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疫情:二次高潮何時了?

2021-02-15 紐約成都客

繼《聖誕節:紐約疫情300天》之後,我就沒有寫過關於疫情的文章。這並非因為疫情不嚴重,而是的確有些麻木了:每天還是正常上下班,和新冠痊癒歸來的同事們打成一片,該幹嘛幹嘛。至於又新增了多少病例,又死了多少人,好像已經成了一些沒有溫度的數字……

 

(紐約2021疫情數據)

但是一旦有閒坐下來,看看全美國及紐約的最新疫情報導,細思極恐!

 

確診總數

 

從美國全國的情況來看,已經2400萬,佔全國人口7%。不過倒是看不出有兩次高潮,只是從去年11月開始,確診人數大幅度上升(感恩節、聖誕節、政治活動等,都有關係),見下圖:

紐約州的確診人數自年初破百萬後,半個月又增加了20萬,達120萬,排在加州(300萬)、德州(200萬)、佛羅裡達州(150萬)之後。紐約人口接近二千萬,感染率約為6%,比全國感染率稍低。不過紐約這次明顯是第二次高潮,並且幅度比上次大,不容樂觀,見下圖:

 

 

每日新增人數

 

全美的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最近一直超過二十多萬,見下圖(實線是過去7天的平均單日新增):


從全美的走勢圖中,看不出以前有什麼高潮。紐約的單日新增曲線就完全不同了,第一次高潮非常明顯,經常過萬(因為那時紐約是重災區)。前兩天單日新增幾乎高達2萬,前所未有:

死亡總數

 

在全國範圍內,美國死亡人數為40萬,並且可以說有兩次高潮,不過這次比第一次明顯,見下圖:

紐約州的死亡總數已經超過3萬,也有兩次上升高潮,但是第二次明顯不如第一次,下圖就是這300多天的走勢:

單日死亡人數

 

全國單日死亡曲線明顯指出兩次高潮,第二次比第一次稍微嚴重,見下圖:

為什麼在全美,從確診人數上看不出有第一次高潮,而從死亡人數上看確如此明顯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第一次紐約死的人太多了,見下圖:

第一次高潮紐約單日死亡高達800人,是當時全國的1/3。紐約州現在的單日死亡人數只是上次的1/4,而其它州現在的死亡人數正在經歷類似紐約第一波的打擊。因此,全國平均下來,兩次高潮的單日死亡差別不大。

總結:

