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改善手腳冰涼,注意日常調理!

2021-02-12 中國中醫

飲食調護:冬季人們通常食慾旺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也較好,飲食中可適當加入高熱量、高營養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動物類食品。手腳冰涼之人平日煲湯時可加入少許溫陽益氣之品,如人參、肉桂、鹿茸,也可加入少量的補陰之品,如枸杞、桑葚,以防溫補太過而生燥熱;陽虛兼氣虛者,可加黨參、白朮、茯苓、山藥、黃芪等健脾補氣。日常可製作以下兩款養生湯來改善手足冰涼的症狀。

薑湯蘇葉飲:生薑3克切絲,蘇葉3克,紅糖15克,開水泡服,浸泡10分鐘再服用。薑湯蘇葉飲有溫經散寒、養血和胃的作用,對驅散風寒有一定的效果。

生薑大棗湯:生薑5片,大棗10枚,紅糖15克,每晚開水泡服可改善手足冰涼症狀。

泡腳:泡腳是緩解手腳冰涼很有效的方法,在盆中加入42℃左右的熱水,浸過腳踝,浸泡20分鐘,也可加入艾葉、生薑,加強溫經通絡之效。

按摩手腳心:寒冷的時候,相互揉搓手腳心,可改善末梢循環,達到溫暖手腳的效果。

按摩陽池穴:陽池穴位於人的手背手腕上,可生發陽氣、溝通表裡,故可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刺激陽池穴時應緩慢進行,力度應緩,時間要長,雙手應均交替按壓。也可按揉腎俞穴、湧泉穴、勞宮穴等,能起到一定激發陽氣、改善末梢循環的作用。

艾灸:可選擇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艾灸,可振奮臟腑,激發陽氣。平日也可艾灸足三裡、湧泉、三陰交等穴位,艾灸時應注意避免燙傷。

「吹」字練腎法:源自《養性延命錄》,為古代靜氣功之一的「六字訣」,即噓(舒肝)、呵(安心)、呼(醒脾)、嘻(清肺)、吹(固腎)、唏(清三焦煩熱)。做法為擯棄雜念,口呼鼻吸,呼氣時配合默念「吹」字聲,要求聲音低沉有力。《遵生八箋》云:「治腎臟吐納用吹法,以鼻漸長引氣,以口吹之。腎病,用大吹三十遍,細吹十遍,能除腎家一切冷氣、腰疼、膝冷沉重、久立不得、陽道衰弱、耳內蟲鳴及口內生瘡,更有煩熱,悉能去之。數數吹去,相繼勿絕。」

冬季還可以通過慢跑、跳繩、太極拳、瑜伽等運動來加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使身體產生熱量,讓身體暖和起來。但是,冬季運動仍講究閉藏,不出汗或微微汗出即可,切忌大汗淋漓;也應避免任何有對抗性的活動, 以免突發意外。若手腳冰涼症狀較重,應及時就醫,排除病理因素並積極進行治療,中醫可辨證施治進行針對性調護。

