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宅說:再大的惡,都要用愛來消弭

2021-02-26 二鳥宅

送走今天的客人,山林一時寂靜。半月臥在屋頂上,恍惚是人間靜好。

但傷心事隨處上演,借用張愛玲的話: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悽涼。

我們生活並熱愛的城市發生這樣的事,出離憤怒之餘,卻有更多疑竇。這個人,我認識嗎?與他有過剎那交集嗎?

腦海中卻浮現某次因外賣遲到,對小哥抱怨的自己。

每個人都是惡的容器,也是惡的參與者。當惡在某個點上爆發,那不是一個人的惡,而是集體之惡的集中投射。

於是我繼續努力回想:

有沒有某時因某事對陌生人惡語相向?

有沒有將負面情緒向不相干的人發洩?

有沒有輕易臧否我並不了解的人或事?

我有沒有在別人生活不如意時踩上一腳?

我有沒有對別人艱難的處境缺乏基本的理解與同情?

有沒有因我的無知、自大曾助長過惡的種子,無意中成為惡的幫兇,或加碼者?

曾被我激怒過、辱罵過的人,後來有沒有變本加厲激怒、辱罵別人?

被他變本加厲激怒、辱罵的人,後來有沒有成為施害者?

當惡的結果顯現,我敢不敢說,跟那個惡果絲毫無關?

我們同是社會情緒光譜中一粒微小的分子,微小,但並不微弱。

我們同在其中振動翅膀,但誰也不知道(或不願想到),一場偶然的風暴會與自己有關。但誰也不知道(或無法確信),一場偶然的風暴,與自己無關。

最好的時代,應讓每個人都活得自由舒展。但個體的自由舒展,應以不妨害別人為邊界,這大約也是約翰·穆勒《論自由》裡提到的個體與群體應有的邊界。

善待每一個陌生人,否則,他的惡,也與你有關。

連夜寫完這一段,半月伏到了山頭上,只是這樣好的月色,有位小朋友再也看不到了。

想起16年臺灣一個類似事件,女童當街被陌生男子斬首,那位偉大的母親在死刑存廢爭議之際對媒體說,希望從家庭和教育上,讓這樣的人消失在社會上,希望我們的子子孫孫再不要出現這樣的人。

