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進補——又是一年進補時

2021-02-23 京予康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喲

值冬季,萬物潛藏,為候春生,悄悄地積聚著能量。人的食慾卻不同,寒冷的氣候使我們的代謝緩慢,而食慾卻增強。不得不說,這是一年之中最佳的進補時令了!那麼應如何做好進補呢?又應該吃些什麼好呢?本期京予康將帶著大家一起補起來。

圖源自APE

中醫自古有「藥食同源」的說法,中醫藥核心理論與傳統烹調技術相碰撞,所迸發的生命活力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所形成的獨特方式。然而,對於不同的體質,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原則。三分法將帶大家從體質年齡地域三個角度來指導冬季的進補。

體質

—— 01 ——

圖源自APE

陽氣不足者溫補,陰津虧虛者清補


溫補者宜食附子紅參羊肉狗肉等補其陽氣。清補者宜食鴨肉西洋參麥冬百合蜂蜜等滋其陰津。

麥冬        圖源自攝圖網

 

年齡

—— 02 ——

年齡不同,所食之物亦不相同。

幼兒時期,一身之臟腑嬌嫩,不宜食用過寒、過熱之物,食之必傷其身。

圖源自pixabay

青年時期,年輕體壯,葷素搭配為最佳。

壯年時期,脾胃功能減弱,應少食油膩、烈酒、辛辣之物,以清淡為主

年邁時期,宜溫宜熟宜軟,由於老人多肝腎耗傷,不宜溫燥,過食肥甘鹹味。

 

地域

—— 03 ——

東南西北,各有千秋


從古至今,我華夏國土地大物博,各地的氣候,生活方式,和特產不盡相同;由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飲食習慣。

