉梯度上景觀格局的時空演變特徵(Li et al. 2013b; 李俊祥 et al. 2004),揭示上海市城市的「擴散-聚合」螺旋式發展模式,長三角城市群增長存在等級特徵,證明典型的西方城市增長的「擴散-聚合」假說不完全適合解釋中國城市的發展模式(Li et al.
  • 關於依法嚴厲查處打擊妨礙城市精細化管理十大專項整治的通告
    張掖市甘州區人民法院  張掖市甘州區人民檢察院張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  甘州區司法局關於依法嚴厲查處打擊妨礙城市精細化管理十大專項整治的通告為確保全區城市精細化管理「十大專項整治」行動順利開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國務院《信訪條例》、國家信訪局《關於進一步規範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及《甘州區公民舉報涉黑涉惡違法犯罪線索區級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現就有關事項通告如下:一、在全區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十大專項整治」行動是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品位,著力解決城市管理突出問題的有效措施,是提升全區廣大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基礎保證
  • 牛津大學研究:治療感冒咳嗽,或許我們還能用Honey!
    但近幾年來,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細菌對其不斷產生耐藥性,而且這一進程正在加速,醫學界對此深感擔憂。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僅僅因為患者需要,醫生就為其開具抗生素處方,去治療那些不太可能起作用的疾病。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病毒性尿道炎,它多是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或者皰疹病毒引起的,而非細菌感染。因此,用抗生素治療既無效,又不合適。為此,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治療這些感染的其他方法。一種民間療法映入眼帘——蜂蜜(Honey)。
  • VOA慢速英語:抗生素抗藥性帶來日益嚴重威脅 Growing Threat from Antibiotic Resistance
    WHO對133個國家進行了研究。WHO發現世界各地都沒有準備,應對此項日趨嚴重的威脅。WHO表示,接受研究的國家中只有25%的國家採取了周密計劃,應對抗生素抗藥性增強或者細菌對其他抗菌藥物抗藥性增強的現象。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many people do not know about the problem.
  • 曝光 香港三文魚刺身含抗生素且重金屬超標!那國內呢?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研究助理梁浩文其次,當人們身體內存在過量的氯黴素和重金屬鎘的時候,有可能致死!氯黴素是抗生素,大家都知道抗生素是用來抗擊細菌的,但是沒病沒痛的時候身體就吃進一堆抗生素,只會導致身體中的細菌慢慢形成耐藥性,從而產生「超級細菌」,即連抗生素也無法打敗的細菌
  • 理論 小知識:亞歷山大的新功能主義介紹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美國社會學界興起的一股力圖綜合當代最新研究成果以重新建構T.帕森斯的結構功能主義理論傳統的流派或理論發展趨勢。自60年代中後期起,美國社會中出現的一系列劇烈變動,促使社會學理論家重新思索社會學方向,各種新理論紛紛興起,向帕森斯的「巨型理論」發起衝擊。其中以符號互動論、社會交換論、民俗學方法論為主要代表的微觀社會學理論猛烈抨擊帕森斯理論中側重對社會結構分析的方面,他們強調對個體行動和行為的分析,要求恢復個體的創造性和自由。
  • 文獻解讀丨城市廢水的連續臭氧處理:去除抗生素,耐藥性大腸桿菌和耐藥性基因及植物毒性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水力停留時間(HRT)(即10、20、40和60min)下的連續臭氧操作對城市汙水中8種抗生素(氨苄青黴素、阿奇黴素、紅黴素、克拉黴素、氧氟沙星、磺胺甲惡唑、甲氧苄啶和四環素)的去除效果。正如預期的那樣,臭氧氧化的效率高度依賴於臭氧劑量和接觸時間。
  • Nature中文摘要|05 November 2015
    Combinatorial gene regulation by modulation of relative pulse timing通過調控相對脈衝周期整合基因調控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7/n7576/full/nature1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