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主義時代:「人人都是德希達」

2021-02-21 哲學基礎

時至今日,法國著名思想家雅克·德希達所創用的「解構」一詞幾乎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而以解構思想為基礎的後現代主義藝術更是蓬勃發展,它們無一例外地要求打破既成傳統所規定的種種秩序,要求突破限制創作的枷鎖,顯示出一種不可遏制的自由精神和生命活力。

  1952年,美國先鋒派音樂家約翰·凱奇(John Cage)創作的鋼琴演奏曲《4分33秒》首次在伍德斯託克公演。這首沒有任何音符、被人稱為「四分半鐘的寂靜」的樂曲,因其摒棄任何傳統的演奏技巧和作曲方法,曾引發大規模的抗議。與此同時,它卻也打開了一種時空交錯的無限可能性。這種反對固定程序、強調藝術自由的精神,恰恰與後來大行其道的後現代思潮意氣相投。值得注意的是,德希達生前曾對解構精神在建築設計中的自由創造極為稱賞。美國設計師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於1989年創設的衛克斯那藝術中心(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即為此例。這個以中世紀的城堡作為原始模型,卻被灌輸以一系列切割的複雜性和破碎感的複雜建築,使得傳統的建築元素發生了極大變形和移位,進而使人在視覺外觀上形成一種非中心性的凌亂感和不確定性的模糊化特徵。德希達對此肯定地說,解構「既要破壞舊的文化,又要建造新的複雜事物」。

  誠然,今天仍是「一個具有某種解構主題的時代」,解構活動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種強調反叛性、非中心性、不確定性和多元性的後現代思潮一經傳入中國即引發了廣泛關注,並隨即對中國的社會文化發生了深刻影響。

  就文學來看,出現於1980年代的先鋒派小說、新寫實主義等文學現象就初步顯示出鮮明的後現代特性。作家們大多開始對文學的「載道」、「啟蒙」傳統進行反叛,提倡一種消解理想、躲避崇高的創作趨向。文學的創作因此成為一種肆無忌憚的文字「遊戲」,充滿著對於神聖、崇高的調侃和戲謔,如王朔的小說《頑主》、《玩的就是心跳》等。不僅如此,當代作家還主張拒斥表現歷史本質,取消文學的深度模式,採用一種「零度情感」的平面化寫作方式,如池莉的《煩惱人生》、劉震雲的《一地雞毛》等。先鋒作家莫言甚至說,文學無非是一種發洩,作為發洩而言,文學也是人類的大便。

  在影視作品中,這種後現代特質表現得同樣明顯。比如1990年代備受追捧的周星馳電影,其誇張的「無釐頭」式惡搞風格,深入的精神內涵,都與後現代主義有著血緣上的相通之處。其影響甚大的《大話西遊》,充滿了對唐僧、孫悟空形象的戲謔和顛覆,同時又將自身引領到一種充滿無限可能的自由創造之中。與之類似,網絡上開始流行起無數對於紅色經典的惡搞,曾引發極大震蕩的《閃閃的紅星之潘冬子參賽記》就被斥為是「敗德行為」。這種通過拼貼、剪輯、配音等技術手段對傳統嚴肅作品進行解構的行為,某種程度上也暴露出後現代文化現象中的快餐式、娛樂化、淺平化的特點。

  此外,這種風尚還對當前的建築設計產生了深刻影響。比如杭州的「比基尼」大樓、蘇州的「大秋褲」大樓、深圳的「超短裙」大樓等等,而北京的798藝術中心,幾乎可說是解構主義的演練場。

  可以說,以德希達解構理論為代表的後現代思潮正流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它對20世紀後半期以來整個人類的思想文化產生了極大衝擊,以至於「解構」成為一種幽靈性的存在。無論是贊成者還是反對者,都不約而同地受到「德希達的幽靈」的糾纏,正如提姆·卡瓦諾(Tim Cavanaugh)所說,「現在我們看到趨勢是非常明顯的:現在人人都是德希達」。