圖源自pixabay

南方地勢低,溼氣重,宜食用驅寒除溼之品類,例如核桃仁,朝天椒,牛肉,羊肉,生薑,紅棗,枸杞等

北方地闊,氣寒,宜食辛溫、補陽、助火之品類如狗肉、花椒、辣椒,慎寒涼食品如苦瓜。

這就是本期中醫小課堂的全部內容啦。是不是很有收穫呢?喜歡的話記得保存和分享下方的二維碼讓更多朋友關注我們喲。

知識來源:中國知網

作者:蘇志強

編輯:Zane    

相關焦點

  • 冬令進補正當時,皮膚病人進補必讀!!!
    冬令進補正當時,許多患者朋友留言讓我說說皮膚病人進補的禁忌,今天整理出來給大家作為參考。
  • 冬令為什麼要進補?
    冬令進補 是中醫用來調養虛弱體質者的方法,歷經數千年而不衰,為何特別要在冬天進補呢
  • 揭秘——冬令進補
    立冬過後,氣候也開始變冷,大家紛紛開始「冬令進補」。人體工程學特別提醒,選擇食療及藥膳時,必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找出體質屬性,對症下食,才能達到保健養生功效。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是生長發育的季節,秋冬則是精氣內蘊,因冬季精氣內藏於體內,所以便是滋補養生的最佳時機。
  • 冬令進補,你了解多少?
    此時進補能更好地發揮補藥的作用,投資少、見效快。冬令進補一般起於冬至日,止於立春日,五十四天左右為最佳時間,即冬至日後「頭九」至「六九」之間。一、單味進補;二、成藥進補;三、飲食進補;四、膏方進補。*人參——野山參大補元氣,生曬參平補,紅參溫補,西洋參涼補;*蟲草——平補肺腎,益氣固表;*燕窩——養肺潤膚,養顏美容;除了通過藥材進補,我們還可進行膏方進補。以下人群適應膏方進補:1、亞健康狀態者。2、久病體虛、慢性病患者。3、產後調理及老年養生。
  • 冬令進補,不治已病,治未病
    冬令進補是一種預防醫學的概念中醫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也重視順應節氣「春夏養陰,秋冬養陽」。在寒冷的季節養生要照顧身體的陽氣,注重保暖。冬天還沒有生病的時候進補,一方面可以溫暖身體的陽氣,避免感受寒邪侵襲;一方面也可以儲藏能量,以備春天的時候的身體活動運用。這是中醫四時養生的方法之一,也是天人合一的哲學觀。
  • 「冬令進補,保元膏方」10月16日開診啦!
    「冬令進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亙古未變的話題,冬令進補不僅能固本培元,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有利於祛病驅邪,使體內陰陽氣血津液得到補充
  • 冬令進補,吃「黑」不燥
    冬季是四季之中人體進補的最好時節,人們應該利用這個好時節來補益身體。中醫專家認為,黑色食物不僅容易獲取,還是冬令進補的良好食材。  中醫專家林英元表示,黑色食物經常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冬菇、黑木耳、烏雞等。黑色食物不僅味濃、食感壯實,而且有益腸道消化、提高血紅蛋白、增強造血功能、抗衰老的作用。  中醫認為,黑在五行中主水,在五臟中主腎。
  • 冬令進補,可以選用十全大補湯
    冬令進補,其潛臺詞就是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時機。在我們傳統飲食習俗中,有一個特殊意義的詞語叫「補冬」。漢族人以冬至為補冬之始,一般家家戶戶要殺雞宰鴨或買羊肉,以備過冬,而富貴人家更在烹飪的過程中加入當歸、人參等藥物燉食,增加滋補的效果。
  • 食在臺灣:」藥燉排骨」最平價的冬令進補美食
    根劇春秋戰國時代著名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對飲食養生和飲食治療的闡述,指出:『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討論了藥膳及食療對人體的益處。因此冬令進補,不但能讓身體保持暖和,提升免疫調節,也能加速新陳代謝力。所以,除了穿對衣服,吃對食物也可以讓你從體內暖和起來喔!
  • 冬至進補,一年精氣足!3類食物一定要多吃!
    都說「冬至補一補,一年精氣足」,所以注重養生的小夥伴們,一定要抓住這段黃金期有效進補
  • 冬令進補養生食譜老鴨煲的做法
  • 冬令進補:土豆羊肉煲
    臘肉,香腸紛紛登場……   弟弟給我送來了崇明羊腿,呵呵,那叫一個新鮮啊,是該到了進補的時候啦!   羊肉有了,正好家裡有土豆。得!不用出門了,現成的土豆羊肉煲,趕緊做起來。    冬令進補正當時耶。    玉蘭花已經開始起花蕾了,吃著土豆羊肉煲,欣賞著玉蘭花的英姿,爽爽噠!
  • 【膏方節義診】冬令進補祛病有「膏」招
    冬天是適宜進補的時節,中醫膏方也是很多人選擇的調理方式。如今,蘇州慈濟門診部特於11月28日(下周六)舉辦「膏方節」義診活動,現場7名中醫師為大家免掛號費開膏方。有需要的朋友不要錯過哦!民間自古流傳「今冬進補,來年打虎」的說法,也就是說,冬季是一年四季中進補的黃金季節,而秋冬進補,更以膏方為最佳。膏方又稱膏滋藥,是用中藥加水煎煮後濾渣,將藥液濃縮,再加冰糖或蜂蜜等輔劑而成的膏狀劑型。膏方是按中醫理論的組方大法,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服用膏方者的治療和保健的需求,組成一個適宜於熬製膏劑的方子,經加工製成膏劑。
  • 女性冬季進補知多少?
    上海中醫婦科界在膏方調理婦科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以下列舉兩則案例,供諸位女性冬令進步時作參考:病友施某,經常月經量少,色淡質稀,時常腰膝酸軟,乏力,睡眠質量差。中醫診斷為月經過少,辨證屬腎虛血虧。遂予海派蔡氏婦科驗方育腎培元湯加減,以當歸、熟地、杞子滋養精血,仙茅、仙靈脾、巴戟天、杜仲補益腎陰腎陽。經膏方調理兩個月後,經期準時,經量正常,精力充沛。
  • 冬令進補的誤區,您知道多少?
    進補是通過補充的營養來糾正陰陽盛衰,調整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恢復機體平衡的目的。因此,進補也如同用兵一樣,要在充分了解自己身體情況下進行調補,不可以「盲補」!有些人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常言道「是藥三分毒」,藥物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使用。
  • 冬令進補藥膳四則
    冬季萬物閉藏,為一年中最宜進補的季節。此時天寒,寒邪易傷腎陽,宜培原固本,多食具有補腎溫陽功效的食物。但忌盲目進補,避免過度進食膩滯厚味的食物而傷脾胃。有高熱、便秘等陰虛火旺或實熱症狀者,宜先調查體質,不適宜溫補。芝麻、核桃既可單獨焙熟食用,也可等量搗碎,每日各食10克,或衝飲或添加於米、面、菜餚中,以增香添色。
  • 【世界慢阻肺日科普】冬令進補時,膏方治咳喘
    在我國,冬季裡,很多人喜歡膏方進補。
  • 冬至進補,可別太任性了!
    中醫養生認為,冬至時節是「進補」的大好時節。說到進補,很多人都理解為吃營養價值高的「好吃的」。
  • 冬令進補食療方——八珍首烏雞湯
    補充說明: *婦女生理周期時也不宜進補,以免增加排血量,延長生理周期,反造成不適。*孕婦不可服用含肉桂的方藥,如十全大補,恐促子宮血循,導致流產。*剛做完醫美手術的人也不宜進補,因進補後會使膚質變幹。
  • 冬季進補 草烏真的靠譜嗎?
    常言道「秋冬進補,來年打虎」,秋冬時節是進補的大好時節,這是因為進入秋冬季節,人體內的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此時進補易被人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