再大的惡,都要用愛來消弭。恨從來不是,憤怒也不是,惡的對手,而是朋友。

願亡者安,傷者存。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善良需要底線,有的時候「以惡制惡」更有用
    心學大師王陽明就曾說這樣一句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生為善去惡,對內為善,讓自己心懷善心;對外去惡,抵制和打擊惡的事物,必要時「以惡制惡」。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不是每個好人都一直是好人…..
    照片:公視提供公視大戲《我們與惡的距離》透過無差別殺人事件,要挑戰觀眾的道德和神經,去思考「是非對錯,被害與加害,是否有標準答案」。「我被劇本感動,就覺得一定要把它做出來,」製作人、大慕影視總經理林昱伶說。母親節,一樁在電影院裡發生的無差別殺人事件,撕碎了無數家庭。
  • 【海安微教育】在兒子成人儀式上,白巖松為什麼會說18歲要學會愛?
    我為什麼要說羨慕呢,在現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你們要經歷和相逢的東西太多了,一定要把它當成一種緣分,當時不覺得怎樣,後來回頭看的時候才覺得18歲是我那麼重要的一個起跑線。接下來我要說同情,為什麼說要同情呢,因為18歲之前你們都是得到,但是從18歲開始你們既得到,又要開始付出了。按說今天我應該帶著禮物來,但我沒有帶具體的物件,而是帶來我名字中的一個字「松」。
  • 真情化解暖人心 消弭矛盾於無形
    真情化解暖人心 消弭矛盾於無形 2020-04-08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與惡為敵的勇氣
    一般人要和電影情節一樣成為英雄,還是比較困難點,畢竟我們都沒有超能力或是不凡身世;但我察覺到,能否成為英雄人物,重點乃在於他的選擇,並且做出行動。聖經不強調英雄主義,但在其中,我們仍然可以找到這類的人物,因為他的選擇和作為,雖然我們不直接稱他為英雄,但在信仰上,他們依然成為後世信徒學習的榜樣。
  • 高音技巧解密:死了都要愛要怎麼才能唱上去?
    信樂團的《死了都要愛》這首歌是一首很變態的歌曲,最高音d3(high D)達到了很多男聲的真聲極限,而且副歌部分持續c3(high C),對於一般沒有聲樂基礎的男生來說,是非常難的。十個男生中有一個能唱上去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有很多喜歡唱歌的朋友都在問:《死了都要愛》的高音應該怎麼唱呢?下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首歌的難度。
  • 【微言大義】消弭「畢節留守兒童之殤」
    筆者認為,要徹底消弭類似慘劇的發生,需進一步完善刑事立法。  首先,現行遺棄罪的犯罪主觀要件要求設置過於狹窄。畢節留守兒童自殺事件中,兒童的父親定期寄錢回家,母親出走不知去向。據此,從證據上很難判斷其父母具有遺棄子女的主觀故意。但父母明知4名孩子最大的13歲、最小的才5歲,基本不具備自我照料能力,其主觀上至少符合過失犯罪的主觀要件標準。
  • 【梨城消防小課堂】行李箱再大也裝不下父母的愛,但是要注意車輛消防安全哦!
    不少人都踏上了離家返程的路但是回程的路總要裝滿愛的味道「父母裝的後備箱」網友調侃說:你家有多遠,箱內的愛就有多重!私家車空間本來就不是很大,如果再買一個體積比較大的滅火器的話,佔用空間不說,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車重,對油耗肯定有影響的。所以車載滅火器的體積肯定是比較小的,這樣也能節省車內空間,在使用的時候也比較方便。如果遇到汽車起火的情況,首要保持鎮定,不要緊張,先分析情況,然後快速作出判斷。拿滅火器的時候要站在起火的上風口,這樣可以避免被燙傷,保證自己的安全然後再去救火。
  • 在線等:如何用KY潤滑劑來表達愛?
    再後來,主人攻換成了Blued。昨天,小布號召好基友們手動翻譯「L」、「O」、「V」、「E」,逐字解鎖新姿勢,在白色情人節一起發現身邊的愛。Blued話題:都說愛需要潤滑才能保持甜蜜新鮮,好久不曾感受愛?可你從未注意,甜蜜「LOVE」就在你身邊,拿起手機,尋找身邊的「LOVE」,參與Blued與KY聯合發起的白色情人節話題活動#身邊的愛一拍即得#,就可贏取超可愛的拍立得和同志們人見人愛的KY禮包哦!
  • 不要用鮮血來考驗愛和勇氣
    正如電影大師希區柯克描述的那樣,觀眾知道有一顆炸彈要爆炸,卻永遠不知道何時爆炸的心情,這就是電影的懸念。該片在觀感上有一種提心弔膽的恐慌。而這種恐慌,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事發前 看著美好平靜的波士頓,擔心著臨界點的到來,絲毫不敢大口喘氣。畫面上頻繁出現的時間刻度就像一場驚險的倒計時,以提醒我們分秒的流過,災難的到來。
  • 哦夜: 說喜歡比談愛來的高級
