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有關「抗霾主要靠風」的言論,清華大學教授王書肖指出,汙染的產生不是一時一日,汙染的治理也難一蹴而就。
這次被稱為今年以來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強的霾天氣過程,為此,各類專家、官員紛紛分析霧霾成因,常掛嘴邊的就是天氣原因,天氣靜穩(不知何時發明的這個詞彙);或者排放密度大;對策就是一會限制建築工地啦,限制路上的烤羊肉串啦…。真的是這樣嗎?
結合很多大家的觀點,關於霧霾的成因從重要到次要總結如下。
1) 煤:煤可謂是當今中國霧霾的罪魁禍首。那麼什麼地方用煤呢?首先是發電。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生產需要,電能消耗越來越大。那麼我們的電從哪裡來?我國電力能源結構60%以上依靠火電,即燒煤;水電只佔25%左右,核電5%,其它清潔能源如風電等總和低於10%。也就是說,我們用的電,大部分是依靠燒煤來獲得的。其次,如煉鋼、水泥廠、城市供暖等高能耗行業也都是依靠煤。我想我國以石油或者天然氣做主要能源材料來發電、來取暖,還是微乎其微吧。
2) 城市建設:城市規劃模式很重要,方圓幾百平方公裡,連成一片的城市,上千萬人口居住其中,這樣的城市想不霧霾也難。大家知道,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是消耗氧氣排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排除顆粒物霧霾不說,就連產生的二氧化碳在這樣的城市結構中都不知道該往哪裡去擴散,更何況霧霾顆粒物呢?
3) 其次是汽車尾氣。這一點,可能確實我們國家的油品品質需要大大改善了。
4) 專家經常掛在嘴邊的建築工地揚塵啦(這些揚塵都不可能是2.5微米的尺寸,遠遠大於此),烤羊肉串啦,我個人認為貢獻微乎其微。
說了這麼多原因,那麼對策呢?
1) 燃煤:降低電廠的發電量,降低鋼廠、水泥廠的產量等等,不要再急速追求GDP。同樣呢,老百姓都養成節約習慣,降低能耗。因此,針對燃煤這一塊,從長遠來講,政府應該下大力氣改變我國能源高度依賴煤的特點,而轉向其他清潔能源,如天然氣等;從短期來講,在不可能快速減小燃煤消耗的情況下,政府應該強制性的要求電廠、鋼廠、水泥廠的煙囪增加過濾裝置,使其排放氣體達到一定的標準。
2) 城市結構:如上分析,當務之急就是在下一步的城鎮化建設中,汲取教訓,多建設小城鎮,減小、減少大城市;在大城市中,興建農田、果園、森林等可以給城市「呼吸」的「肺」。改變大城市人們的居住出行、就業習慣,減小每天的人流量或者人流動距離。
3) 對於汽車:嚴格控制城市汽車保有量,提高油品質及汽車尾氣過濾技術。
4) 其它什麼建築工地、燒烤串等,適當控制就行,這些不是主要的。
看各位電子工程師怎麼說?
Ø 身為工程獅,應該設計一款在霧霾下也能自由翱翔的無人機.
Ø 去南極好了,哪裡應該不錯
Ø 可以少浪費點電,少浪費晶片,節約資源消耗
Ø 自己力量太小……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Ø 電工至少能做:設計產品多用效率高的開關電源。少用或不用效率低下的線性電源。
Ø 提高POE模塊效能,POE交換機電源選擇效能高的
Ø 雖然每個人心裡都有節能,低碳,環保的意識,但是我們最後還是要屈服於這個社會,因為要生活,所以還是要從頂層設計來改變。
Ø 你可以做空氣淨化器之類的東西了
從氣象角度來說,現在技術有限,基本還是停留在「看老天爺臉色」的狀態。除霾,絕非一時之功,路漫漫其修遠兮,還是要從治本的角度,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我們唯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