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就到年末,
距離春節也就只剩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了。
天氣雖然有些冷,
卻擋不住家家戶戶的忙碌。
忙碌什麼呢?
忙著醃製腊味。
臘鴨、臘肉、臘腸.
這是南雄人新年的餐桌上
少不了的味道。
全安鎮的周平是製作臘鴨的老師傅。這一隻只造型美觀、鴨皮白中透黃、油尾豐滿、香氣濃鬱的臘鴨,便是出自周平之手。他說,若想做出質量上乘的臘鴨,第一步便是要選好鴨子。首先,這鴨子最好是農家放養的麻鴨,此外鴨子飼養的時間須得是90天左右。
全安村民 周平:養了九十天以後它會脫完水,這個毛羽很光滑,加上這個(翅膀)比較粗,這個肉比較結實,這個肉質也很好。像我們現在這個鴨子就七斤左右,就可以宰殺了。
按照老師傅的要求選好鴨子之後,
就只需要選擇一個恰當的時間進行曬制。
依照過去上千年來
南雄人民總結的經驗,
做臘鴨的最佳時期
一般是在冬至之後。
全安村民 周平:其實我們做臘鴨每年只能做一次,我們臘鴨就是靠我們的自然臘風,冬天晚上氣溫三四度以下,那種臘鴨做出來就比較香。
在現場,我們看到周平請來的師傅們分工合作,有序地進行一個個臘鴨製作的步驟。首先師傅選鴨放血之後,放入燒好水的鍋裡下鍋去毛,脫完毛之後手工快速拔掉剩下的細毛,處理乾淨鴨毛就開始去內臟,然後每隻鴨要用三兩的粗鹽內外醃製均勻。一天後再把鹽清洗乾淨進行打板定型,再過一天就可以進行晾曬了。
全安村民 周平:一般像我們這個鴨子晾曬20天左右,就基本完全乾了。
南雄由於地處粵北,晝夜溫差大,再加上寒露、霜凍等天氣因素的加入,所以在這片土地上曬制的臘鴨別具風味,是人們饋贈親友的美味佳餚。
在清代《南雄州志》中就有記載:
"雄鴨,鴨嫩而肥,脆之,
漬以茶油,日久鮮紅而味美,
廣城甚貴之。」
腊味飄香,
是年的味道,
也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