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臺灣:」藥燉排骨」最平價的冬令進補美食

2021-02-27 易飛翔旅遊

冷颼颼的寒風迎面吹拂而來,趕快來碗『十全藥燉排骨湯』,讓今年冬天不再冷吱吱! 臺灣人超愛補,不論男女、老少到了冬天都得進補,而『藥燉排骨湯』更是臺灣人冬令進補的首選

根劇春秋戰國時代著名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對飲食養生和飲食治療的闡述,指出:『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討論了藥膳及食療對人體的益處。

因此冬令進補,不但能讓身體保持暖和,提升免疫調節,也能加速新陳代謝力。所以,除了穿對衣服,吃對食物也可以讓你從體內暖和起來喔!


藥燉排骨是普及於臺灣夜市販賣的冬天豬肉進補製品,食用歷史悠久,是臺灣特有肉骨茶,但與南洋肉骨茶香料多不一樣,皆取豬肋排骨瘦肉塊熬煮,分碗出售;臺灣士林夜市、饒河街夜市的藥燉排骨最為著稱。

主要食材有:豬肋排骨(川燙去血後使用)、當歸、川芎、熟地(黑色湯汁的顏色來源)、白芍、枸杞、桂枝、人參須、黑棗、米酒。

製作過程是將這十餘味藥材配比完成,裝在一隻乾淨布袋裡,以小繩繫緊袋頭,放入煉藥湯桶內,並以大小火煉製4-6個鐘頭,直到中藥精華煉入湯內,並讓苦味蒸發掉後。

所以在鍋蓋開掀時,迎面而來即是甘美醇香的藥材香味,而這個『味』也是許多臺灣人念念不忘的傳統與家鄉味道。


而排骨則是選用分枝骨和龍骨,它們分別是豬肋骨和脊椎骨的部位,肋骨肉帶筋,較有嚼勁,脊椎骨肉較厚,吃起來飽足感佳。

首先要將排骨以滾水汆燙至七分熟,撈起以冷水衝洗,其用意在將其凝固之血塊洗除,去其血味。

之後再將枝骨和龍骨一比一分量以藥湯頭熬煮成排骨湯,這樣熬煮成的藥燉排骨湯,不僅排骨香濃鬱、藥香繞口,肉質咬起來也才會鮮嫩甘美。

上桌前以陶甕裝湯,並倒入少許枸杞酒,讓湯裡有些酒香。一碗匯集中藥精華、鮮甜湯頭與層次感分明的『十全藥燉排骨湯』,應因而生!在食用時還可依個人喜好,選擇」沾醬」,或是吃」原味」。

