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佤族自治縣力所鄉茨米竹咖啡種植場的廠長、退伍老兵扎迫,每天都在享受這樣的生活。一曲老歌、一杯咖啡、幾粒堅果、一邊勞作,是他多年來不變的生活節奏。雖然已是60多歲的年紀,但做起事來依然幹練利索,身上總有抹去不掉的軍人氣質。
「因為氣候好,咖啡長勢也好,去年剛進入12月,我們就收購了1噸多的咖啡豆。」扎迫站在曬場旁說。只見咖啡曬場鋪滿了咖啡豆,一旁機器嗡嗡響個不停,五六個村民洗咖啡豆、曬咖啡豆、翻咖啡豆,正忙得不亦樂乎。
走進茨米竹咖啡地,一米多高的咖啡樹掛滿了紅彤彤的咖啡豆。正在摘咖啡豆的扎努被通紅透亮的咖啡豆映紅了笑臉。
「我家3口人,有3畝咖啡地,每年能賣7000多元,咖啡地裡還套種了堅果,今年開始採摘,賣了5000多元;還種了6畝茶葉,每年也有6000多元的收入。我從這個月初就到咖啡廠做零工,要做到明年4月份,也能增加4000多元的收入……」力所村一組村民扎努,算著自家的收入,臉上早已樂開了花。
「過去我們沒有見過咖啡,扎迫從孟連縣引進咖啡苗讓我們種,但我們不想種,更捨不得用臺地種。現在反而要感謝他,種咖啡收入比我們原來種包穀增加了好幾倍。」扎努指著自家的咖啡地笑眯眯地說。
在旁邊摘咖啡的村民小八軍說,「現在政策好,房子蓋了,收入也穩定了。我跟著扎迫種了2畝咖啡,每年有1萬多元的收入,咖啡地裡套種的30多棵堅果,已經摘賣了3年,每年都有1萬多元的收入,堅果產量每年都在增加,收入也在增加。」
2007年,在孟連武警部隊服役18年,復員後退休的扎迫回到了家鄉投資建設茨米竹咖啡廠,還成立了合作社,在他的眼裡,咖啡是甜的,是致富希望。
扎迫說:「記不清是哪年一次回鄉探親,發現寨子裡的人還在住著以前的老房子,低矮潮溼,進屋黑漆漆的。我在外當兵多年,發現同樣的土地,同樣的氣候,同等條件下,外面的農村家家戶戶收入好、有汽車、住洋房,就想力所能及的為家鄉父老做點事,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
2009年,扎迫賣出第一批咖啡,收入近5萬元,他繼續把資金投入到咖啡種植中,擴大了種植面積,組織村民進行技術培訓,提升咖啡品質。有了每年賣咖啡收入的持續投入,咖啡種植技術不斷進步,產量逐年提高,咖啡種植進入了良性循環,村民逐漸增收,與合作社籤訂種植合同積極性也提高了。目前,合作社基地已經發展到800多畝,累計投資380萬元,有效帶動了附近四個村民小組168戶村民增收。像扎努、小八軍這樣參加茨米竹咖啡合作社的村民有126戶,他們種植管理700多畝咖啡地,合作社每年兌現給村民的咖啡款有100多萬元。
問及扎迫今後的打算,他說:「計劃明年進行種植技術改造200畝,三年完成技改;再加強培訓管理,按咖啡品質支付價格,獎勵優質戶,不斷提升咖啡品質,讓茨米竹咖啡逐步走上精品之路,讓每一位村民每年都能有個穩定的收入,過上更好的日子。」話說得低沉樸實,但他用10多年時間來踐行,彰顯了一名退伍老兵對家鄉眷戀的情懷和一個老黨員對信念的執著追求。
2019年,扎迫被表彰為「雲南省模範退役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