相關焦點

  • 「後真相」衝擊西方新聞輿論生態
    根據西方國家的相關統計,該詞在英國脫歐與美國大選這兩起新聞事件後使用量激增,並在西方國家流行開來。具體而言,「後真相」是指一些人為了自身利益,無視客觀事實,盲目迎合受眾的情緒與心理,使用斷言、猜測、感覺等表達方式,強化、極化某種特定觀點,攻訐抹黑對手,或博取眼球效應和支持率。
  • 人人字幕組:你是我的眼
    字幕組的早期是由一群在海外有過留學經驗的年輕人組成,一般都是義務翻譯,沒有什麼工錢,連王思聰當年都當過人人的義工,人人影視字幕組也一直打著為愛發電的旗號,充當著文化搬運工的角色,讓國內網民和國外網友幾乎同步看到世界。人人字幕組就像是一粒小小的火種,照亮了很多人心中的世界。
  •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1月16日,瀋陽一女子駕車撞人後稱對方碰瓷,頂著人強行駕車離開。
  • 後現代建築:全身都是戲?
    當後現代主義建築(Postmodern Architecture,以下簡稱「PoMo」)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末首次崛起時,現代主義建築的憤怒之聲清晰而響亮
  • 抗疫有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在一個個核酸樣本採集點,為「疫」而戰,鑄就了新時代的「巾幗」英雄的群體形象!     石塔實驗校區志願者工作實錄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年末的石家莊,新冠疫情的再次突襲使我們的生活又一次被按下暫停鍵。       全市人民居家隔離,迫切地期盼著疫情儘快過去,生活回歸正常。
  •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陽春多家店鋪為「軍警醫教願」等群體提供優惠,傳承「我為人人
  • 【人人都是楊麗花】報名資訊
    【人人都是楊麗花】報名資訊活動介紹:國寶級歌仔戲天王楊麗花縱橫歌仔戲界數十載,從《精忠報國(未滿十八歲者檢附家長同意書)六、報名費用:新臺幣$900元七、敬請自備妝髮及演出道具服裝,如需主辦單位提供造型及服裝,參賽者都必須支付服裝租借及梳化造型費用$3000元。
  • 【社區公約】人人都是管理員!
    第二條    進入社區後,嚴禁從事任何危險活動,為安全考慮,請您看護好您的孩子,嬰幼兒請穿紙尿褲,兒童推車可在社區門口擺放整齊;未成年兒童需家長陪同,社區內禁止追逐打鬧、大聲喧譁、聚眾打牌等不文明現象。
  • 人人美劇邀你看電影
    領取無門檻,只要關注【人人美劇】服務號就可領取!(注意並不是本訂閱號)1:微信關注「人人美劇「服務號(搜索ID:rrmjapp)長按二維碼圖片 一鍵關注!福爾摩斯與華生等人第一次「回到」柯南道爾筆下的維多利亞時代,完成一次影迷期待已久的完美時空穿越。片方還在片尾獻上一支花絮,包括「卷福」在內的所有主演將會「親臨」影院,帶觀眾去片場探尋幕後故事,如此長的彩蛋和花絮在中國影史也是首次。《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
  • 大眾藝術網:將現代主義引入印度的代表人物 —— 印度現代派畫家帕裡託什 · 森(Paritosh Sen)繪畫作品
    當物質的飢餓得不到滿足時,那藝術就什麼都不是,當你不想打開自家的門戶時,那世界就什麼都不是。當你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那他人就什麼都不是。放眼世界,人類就是一個家庭,不分你我,共同創造,共同分享。世上有一群人造福著人類的精神世界,讓我們不寂寞、不平庸、不飢餓。
  • 張口就說丨人人影視字幕組被查 不能僅僅一禁了之 ​
    作為了解世界的一部分,人們喜歡看到最新的海外影視作品,然而受限於語言因素,以及引進和管控政策,許多網友根本無法正常觀看這些作品,於是在中國民間就誕生了各種各樣的字幕組,而2003年成立的人人影視字幕組,還有聖城家園啥的,就是其中的代表。由於這些字幕組,網友得以欣賞到眾多優秀的國外作品,培養了國內最早一批的美劇愛好者。