相關焦點

  • 手腳冰涼吃什麼調理?
    現在氣溫慢慢變涼,很多女性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尤其是到了冬季,手腳冰涼的現象會更加明顯。那么女生冬天手腳冰涼可以通過什麼方式緩解呢?
  • 身體寒涼畏冷,四肢手腳冰涼?4碗暖身養生粥幫助調理
    每到秋冬季節,天氣轉涼的時候,許多身體較為虛弱的人群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尤其女性更是手腳冰冷的常發人群。
  • 冬季手腳冰涼 保暖養生需注意三點
    冬季許多人飽受手腳冰涼之苦,中醫上認為,陽氣不足容易導致手腳冰涼,其中,女性冬季手腳冰涼的情況較多。
  • 冬季改善手腳冰涼小妙招
    冬季來臨,天氣逐漸寒冷,很多人又開始出現了手腳冰冷的現象。
  • 手腳冰涼當心是這些病「來襲」! 天冷了,改善手腳冰涼請用這幾招!
    很多人都有手腳冰涼的問題,入冬後更是雪上加霜。手腳冰涼本身不是病,但如果一年四季都如此,那就要考慮疾病存在的可能,及時就醫。中醫學觀點認為,冰涼說明缺乏火力滋養。那麼,火力來自哪裡?來自氣血。氣血不夠,火力自然不旺;氣血夠了,仍然不旺,就是燃燒動力不足了。一般來說,手腳冰涼的現象常見於以下幾類人。
  • 冬季手腳冰涼的原因 解析冬天手腳冰涼的9大原因
    氣血瘀滯,血液循環不良是手腳冰涼的重要原因,是由於氣血不能正常地到達四肢,而導致手腳冰涼,怎麼做:多泡腳,促進血液循環,把熱量帶到了四肢的末端,手腳自然就暖和了。虛寒體質、身材瘦小的人群最容易在冬季出現手腳冰涼,這類型的人末梢血液循環較差,陽氣虛弱不足,火力不夠,很容易散失熱度。怎麼做:增加身體營養,多做體育鍛鍊,促進氣血運行,增強體質。
  • 手腳冰涼怎麼辦?這樣調才能好!
    單有手腳冰涼,而沒有皮膚、血脈顏色變化的,這些人只覺得手腳冷或者麻木,沒有疼痛的感覺,這是衛氣不足、不暢;如果是手腳冰涼的同時還出現了手腳顏色青紫、發黑甚至壞死,伴有嚴重疼痛的,就不光是衛氣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了營血。寒凝血滯、不通則痛,問題就比單是手腳冰涼要嚴重得多。有的人甚至會形成壞疽,嚴重的需要手術切除、截肢。
  • 手腳冰涼的原因有很多 想要身體暖起來怎麼做
    不少女人一到天氣涼快,手腳就會出現冰涼的現象,現在天氣漸漸涼下來,冬天也快到了,手腳冰涼的人應該抓緊時間趕緊進行有效的養生。那麼具體怎麼做呢?
  • 關懷 ┆ 手腳冰涼怎麼調理 6招讓你暖起來
    手腳冰冷一直被中醫稱為是氣血不足,但卻常常被人們忽視,以為只不過是保暖不夠,但其實不然。手腳冰涼是身體給予我們的一個信號,告訴我們整處於亞健康的狀態,因此千萬不要忽視!1調整心態  研究表明,情緒激動時,手的溫度很快會下降3~6℃,平靜後便可恢復。
  • 冬天總是手腳冰涼 中醫教你調理
    很多人冬天包裹的跟粽子似的還是手腳冰涼、暖和不起來,這是為什麼呢?這是一個亞健康狀態,氣虛、陽虛、血虛都會有手腳冰冷的症狀出現。除了手腳冰冷,陽虛者胸腔、小腹也偏冷,即使多穿衣服也仍感到手腳冰涼難以回暖。對策:陽虛的人手腳冷可以用紅參、桂圓肉、紅棗燉湯喝。紅參片3-5克,桂圓肉5-6顆,紅棗6顆,晚上燉好,早上空腹喝。還可以吃些韭菜、羊肉、牛肉等熱性的食物。
  • 一碗益氣補血湯,改善秋冬手腳冰涼
    天氣慢慢冷了,很多人特別是女性、老人,還有平時就體虛的人很容易有一種情況:手腳冰涼,從內往外的透著涼氣,怎麼捂也捂不過來,穿多少都不管用,而且此時吃薑容易上火。手腳冰涼者多是陽虛體質,手腳發涼大多有兩個原因,一是先天體質虛弱,如脾陽虛;二是後天生活方式不當,如貪吃寒涼的食物、吹空調過度、穿衣服少受寒等。如果任由手腳發涼,則脾陽更虛,導致脾胃功能低下,消化功能減弱,影響營養吸收,進一步發展可至精神不佳、面色萎黃、全身怕冷等。
  • 冬季為什麼會手足冰涼呢?
    陽虛體質的人群除了手腳冰涼外,還有身體怕冷,面唇色白,小便清長,大便稀溏的表現等。② 氣血虧虛:中醫講「氣能溫煦,血能濡養」,氣血不足就會導致手足溫煦濡養受影響,而出現手足不溫;通俗來說就是供暖的暖氣「量不夠」,肯定也是無法達到溫暖的作用的。
  • 冬季手腳冰涼,四款湯最暖身
    天氣愈發寒冷,很多人都會感到手腳冰涼。要知道長期手腳冰涼的話,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因此最好及時調理。
  • 改善血液循環,治癒手腳冰涼的 3 個動作
    入秋後天溫變化大,天氣逐漸轉涼,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女生)會出現手腳冰冷的現象。手腳冰冷是指手腳冰冷的一種病症,主要是心血管系統障礙和體寒造成。
  • 冬天手腳冰涼?試試這一湯一穴
    請點上方的藍字免費關注,養生專家每天分享健康知識.
  • 手腳冰涼不能大意,這樣一泡就暖和了
    很多手腳冰涼的女孩子都伴有嚴重的痛經或關節痛的毛病,痛經嚴重的還會出現嘔吐、暈厥甚至昏迷;中等程度的則伴有手腳皮膚顏色變成青紫甚至變黑;輕度的還伴有手腳潮溼出汗,越涼汗越多,西醫稱之為雷諾病。那麼中醫怎樣認識這種手腳冰涼的現象呢?中醫把手腳冰涼稱為四肢厥逆,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氣血運行不暢。
  • 天氣冷,手腳冰涼要經常這樣吃,補氣補血還能暖身散寒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會手腳冰冷,特別是女性朋友,就更加明顯了。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容易怕冷,手腳冰涼呢?
  • 冬天手腳怕冷怎麼辦?
    很多人都有過手腳冰涼的經歷,特別是女性朋友更容易遇到這個的問題。而且手腳冰冷的問題常常發生在秋冬季。有人說手腳冰涼是病,一定得治;又有人說手腳冰冷很正常,穿多點衣服就沒事……到底孰是孰非?其實手腳冰冷的問題,擔心大可不必,只要調理得當,哪用得著下重本來治。以下的小妙招也能有效改善手足冰涼的問題,不妨試一試。
  • 冬季總是手腳冰涼、渾身發冷?4招讓你「暖起來」!
    很多人一到冬天,不管穿的有多厚,永遠都覺得手腳冰涼,渾身發冷,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經常性的手腳冰涼該如何解決?一起來看看!從中醫來看,手腳冰涼是一種閉證,所謂「閉」則不通,外感寒邪致肝脈受寒、氣血不足,不能營養四肢。或人體陽氣不足,不能溫陽制約陰寒。所以,改善冬季手腳冰涼的症狀,需要氣血充盈,陽氣充足,才能溫養身體四肢,讓人「暖起來」!
  • 腳底冰涼的人該如何去調理
    腳是離我們心臟最遠的器官,血液要跑最遠的路程才能把養分和能量輸送到腳部,如果身體不好,血液到達腳部常常已經沒有足夠的能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性常常腳底冰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