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根據陰陽五行理論,秋季五行屬金,五氣為燥,五臟應肺,腑為大腸,順應秋季的自然特性來養生,不僅有利於預防季節性疾病的發生與復發,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養陰防燥: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於防燥,生活中要注意多喝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涼而傷及肺部和耗損氣血。
預防秋乏: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其實就是秋季疲勞症候群,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鍊,保持充足的睡眠,同時也可以服用一些具有緩解疲勞的功能性保健食品。
少辛多酸:秋季主收,陽氣內斂,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山楂、獼猴桃等,以收斂肺氣。
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等,可避免發散瀉肺;同時宜常吃,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作用。此外,對於年老體衰的人群可適當喝些雞湯、骨湯等,也可服用一些具有免疫調節,抗疲勞,或補血功能的保健食品。
宜多食粥: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會傷損脾胃,應控制其攝入量,可以做成一些水果粥,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白蘿蔔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等,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
安神戒燥,秋季還應該保持內心寧靜,情緒樂觀,舒暢胸懷,拋開一切煩惱,避免悲傷情緒對人體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