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為風靡全國的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魚香肉絲被曝出,肉絲和筍絲要切成10釐米長,3毫米寬。四川省質監局做出官方回應「魚香肉絲標準:子虛烏有」。前一段時間,一女士到飯館點了一道魚香肉絲,因為裡邊沒有魚而報警,稱為啥沒有魚? 種種關於魚香肉絲的吐槽風靡網絡,究竟真正的魚香肉絲是什麼樣的呢?下面小編帶你深挖深挖,看看魚香肉絲背後的故事~~
菜是否要一紙標準?
對食品來說,好吃不好吃,受不受歡迎,標準說了不算,消費者說了才算。再符合標準的食品,如果消費者不認可,那也是「扯淡」。但是,也不能否認,一些食品標準還是有必要的。在市場上,一些菜餚「掛羊頭賣狗肉」,商家加工製作時以次充好。對傳統菜餚制定標準,是為了保證這些地方特色產品,能夠保持其原有風味,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放心菜,但菜的標準應該靈活些。
魚香肉絲為啥沒有魚?
相傳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戶生意人家,他們家裡的人很喜歡吃魚,對調味也很講究,所以他們在燒魚的時候都要放一些蔥、姜、蒜、酒、醋、醬油等去腥增味的調料。有一次晚上這個家中的女主人在炒另一隻菜的時候,她為了不使配料浪費,她把上次燒魚時用剩的配料都放在這款菜中炒和,當時她還以為這款菜可能味不是很好吃,可能家中的男人回來後不好交待,她正在發呆之際,她的老公做生意回家了。這個老公不知是肚飢之故還是感覺這碗菜的特別,而他還沒等開飯就用手抓起就往嘴中咽,還沒等一分鐘,他迫不及待地問老婆此菜是用何做的,她剛在結結巴巴時,她意外地發現其老公連連稱讚其菜之味,她老公見她沒回答,又問了一句「怎麼好吃是用什麼做得」,就這樣老婆才一五一十地給他講了一遍。而這款菜是用燒魚的配料來炒和其它菜餚,才會其味無窮,所以取名為魚香炒,而得此名。
所以魚香肉絲事實上其味並不來自魚,而是泡紅辣椒、蔥、姜、蒜、糖、鹽、醬油等調味品調製而成。此法源出於四川地區民間獨具特色的烹魚調味方法,而今已廣泛用於川味的熟菜中,具有鹹甜酸辣兼備,蔥姜蒜味突出的特色。
盤點那些讓你產生「歧義」的菜
老婆餅裡面沒有老婆、螞蟻上樹裡面沒有螞蟻、紅燒獅子頭跟獅子沒有半毛錢關係,松鼠桂魚只有桂魚沒有松鼠,虎皮尖椒沒有老虎,佛跳牆裡面沒有佛,也沒有牆,夫妻肺片……菜名只是個名字,或博您一笑,或另有典故,或描述外觀,卻未必代表食材,這就跟人名一樣——叫「建國」的,解放的時候可能還沒出生呢不是?看完上面的講述,親們是不是腦洞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