要麼打個💰,要麼點👍轉發

相關焦點

  • 海外疫情二次爆發,紐約恐面臨「再次封城」...
    近日,隨著秋冬季節的來臨,海外多個國家迎來疫情再次爆發。寒冷的天氣迫使更多的人呆在室內,而病毒更容易在室內傳播。截至國內時間11月28日,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達到13197307例,累計死亡268949例。
  • 第二次疫情,第二次衝擊?
    疫情又是再度來襲,什麼時候才會是盡頭?全國上下管控逐步加強,經濟受到多大的影響?在二次衝擊之下,我國的宏觀政策是否更難轉彎?現在的疫情依然是牽動人心的關鍵變量。一、二次疫情,到何時是盡頭?自從入冬以來。疫情在國內又變的多發起來,海外的疫情也在不斷的加速上升。
  • 持續性性興奮症候群:一天高潮236次...
    如果天天讓你吃海參鮑魚,你也會膩, X高潮也是。性快感本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然而對有些人來說卻是一種折磨,因為她們患有持續性性奮症候群。通俗講,就是莫名其妙就高潮了,還很多次,攔都攔不住的那種....
  • 疫情反彈?紐約即將二度封城?!川普或將今日出院?
    10月4日,紐約市長白思豪表示,由於紐約市部分區域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大幅反彈,他已向紐約州政府建議,將從10月7日(周三)起,計劃重新關閉該市9個新冠疫情重災區內的「非必須行業」、公立和私立學校等,以遏制新冠病毒傳播。這或將是紐約市自重啟以來的首個關閉措施。
  • 紐約疫情催生檢測代排員!時薪高達80元!
    新冠疫情不斷回升,民眾對病毒檢測需求大,紐約市從去年11月的感恩節假期前,各檢測點就總大排長龍,民眾常需在寒風中等待數小時;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日前採訪一名專門幫人排隊以謀生的紐約「黃牛」,講述他從過去替人排隊購買百老匯戲票
  • 紐約疫情來自哪裡?美國專家重要發現!
    《紐約時報》8日報導稱,美專家最新研究表明,紐約地區的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是從歐洲輸入,而不是亞洲。報導稱,最新的基因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早在2月中旬就開始在紐約地區傳播,也就是第一個確診病例出現之前的幾周,而攜帶病毒到紐約的主要是歐洲旅客,而不是亞洲旅客。
  • 二次發酵,廚房裡也可以學一點經濟學
    不論包子花卷還是饅頭麵包都最好進行一下二次發酵,也就是發好的麵團揉好做成成品之後別馬上上屜蒸或進烤箱烤,等一等。成品做好了,你休息一下,也讓你的包子饅頭花卷休息一下。當然了,如果做的多,做好最後一個時,前面做好的已經完成了二次發酵。
  • 「紐約已死」,美國會如何?
    紐約是美國最早成為疫情風暴中心的城市,目前疫情已經有所控制。在這種情況之下還說紐約已死,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如果紐約已死,那麼疫情泛濫下的美國會如何?華府會如何呢? 作者James Altucher認為,紐約市正處在財政危機、文化危機和房地產危機的最低谷。他寫道。「你永遠都不應該這麼說(紐約已死),但這次真的不同了。」
  • 「紐奧良」恐成下個紐約!二月時的嘉年華,讓疫情大爆炸
    【美南新聞記者蕭永群報導】隨著紐奧良的冠狀病毒災情持續攀升,許多專家擔憂未來紐奧良(New Orlean)恐超越紐約,成為新的疫情重災區。
  • 疫情居家寂寞如雪!美國知名婚外情網站用戶激增!
    近日,美國人愛逛的知名婚外情網站Ashley Madison更是扔出一則爆炸信息:在疫情期間,使用該網站的用戶不減反增。看來在壓力山大的2020年,尋找刺激的人依然不在少數。Keable預測,隨著美國近日新冠疫情的二次爆發,人們待在家中的時間變長,以及冬季臨近,使用該網站的人會越來越多。所謂遠香近臭,有時距離上的疏遠反而有利於感情的培養,不然怎麼有句老話叫作"小別勝新婚"呢。
  • 紐約疫情不妙,恐再次叫停餐館堂食!華人老闆各謀生路...
    溫馨提示: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紐約華人在線」,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紐約疫情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而州長因疫情惡化可能再度關閉室內用餐,其政策可以理解,但做為業者卻無力再撐過這個寒冷的冬季,因此他們不排除讓酒樓隨著政府新舉而二度關門的可能。布碌侖八大道、史坦頓島、華埠及法拉盛均經營自助火鍋的九十九號號餐廳集團負責人林裡舉表示,隨著疫情惡化,他們對政府再次關閉室內用餐早已有心理準備。
  • 紐約疫情日記(4)
    老師在網上布置了學習內容和作業,並詢問大家在家學習有何樂趣和挑戰,孩子們在評論區七嘴八舌地嘰嘰喳喳著,哥哥回復道:「我很喜歡樂高挑戰這項作業;想知道何時才能開始在線上課。」 面對如此盼望直播的學生,以己推人,我想老師們喜憂參半吧。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妹妹折騰著自製酸奶冰棍,在每根裡面加了兩顆維生素小熊糖。我暗自感嘆,非常時期連自家的冰棍都積極投身抗疫。
  • 二次曝光!宿遷7人做這事又被查了…
    在第一次酒駕被處罰後他們依然沒有改掉酒駕的惡習今天我們曝光一批二次醉駕的交通違法行為以警示廣大駕駛員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規定: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並處罰金:(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 紐約疫情+暴雪,郊狼、禿鷲和座頭鯨都回來了
    郊狼:你好,紐約曼哈頓!
  • 疫情之下,美國最繁華的紐約時代廣場現狀如何?
    疫情以前,時代廣場旅遊巴士的司機每天面對著數以萬計的遊客,日常辨別哪些遊客是紐約人
  • 白思豪:紐約可能在最近幾天內關閉堂食!首批疫苗下周到貨!疫情即將迎來尾聲!
    ,目前疫情已經在全市範圍內惡化,關閉餐館堂食幾天內就可能發生。首批新冠疫苗將於下周運抵紐約,市長白思豪認為疫情將因此進入尾聲。(路透)不過,目前公眾對疫苗仍有疑慮,有調查顯示只有一半的市民願意接種疫苗。
  • 王若衝•紐約疫情日記 | 吃百家飯的紐約留守兒童 | 3.19
    城市裡,那些屬於個人的,渺小然而動人的瞬間,要有溫婉私人的筆調記下。」在紐約這個特殊的時間裡,《紐約時間》邀請更多的人加入到記憶這座城市的行動中來。感謝王若衝應邀。亞歷山德拉昨天來看我的時候,扛了一大箱吃的來。晚上做飯一打開冰箱,裡面的東西譁啦譁啦往外掉。這學期,我和政治系的朋友一起辦政策比賽,現在計劃全被打亂了。
  • 美學者研究發現:紐約疫情主要來自歐洲而非亞洲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月8日報導,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遺傳學家哈姆·范·巴克爾說:「大部分顯然來自歐洲。」他與其他研究人員共同撰寫了一份報告,目前這份報告正在等待同行的審批。報導稱,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獨立研究小組通過研究不同的病例,也得出了驚人的相似結論。
  • 曝光 收495次錢只換過7次手套 紐約流動餐車衛生堪憂
     提示:點擊上方"紐約僑報"↑訂閱我們!
  • 【突發】紐約突然"封鎖疫情區域", 國民警衛隊進駐
    目前紐約市區關閉的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Fordham University,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