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喬後鎮黃花坪村抓實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助力群眾脫貧致富。
走進黃花坪村,趙月生夫婦正在翻曬從當地群眾手中收購來的蕨菜。趙月生告訴記者,夫妻倆做山貨生意已經有10多年了,過去由於交通不便,農特產品生意並不好做。
喬後鎮黃花坪村村民 趙月生:以前我們跑運輸,路不通,橋也沒有修好,就只能在河裡面走,大冬天的時候,車子陷在泥沙裡出不來,嚴重時還要換機油,相當不方便了。
隨著黃花大橋建成,村委會到到鎮裡的公路實現硬化,不僅方便了出行,做生意的成本也有所降低。
趙月生:現在路、橋修好以後,車子的修理費也少了,車子磨損也少一點,車輪子一年左右才換一次。
交通環境的改善讓村裡的東西出得去,村外的東西進得來,村民種植的大白芸豆、核桃、梅子、野生菌,養殖的豬、牛、羊等,經常有生意人上門來收購,無形中減少了村民勞動力成本,而且價格也比以前好很多。近年來,村民還種起了百合、山萮菜、紫丹參等經濟作物鞏固脫貧成果,交通環境的變化給群眾帶來了摸得著看得見的實惠。
趙月生:現在信息又方便,想要什麼打個電話,我就組織去收購,及時的把老闆要的山貨運輸出去。
村民羅淑芝告訴記者,以前由於路不好走,採收來的蕨菜也賣不出去,只能用來餵豬,現在村裡有人專門收購,自己還能打臨工。
喬後鎮黃花坪村村民 羅淑芝:現在賣蕨菜也方便了,自己家裡留點吃,其他的就賣到這裡,天天來這裡幫忙,幫忙一個月可以收入4000到5000元。
據介紹,自脫貧攻堅以來,黃花坪村累計投入2461.83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分散安置點7個自然村的村內道路硬化、通村公路改建、人畜飲水改建、活動場所建設、太陽能路燈、公廁、垃圾焚燒池等基礎設施建設就投入了1070萬元。同時通過整村推進、廉政文化示範村項目、自然村村內道路硬化,黃花坪小學提升改造、村級衛生室新建等不斷改善村民的人居環境,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助力群眾脫貧致富。
喬後鎮黃花坪村黨總支書記 王潤紅:自脫貧攻堅以來,黃花坪村基礎設施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黃花大橋等進村道路硬化後,在極大改善群眾出行條件的同時,讓群眾的農特產品,就地就近快捷的出售,減少運輸成本,有效增加群眾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