    然而生性柔軟的我今天並不是準備攻擊這種大家隨口就說哈嘍我愛你的輕浮現在,畢竟我自己為了人家給包個七塊錢郵都能發五個「愛你麼麼嗒」「操我好嗎」之類的表情過去。我今天想歌頌人類殘存的一種我覺得最美好的情感就是「我喜歡你。」
  • 人人都愛「北京癱」,然而負責任地說:再這麼坐下去,你可能真癱了
    葛優怎麼也沒想到,他1993年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裡的客串角色,20多年後火得一塌糊塗。
  • 河川對話錄|從法律條文的多寡,看到人性的惡,人性的泯滅,還有......
    更重要是周末爸爸陪了她一整天,而媽媽沒陪,她自言自語的說,爸爸在會愛她之前,學習過,而媽媽呢,學習得還不夠,所以還不夠愛她,還要學習。然後突然就來了句,人性是惡的說法。正文:我:你剛才說人天生下來就是惡的。川:是的,善不需要法律的,如果人是善的,為什麼出現那麼一大堆一大堆法律條文?等一下看看那本法律書一共有多少條法律來約束人們。
  • 勿以惡小而為之,人人都是學姐,看清華學姐鹹豬手事件有感
    我第一個念頭,這位學姐講話輕飄飄,做事不地道,這次要吃苦頭了,有可能要被人人肉出來。朋友圈一聊,發現大家對學姐都是非常生氣,指責學院為什麼要包庇這位學姐。然後沒多久,「清華學姐」已經成各大平臺的熱搜,果然已經被人肉,她的照片,拿著清華錄取通知書的照片,全網都是。對學姐的申討也上了好幾個調門。
  • 羅翔說刑法: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多遠?
    相比《我們與惡的距離》,更喜歡她的英文版名字《the world between us》。卓別林說過,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就是喜劇了。希望就是因為看不見,我們才更有機會去相信。我們都是好人,不知道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上帝到底要我們學什麼。
  • 我們與惡的距離 || 在資訊時代中迷失的我們
    最近,一部臺灣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風靡網絡,獲得了豆瓣9.4的高分,引起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由林君陽執導,賈靜雯、吳慷仁等主演的電視劇,於2019年3月24日在臺灣公視首播。故事要從兩年前的一起無差別殺人案說起。槍手李曉明持槍殺人,造成9死21傷,這是是臺灣近5年來死傷最多的隨機殺人案。
  • 「大姨媽」表情符號要來了!你會用嗎?
    在商場購買衛生巾等用品時,不少女性在潛意識裡對月經仍然有一種不可言說的「避諱」。說到月經的時候,也總會用很多隱晦的名詞來代替:「大姨媽」「倒黴了」……「月經羞恥」已經成為一種普遍默認的情況。「月經表情」最快將於今年春季上線,屆時通過手機和電腦聊天時,例如用微信、QQ或者其他聊天軟體時,就都可以發送「月經」表情了。
  • (央視消息)最新惡老虎的圖片,看看就知.
    這人就是聰明,覺得老虎如此威嚴不可欺,又被保護,多美!真正的老虎被貪婪的人們弄得沒的幾隻了。   10個小時後,晚間21時55分,中紀委網站又公布國家旅遊局副局長、黨組成員霍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組織調查。此時距離霍克從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局長調任現職整整一個月。 十八大以來,中紀委「打虎」「拍蠅」「獵狐」動作不停。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也猛料不斷,成為重大反腐案件的主要線索來源,躋身2014年全國十大「新銳」媒體。
  • 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很近
    斷斷續續看《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已有兩個月之久,短短十集的劇情,讓我一度壓抑到看不下去,丟棄再撿起,撿起再丟棄,像極了劇情的人物,糾結又不甘,懷疑又不安。    可是生活沒有暫停鍵,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想法而暫停自己的腳步,不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改變他人的生活,不會因為誰對誰錯而停止一切的變化。
  • 深度: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這是一個社會問題:經濟層面房價很高,實體不景氣就業有困難工作996;生活層面計劃生育和重男輕女的觀念導致中國至少有3000萬適齡男性找不到老婆,而且房價這麼高,大齡剩男剩女越來越多,彩禮也是水漲船高,農村都要十幾、幾十萬,年輕人壓力這麼大,正常的住房和成家都無法實現,他們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