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提起四海「放心早餐」工程,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很多市民的看來,「放心早餐」工程是政府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辦了一件惠民的大好事。而在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的今天,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那麼,「放心早餐」又是如何做到讓市民吃著放心呢?俗話說「眼見為實」,10月22日記者走進「放心早餐」工程承辦單位—榆林市四海食品配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了解了該公司標準化的生產過程以及嚴格的管理。
嚴把質量關從原材料開始
說起食品安全,原材料是至關重要的。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為確保進入市場銷售的早餐安全衛生,公司從原材料開始就嚴把質量關。首先,生產早餐所用的肉、面、油等主材料,均為廣大市民認可的國內知名品牌產品,且都是由各廠家在榆林的一級代理商統一供貨,跳過了其他的流通環節,最大限度地保證原材料合格。蔬菜等農副產品則有公司制定的供貨商每天進行配送,公司有專人驗收,並建立了購銷臺帳制度及採購索證制度,嚴防「三無」產品流入。
記者在參觀過程中看到,該公司還有專門的檢測室。據悉,該公司的檢測室是在榆林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技術支持下成立的,配有完善、先進的檢測設備,完成生產的產品在進入市場之前,還要對成品進行隨機抽檢和食品留樣檢測,以確保進入市場的產品安全衛生。
標準化生產讓市民真正放心
當日下午2時許,記者在生產車間看到,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身著公司專門配備的食品加工專用的工作衣,據悉在進入生產車間之前,工作人員要先換好工作服,進行洗手、消毒,再來到風淋室,將頭皮屑、灰塵等身上雜物全部清除乾淨之後,才能進入生產操作間。
同時,記者看到每個產品的生產、包裝區域都嚴格分離,工作人員都在忙碌著進行操作。在饅頭生產車間,工作人員介紹說,饅頭的生產過程採用傳統製作工藝,一次和面後,用傳統麵缸對和好的面進行一次醒發;在二次和面過程中,按照標準化的定量科學加鹼(除鹼外不得添加任何添加劑),採用全自動智能仿手工饅頭機生產,然後對已形成的饅頭進行二次醒發,蒸饅頭時用的是微電腦全自動數控蒸箱,冷卻後人工對已蒸好的饅頭進行產品分檢。
另外,為了保證食品的安全與衛生,榆林市食品藥品監督局還專門派兩名工作人員進駐該公司,每天對食品原料、索證索票、添加劑的使用等進行檢測和監督。與此同時,榆林市食品藥品監督局高新分局也會不定期進行現場檢查,真正讓榆林市民吃著放心、吃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