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和微信朋友圈上熱傳一段「麵條被水洗後出現一團『膠』」的視頻,引起眾多市民的關注。繼「塑料大米」之後,麵條又「中槍」了,網友紛紛表示疑問:麵條中真的含膠嗎?為了幫市民揭穿網絡謠言的「72般變化」,國內多名食藥專家集體發聲闢謠:所謂的「膠」其實就是麵筋,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營養豐富。
洗麵筋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譚斌簡單介紹了麵筋的加工製作細節:「小麥麵粉及小麥麵粉製品如麵條、面片、餃子皮等,在用水洗時,澱粉和水溶性成分就會離開,剩下具有黏性、延伸性且不溶於水的東西就是麵筋。小麥麵粉等級越高,要求的麵筋含量也越高。」
身為地道「西北漢子」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教授魏益民直言,北方人以麵食為主,愛吃麵的他對於麵條和麵筋這兩種食品「再熟悉不過了」。他告訴記者,小麥麵粉通過和面、醒面、壓延、切面、乾燥、切割、包裝等工藝過程,製成掛麵後,麵粉的組成成分一般沒有發生變化,麵筋依然存在。這類食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涼皮了。
在真人秀《嚮往的生活》中,黃磊為製作涼皮秀了一把「洗麵筋」的手藝
浙江省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還舉例說明,在近期熱播的真人秀節目《嚮往的生活》中,黃磊在為來訪嘉賓製作涼皮的過程中,就反覆進行了「洗麵筋」的操作,嫻熟的手藝博得一票網友點讚。「其實很多網絡謠言都是因為我們對一些事物的不了解,以及缺乏科學的辨識,希望通過權威專家們的闢謠,能讓廣大市民更理性地對待食品安全這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