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空氣汙染致人過早死亡!巴黎汙染過重,全歐排名第四

2021-02-15 旅法華人戰報

巴黎1月22日電(任宛)近日,通過對歐洲上千座城市調查研究發現,歐洲城市空氣品質差異大。巴黎空氣品質較差。

據《巴黎人報》報導,世衛組織(OMS)呼籲各國採取有效措施,減少空氣汙染。據世衛組織估算,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空氣汙染造成超過700萬人過早死亡,並導致大量民眾因空氣汙染患病、無法正常上班。

世衛組織建議,PM2.5細小顆粒的年平均濃度應低於10μg/m3,且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應低於40µg/m3 。事實證明,細小顆粒對人類健康有危害,尤其在城市地區。

這篇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調查,對歐洲1000座城市空氣中PM2.5及二氧化氮濃度與人類過早死亡的病患數量做比較。研究人員發現,若遵循世衛組織的建議,每年可避免51213人死亡。


巴塞隆納全球健康研究所(ISGlobal)的馬克·紐文惠森(Mark Nieuwenhuijsen)表示,這份調查報告表明許多城市並未全力降低空氣汙染。

在各城市之間,由空氣汙染引發的死亡案例數量不盡相同。在波河(Pô)平原、義大利、波蘭、捷克,居民受空氣汙染影響程度較高。相反,在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Reykjavík)、挪威的特羅姆瑟 (Tromsø)、瑞典的于默奧(Umeå)、芬蘭的奧盧(Oulu),居民受空氣汙染影響程度較低。

據統計,長期暴露在高濃度二氧化氮下的巴黎,每年約造成200人過早死亡。巴黎成為排名僅次於馬德裡、安特衛普、都靈的歐洲第四大重汙染城市。平均84%城市人口接觸到的汙染物濃度均高於世衛組織的建議。

該報告作者薩莎·霍姆年科(Sasha Khomenko)認為,當局應根據汙染程度的不同,在道路交通、工業、港口、機場、煤炭取暖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

