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咖啡是什麼味道?在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和平鎮長興村村民眼裡,咖啡是甜的,是致富希望。
「沒想到瓊中的小山村裡竟還有品質上乘的咖啡豆,在這裡喝現磨咖啡,別有一番滋味。」12月3日,在長興村遊玩的遊客王寧說,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走進這座偏僻山村,體驗「靜生活」。
如今的長興村,青山環抱,咖啡飄香,靜靜等候佳人。長興村的蛻變,不僅是因為美麗小山村有了「洋咖啡」,更重要的是通過發展咖啡產業,村民的腰包更鼓了,如今,隨著咖啡產量逐年提高,加入長興村飛水有機咖啡合作社的16戶貧困戶抱團發展,全部摘掉「窮帽」。
在這裡,喝咖啡不再是奢侈的享受。平日裡,長興村村民最熱衷的就是坐在村裡的咖啡館裡品咖啡、聊天、下象棋,或者通過村裡光纖全覆蓋的無線網絡上網,咖啡館充滿著現代文藝氣息。有了特色產業支撐,小山村擁有了持續造血能力,「苦」咖啡讓村民過上「甜」日子。
據介紹,長興村地理、氣候、溼度等自然條件十分有利於咖啡豆的生長,長興村村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種植咖啡的傳統。
「那時候,大家都是單打獨鬥,有人收購就低價賣,誰也沒想到咖啡能變成長興村的『金字招牌』。」村民黃秀波說,近些年,村黨支部書記黃秀武帶領大家圓了脫貧夢。現在大家不僅會種植咖啡豆,還能磨出好喝的咖啡供遊客品嘗。
黃秀武不僅是長興村黨支部書記,還是長興村飛水有機咖啡合作社的理事長。
「2008年,我還在外地打工,過年回家聽到村民們埋怨,辛辛苦苦種植出來的咖啡乾果收購價格太低。我想,回到家鄉和大家一起發展咖啡種植業,應該很有前景。」黃秀武說。
通過大家的努力,長興村的咖啡小有名氣。2011年底,省咖啡行業協會到長興村調查,相關專家表示,如果將長興村打造成海南黎族苗族咖啡第一村,把少數民族文化融入產業中,發展潛力無限。
自此,黃秀武和村民們抓住機會,開始投入精力發展咖啡初加工產業,經過收購乾果、去殼、賣生豆以及烘焙之後賣咖啡豆,長興村咖啡產業發展逐漸成熟,這也讓長興村「飛瀑山咖啡」品牌順勢而出。
「之前種植的咖啡不到100畝,如今發展到近800畝。」黃秀武介紹道,合作社成立至今,社員們種植規模從五六畝到100多畝規模不等,合作社的咖啡產量也由最初的年產一兩萬斤增至現在的七萬多斤。
為助推長興村咖啡產業發展,目前,瓊中旅遊委、團縣委在長興村建立了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利用青年農場主培育計劃項目資金30萬元扶持這一產業發展,瓊中農業局也從合作社發展資金中,通過項目申報方式,扶持25萬元,鼓勵長興村做強咖啡產業。
談到下一步發展,黃秀武說,將利用飛水嶺的生態環境以及瓊中黎族特有的製作方法,將以集中和富有特色的技術體驗在咖啡園建立咖啡標準化加工廠房、觀光遊覽區及開展特色咖啡館品賞、民族特色農家樂、園區咖啡採摘等,把瓊中「飛瀑山咖啡」打造成特色農產品及海南著名商標之一。
本文來源:《海南日報》
關注每日咖啡資訊,一起發現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