若是要沾醬,首推」蒜蓉醬」,蒜蓉醬是以蒜蓉加油膏調成,蒜蓉的鹹甜蒜味可以為排骨肉味加分。


臺灣人的餐桌,不只是溫飽肚子的場域,更是聯絡情感的樞紐,若您在冬季時前來臺灣旅遊,一定要來品嘗一碗地道的『臺式藥燉排骨』

相關焦點

  • 冬令進補正當時,皮膚病人進補必讀!!!
    冬令進補正當時,許多患者朋友留言讓我說說皮膚病人進補的禁忌,今天整理出來給大家作為參考。
  • 冬令為什麼要進補?
    冬令進補 是中醫用來調養虛弱體質者的方法,歷經數千年而不衰,為何特別要在冬天進補呢
  • 揭秘——冬令進補
    立冬過後,氣候也開始變冷,大家紛紛開始「冬令進補」。人體工程學特別提醒,選擇食療及藥膳時,必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找出體質屬性,對症下食,才能達到保健養生功效。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是生長發育的季節,秋冬則是精氣內蘊,因冬季精氣內藏於體內,所以便是滋補養生的最佳時機。
  • 冬令進補,吃「黑」不燥
    冬季是四季之中人體進補的最好時節,人們應該利用這個好時節來補益身體。中醫專家認為,黑色食物不僅容易獲取,還是冬令進補的良好食材。  中醫專家林英元表示,黑色食物經常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冬菇、黑木耳、烏雞等。黑色食物不僅味濃、食感壯實,而且有益腸道消化、提高血紅蛋白、增強造血功能、抗衰老的作用。  中醫認為,黑在五行中主水,在五臟中主腎。
  • 冬令進補的誤區,您知道多少?
    進補是通過補充的營養來糾正陰陽盛衰,調整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恢復機體平衡的目的。因此,進補也如同用兵一樣,要在充分了解自己身體情況下進行調補,不可以「盲補」!有些人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常言道「是藥三分毒」,藥物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使用。
  • 冬令進補——又是一年進補時
    不得不說,這是一年之中最佳的進補時令了!那麼應如何做好進補呢?又應該吃些什麼好呢?本期京予康將帶著大家一起補起來。圖源自APE中醫自古有「藥食同源」的說法,中醫藥核心理論與傳統烹調技術相碰撞,所迸發的生命活力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所形成的獨特方式。
  • 吃西藥冬令進補要注意!有些中西藥材相遇易嚴重後遺症
    記者周宗禎/攝影天氣漸冷,許多民眾喜歡冬天吃藥膳食補,像是添加許多中藥材的四物雞、當歸鴨、藥燉排骨等,但這些日常食補可能影響我們服用的西藥療效,或是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藥師柯雅齡指出,食補中的藥材份量不一定相同,民眾在食用時,攝取量難以掌握,故建議民眾在進行食療前最好事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並評估自身健康狀況,且中藥與西藥服用時間應至少要間隔一個小時,以免進補不成反而危害自身健康。
  • 「冬令進補,保元膏方」10月16日開診啦!
    「冬令進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亙古未變的話題,冬令進補不僅能固本培元,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有利於祛病驅邪,使體內陰陽氣血津液得到補充
  • 冬令進補:土豆羊肉煲
    臘肉,香腸紛紛登場……   弟弟給我送來了崇明羊腿,呵呵,那叫一個新鮮啊,是該到了進補的時候啦!   羊肉有了,正好家裡有土豆。得!不用出門了,現成的土豆羊肉煲,趕緊做起來。    冬令進補正當時耶。    玉蘭花已經開始起花蕾了,吃著土豆羊肉煲,欣賞著玉蘭花的英姿,爽爽噠!
  • 冬季進補好時節 藥食同源兩相宜
    冬令是進補強身的最佳時機。民間早有「冬令進補,來年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養生諺語。
  • 冬令進補,你了解多少?
    此時進補能更好地發揮補藥的作用,投資少、見效快。冬令進補一般起於冬至日,止於立春日,五十四天左右為最佳時間,即冬至日後「頭九」至「六九」之間。一、單味進補;二、成藥進補;三、飲食進補;四、膏方進補。*人參——野山參大補元氣,生曬參平補,紅參溫補,西洋參涼補;*蟲草——平補肺腎,益氣固表;*燕窩——養肺潤膚,養顏美容;除了通過藥材進補,我們還可進行膏方進補。以下人群適應膏方進補:1、亞健康狀態者。2、久病體虛、慢性病患者。3、產後調理及老年養生。
  • 冬令進補,不治已病,治未病
    冬至以後即進入三九天,是冬季寒氣最盛的時期。此時,人們更加容易感冒、手腳冰冷,或是接二連三的氣喘發作、咳嗽、流鼻水。
  • 冬令進補,可以選用十全大補湯
    冬令進補,其潛臺詞就是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時機。在我們傳統飲食習俗中,有一個特殊意義的詞語叫「補冬」。漢族人以冬至為補冬之始,一般家家戶戶要殺雞宰鴨或買羊肉,以備過冬,而富貴人家更在烹飪的過程中加入當歸、人參等藥物燉食,增加滋補的效果。
  • 【膏方節義診】冬令進補祛病有「膏」招
    冬天是適宜進補的時節,中醫膏方也是很多人選擇的調理方式。如今,蘇州慈濟門診部特於11月28日(下周六)舉辦「膏方節」義診活動,現場7名中醫師為大家免掛號費開膏方。有需要的朋友不要錯過哦!民間自古流傳「今冬進補,來年打虎」的說法,也就是說,冬季是一年四季中進補的黃金季節,而秋冬進補,更以膏方為最佳。膏方又稱膏滋藥,是用中藥加水煎煮後濾渣,將藥液濃縮,再加冰糖或蜂蜜等輔劑而成的膏狀劑型。膏方是按中醫理論的組方大法,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服用膏方者的治療和保健的需求,組成一個適宜於熬製膏劑的方子,經加工製成膏劑。
  • 推薦6份立冬食療進補養生藥膳食譜
    提示:點擊上方↑"大眾衛生報"免費訂閱靠譜健康資訊  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令進補以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
  • 冬至進補,可別太任性了!
    中醫養生認為,冬至時節是「進補」的大好時節。說到進補,很多人都理解為吃營養價值高的「好吃的」。
  • 冬天進補看體質,燥熱切莫亂補
    一年當中最寒冷的一段日子,已經來臨,天氣風雪交加,寒意逼人。
  • 冬令進補--自製《十全大補膏》
  • 冬令進補養生食譜老鴨煲的做法
  • 冬令進補藥膳四則
    冬季萬物閉藏,為一年中最宜進補的季節。此時天寒,寒邪易傷腎陽,宜培原固本,多食具有補腎溫陽功效的食物。但忌盲目進補,避免過度進食膩滯厚味的食物而傷脾胃。有高熱、便秘等陰虛火旺或實熱症狀者,宜先調查體質,不適宜溫補。芝麻、核桃既可單獨焙熟食用,也可等量搗碎,每日各食10克,或衝飲或添加於米、面、菜餚中,以增香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