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焦點訪談》揭開了江蘇泰興的一大環保騙局——
從2016年開始,泰興有企業打著土地復墾的幌子,在多個村莊大肆填埋工業危險廢棄物(有機氰化物),填埋量近8000噸。
期間,村民多次舉報、媒體幾番曝光,問題也未解決。今年6月,有群眾還向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反映這一問題,經過再次調查發現,當地多達十餘個土地復墾項目填埋的竟是化工垃圾。
土地復墾是對遭到佔用或者被損毀的土地進行整治改造,以便可以重新利用,比如對一些溝塘進行填埋。但填埋有環保要求,一定不能對周邊環境造成汙染,更何況是有機氰化物這種對人體及環境都有極大傷害的有毒物質。
我們不禁要問,近8000噸危險廢棄物是如何堂而皇之被埋到地下的?問題多次曝光,又為何遲遲未能解決?
對此,當地環保局給出的解釋是,「企業說拉走了」,工作人員還大倒苦水:「我們沒有強制權,環保是很難搞的一個事情。」
企業說全部拉走了,環保部門就信以為真,實在荒謬。
更讓人不解的是,新環保法已出臺多年,環保執法早已「長出牙齒」,環保部門不僅有扣押權、查封權、「按日計罰」權等,還有行政拘留的強制措施權,為何還有人拿「沒有強制權」說事?
要麼是懶政、不作為;要麼是有自己的小算盤,心甘情願當違法企業的保護傘。無論哪種,都是姑息養奸、助紂為虐。
再進一步看,環保違法猖獗,當地有關部門卻覺而不查、查而不治的現象並不鮮見。
明明企業仍在非法採砂,河南魯山縣的執法人員卻視而不見,強行回應稱是在「平整河床」;明明有企業在自然保護區大肆採礦,湖南常寧政府不僅拒不整改,還費盡心思想把採礦區劃到保護區之外……
執法有「牙」,還要真「咬」。如果不願或不敢下口,無異於一口「假牙」,有「齒」無力、形同虛設。以上案例也提醒我們,徹底扭轉環保觀念,讓環保執法真正所向披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復墾土地下埋藏的不只是廢渣,還有未來發展的重重危機。
「魯山河道治理工程將要投入兩個億」,「治理河北十七萬平米汙水坑至少需兩億元」,這些現實案例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生態環境一旦欠帳,就需「連本帶息」加倍償還。
據介紹,泰興市僅清理一個地塊的汙染源,就需要付出三、四千萬元的高昂費用。總計十餘塊土地,這個單誰來買?埋在地下的汙染物必須挖出來清理走,而對違規企業、對那些姑息養奸的監管者,也當深挖、嚴懲,一個都不能少!
The End -
撰文:何若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發布或推送的所有內容,除註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歡迎合作,拒絕剽竊。同道者可直接留言或後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