相關焦點

  • 生態通訊社:全球空氣品質指數最新排名 這個城市空氣汙染最嚴重
    根據全球空氣品質指數(AQI)的最新排名結果顯示,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排在「全球空氣汙染最嚴重城市
  • 【發現】致900萬人過早死亡,環境汙染成全球第三大殺手!
    近期,《柳葉刀》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及4篇專家評論文章顯示,至2015年,環境汙染相關疾病所致疾病負擔及經濟損失增加,所致死亡人數最多的區域為東南亞(320萬)和西太平洋地區(220萬),西太平洋地區包含了中國(圖1)。
  • 中國空氣汙染地圖發布:每天4000人死於空氣汙染
    近期兩位美國學者繪製了中國空氣汙染地圖[1]。估計中國每年160萬人因空氣汙染死亡,佔中國總死亡人數的17%。
  • 2021年義大利最「汙」城市排行,空氣汙染每年有超過5W人過早死
    根據義大利衛生部最新數據:今日新增+13.574例,477例死亡。( 昨天有14,372例新病例和492例死亡。)根據Legambiente在最近公布的2021年義大利汙染城市排名中,都靈榮獲第一,緊接著是威尼斯,帕多瓦。
  • 《2020年全球空氣狀況》報告空氣汙染對新生兒死亡率的影響
    分析發現,戶外和室內顆粒物汙染導致近50萬名新生兒在出生後第一個月死亡,近2/3的死亡與使用木炭、生物質和動物糞便等固體燃料做飯有關。空氣汙染,包括PM2.5,臭氧和室內空氣汙染是導致全球死亡的重要風險因素。2019年,空氣汙染在全球主要死亡風險因素中排名第四位,導致近675萬例早期死亡和2.13億/年的健康生命損失。
  • 空氣汙染成全球第四大死因
    (華盛頓綜合電)世界銀行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空氣汙染已成為引發過早死亡的第四大風險因素。2013年,全球因空氣汙染引發的疾病而喪命的人達550萬,每年給全球經濟造成的勞動力損失則高達數百億美元。這份名為《空氣汙染的成本》的研究報告由世行和華盛頓大學衛生統計評估研究所根據2013年的數據合作完成;2013年是研究員能得到的最新數據。該報告指出,空氣汙染已成為吸菸、飲食和肥胖症之後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
  • 空氣汙染 | 保護措施及戶外活動小貼士
    從籠罩在城市上空的煙霧到室內煙塵,空氣汙染對人們的健康和氣候都構成了重大威脅。
  • 呼吸北京: 空氣汙染的真相
    空氣汙染在中國是一個既不幸又現實的話題,中國僅有1%的城市能夠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空氣品質標準。從這一角度來講,或許降低吸菸率對改進中國空氣品質的效果遠比一味在昂貴的設備上大花功夫要好得多。「長期生活在空氣汙染的城市會降低平均壽命。」真相?想像? 這是事實,但是有一些「附加條款」。在任何一個空氣嚴重汙染的城市生活的居民,平均壽命都會降低,但是除了空氣品質外,世界上每個城市都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其他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 聽說宜春空氣汙染指數全國排名倒數第三?
    在昨天的下午兩點,宜春的空氣汙染指數全國排名倒數第三,昨天大家是不是都在放鞭炮放煙花呢。有朋友戲稱,如果不是宜春城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那麼,宜春的空氣汙染指數應該是倒數第一位吧。雖說不再是倒數三名,但宜春的空氣汙染還是很嚴重的,和宜春一直給大家呈現的園林城市、衛生城市、宜居城市還有很大的差距。糖糖中午再一次查看了相關數據,全國337個城市,宜春排名第254位。
  • 黑科技 | 空氣墨水「槓上」大氣汙染
    但當我們在抱怨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轉變思考方式,從行動和創意出發,為我們和子孫後代營造一個良好的空氣環境?2015年,《自然》報導稱,據科學家研究預測,如果再不採取有效措施遏制汙染排放,到2050年,因空氣汙染導致過早死亡的人數將高達6,600,000。《2019全球空氣狀況》報告還首次納入了關於空氣汙染影響人們預期壽命的評估。
  • 全球空氣汙染分布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研究人員繪製了一份全球汙染分布圖,標記出全球範圍內空氣品質指數,從中可以看出你所在的城市是否遭遇空氣汙染。近年來,PM2.5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其來自汽車尾氣和化石燃料燃燒等途徑,對人類健康構成較大的風險。空氣汙染是一種無形的威脅,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引發心臟病,這張全球空氣汙染分布圖可以讓你知道世界哪些地方處於重度空氣汙染中,哪些地方擁有清新的空氣。 圖中用幾種顏色標記出空氣汙染情況,綠色的地方空氣汙染基本沒有,汙染等級為好,空氣品質非常令人滿意,基本不會對人體構成危害。
  • 中國PM2.5汙染死亡地圖
    近期南京大學環境學院Fang D等進行的研究表明,2013年這些城市的居民有32%的死亡與PM2.5汙染相關。PM2.5對人群健康的危害堪比菸草,甚至猛於菸草。研究顯示,在2013年這74個城市共死亡303萬人,其中PM2.5汙染相關死亡人數佔31.8%。
  • 2016全球空氣品質報告,中國成空氣汙染重災區?
    該報告主要通過測度指標得分,對全球將環境問題視為高級優先領域的180個國家表現進行了環境績效指數(EPI)排名。其中一項關鍵指標是空氣品質。此次EPI空氣品質排名前五的國家,幾乎都是太平洋島國,第一塞席爾,第二千里達及托巴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島國),第三馬爾地夫,第四冰島,第五澳大利亞。中國的空氣品質排名倒數第二,屬空氣汙染的重災區。
  • 【活該健康】PM25等環境汙染造成1260萬人死亡:WHO
    環境風險因素如空氣,水和土壤汙染,化學品暴露,氣候變化和紫外線輻射導致100多種疾病和傷害,WHO最新的一份報告稱。3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報告稱,2012年由大氣、水和土壤汙染等「不健康環境」引起的死亡人數在全球範圍內預計達到約1260萬人。佔全部死亡人數的近四分之一,23%,WHO呼籲各國政府加快採取對策。環境相關死亡佔到非傳染性疾病的最大份額。
  • 全球新冠死亡病例研究:15%與空氣汙染有關
    根據今天公布的研究報告,全球因染新冠病毒而喪命的病例中,15%可能與空氣汙染有關連,點出溫室氣體排放構成的健康風險。先前的研究已經顯示,廢氣排放和工廠造成的空氣汙染,是如何使每個地球上的男男女女與兒童的預期壽命減少兩年。德國和賽普勒斯的專家如今表示,他們已經估算出新冠病毒(COVID-19)死亡病例中,有一定比例得歸咎於空氣汙染加劇帶來的影響。
  • 秋冬不利擴散條件致北京空氣汙染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記者倪元錦)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9日發布稱,受秋冬季不利大氣擴散條件影響,9日至10日北京正發生明顯空氣汙染過程。
  • 室內有哪些空氣汙染來源?
    室內汙染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我們不光要知道如何遠離這些汙染,更要了解這些汙染的來源,我們才可以更好的避免受到室內汙染:甲醛,異味等有害氣體的影響。室內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1.塑料、化纖製品製做的室內裝璜材料在這些塑料製品中,含有甲醛、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等有毒原料和添加劑,它們都會從成品中慢慢的揮發出來。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空氣汙染導致兒童死亡機率逐步增長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為兒童淨化空氣》(英文)最新報告指出,全球三億兒童,即大約每七名中便有一名兒童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地區,這些地區的空氣汙染水平高出了國際標準的六倍或者以上。這項研究的結果將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召開前一周發布。
  • 盤點世界空氣汙染最嚴重地區:中國三城市上榜
    《印度時報》把糟糕的空氣汙染歸咎於這裡的燃煤發電廠、汽車和能源浪費。印度的阿拉哈巴德,PM2.5為170µg/ m3:排名第三的阿拉哈巴德擁有約100萬居民,這座城市臨近恆河,恆河經常乾涸導致塵埃進入空氣中。
  • 加州汙染嚴重, 州長籤署新的空氣汙染法: 提高標準加罰金
    7月25日,加州州長布朗在洛杉磯籤署了空氣汙染標準法SB617,該法旨在提高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加大懲罰力度,以減少汙染對於社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