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會使人體攝人的部分營養被轉化為熱能以抵禦寒冷,而低溫又會使血鈣降低, 造成免疫系統功能下降,降低了對病原體的抵抗力,以致上呼吸道感染、胃腸道炎症多發。冬季飲食,宜在保持食品多樣性的同時,注意多吃以下食物。
狗肉
寒冬食狗肉,有安五臟、暖腰膝、益氣力、溫腎助陽、補中益氣的效果。唐代食醫孟詵說:「狗肉補五勞七傷, 益陽事,補血脈,厚腸胃,實下焦,填精髓。』』清代醫家張璐認為:「犬肉,下元虛人,食之最宜。」
中國藥科大學葉橘泉教授也曾指出:「老年體弱,腰疼足冷,臘月取狗肉煮食。」所以,冬季宜吃狗肉,不僅因為臘月狗肉肥而味美,而是更具有溫補之效。
羊肉
性溫,味甘,為助元陽、補精血、益虛勞之食物,有暖中補虛、開胃健力的功用,是冬季最好的滋補強壯食品。羊肉蛋白質含量較高,脂肪比牛肉略多,膽固醇含量低,這對體虛胃寒、陽虛怕冷、四肢欠溫,以及慢性氣管炎咳喘、肺結核咯血、產後氣血兩虛、貧血等虛寒體質,頗有裨益。
漢代醫家張仲景創製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就是流傳至今的溫補氣血名方,確有很好效果。
牛肉
性溫,味甘,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筋健骨的作用。牛肉含大量蛋白質,其中含必需胺基酸甚多,而脂肪較少,膽固醇含量也不高。因此,中、老年人體質較差者,皆可在冬季經常吃些牛肉。
尤其是對脾虛久瀉甚至脫肛、面浮足腫、脈象虛弱之人,更為適宜。古有「霞天膏」治脾虛久瀉,即系黃牛肉熬製而成。凡慢性腹瀉者,人冬後用黃牛肉煮濃汁喝,有健脾止瀉之功。
蓮子
有滋養、安神、益氣、補虛等功用,也是冬令進補佳品。中醫認為,蓮子的特點是既能滋補,又能固澀。所以,尤其是對中老年人的心悸、失眠、體虛、遺精、多尿、慢性腹瀉,婦人白帶過多者,冬季常食,更為適宜。
白酒
冬令氣溫低,喝少許酒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本草拾遺》 記載:「酒,通血脈,厚腸胃,潤皮膚,散溼氣。」《養生集要》亦云:「酒者, 能益人,節其分劑而飲之,宣和百脈,消邪卻冷也。
因此,許多人一到冬季多喜飲用一些補酒,是有道理的。除了白酒的作用外,還加人一些補益強壯的人參、鹿茸、海馬、杜仲、肉桂、枸杞子之類的食物,更具有溫補健身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