  • 【微論壇】人人爭做「環境衛士」
    經過艱苦奮戰,從部分路段和停車位的竣工來看,路的寬平、停車的規範及環境的優美均是換新顏後的顯著變化,這來之不易的成果,蘊含著領導的關懷、勞動者的汗水,我們應倍加珍惜。因此,任何城市或地方形象的提升,都需要融入環境文明的內涵。      眾所周知,文明是隨著人類社會發展逐漸進步的,是人性當中美的體現。所以說,是否文明?程度如何?重在每個人心靈深處的認識和關注度。由此可見,多形式,多渠道,加強宣傳對大家的思想教育,深化眾人對文明的認識,讓文明意識主宰每個人的靈魂和行為,必不可少。所以,人人有環境文明意識,是保持「換新顏」 後鋁城環境文明的根基。
  • 【與地球共生息】新食器時代
    【新食器時代】 若須在外飲食,要記得自己攜帶碗筷出門
  • 泰前街道國華社區——人人都是疫情防控宣傳員
    志願者向過往居民及沿街商戶發放《致泰山區居民的一封信》,倡導居民養成出入要佩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社交保持一米線安全距離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確保宣傳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及時有效地把防疫的信息傳遞到每一位居民,充分做到疫情防控人人知曉
  • 遊戲人間,人人都是大贏家
    當春節遇上情人節(點擊查看情人節飲酒指南),假期的快樂都是屬於有情人的,無情地給單身人士塞了一嘴狗糧。 這個時候,為了避免心靈受到大面積的甜蜜暴擊,不要一個人窩在沙發裡看電影,不如放下手機關上電腦,拉上你的單身朋友一起嗨。
  • 美食 | 只要用心,其實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做美食,除了要有新鮮的材料,高超的技巧,還有一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心」,正如一部電影裡的經典臺詞:「只要用心,其實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李國君,不要以為你今天穿上的廚師服,帶著廚師帽,再比劃一個心,就真的是用心做美食了。       你看看這碗「美食」,所有材料炒成一碟,難怪春華會翻白眼啦。
  • CPR培訓 | 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
    CPR是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救生技術,學習者並不能用它來挽救自己的生命,但卻可以拯救周圍其他人的生命。
  • 央視網「人人都愛中國造」娃哈哈YOUNG潮夜圓滿收官
    10月26日20:00央視網「人人都愛中國造」迎來娃哈哈YOUNG潮夜直播全網累計觀看量達2610.79萬次微博話題#我們一起娃哈哈#閱讀量2709.7萬#人人都愛中國造#累計閱讀量達3.6億  回憶殺——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樣!  1996年出生的AD鈣奶和許多屏幕前的觀眾「年紀」差不多大,對於喝著AD鈣奶長大的觀眾來說,酸酸甜甜的經典味道總是能喚醒沉睡的童心,帶來片刻孩子般的快樂和無憂。AD鈣奶也在不斷推陳出新,緊隨潮流做出了周邊、聯名、跨界合作等全新嘗試。
  • 維權路上,如果人人都想搭便車,那麼「車」從何來?
    人人都有意維權,但維權之路順利嗎?容易嗎?簡單嗎?我們發現,每次遇到問題,業主們會在網上發洩、漫罵,但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毫無作用。為什麼大家就不能一起站出維權、一起抗議?咱們小區沒有業委會就是一盤散沙,物業又憑什麼要聽業主的。大家不聯合起來,說那麼多,吵那麼多,又有什麼用。什麼事情都會有最終結果,但沒行動光說又有什麼用。難道我們買房的人就看著自己的血汗錢被人剝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