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報記者 唐燕2月13日(2版)報導:
贛州市贛縣區茅店鎮大龍村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新春佳節之際,大龍村更是茶油飄香,瀰漫著濃濃年味。
春節前夕,記者驅車至大龍村朱坑口,再走過一座小板橋,就到了大龍村傳統手工榨油坊。榨油坊熱鬧又不嘈雜。「用茶油炸薯包、炒黃元米果、燉土雞湯,明顯香多了,孩子們都喜歡吃,年夜飯哪能少得了它。」當天,該村的脫貧戶王榮長挑著自家種的茶油籽來榨油。一進門,他熟練地與榨油師傅鄭優長合作起來,把茶油籽鋪在了大炕臺上,時不時翻炒起來。在慢慢烘烤下,茶油籽散發出茶油香。
一旁的村支書陳懷斌介紹說:「烘烤只是第一道工序,接著還要碾壓、蒸粉、打榨。這種古法榨油的效率雖比不上機器,但古法榨出的油,卻有著不可取代的市場地位。它不僅是更香,而且多了一層人情、文化傳承。這種老一輩的技藝,我們會一直傳承下去。」
近年來,大龍村利用自身優勢,引導每家每戶種油茶,全村油茶種植面積達1.46萬畝。村黨支部還採取「黨建+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由合作社統一收購茶油籽、榨油,並兜底銷售。「2020年,我們的茶油賣到了上海、廣東等地,行情很好。僅茶油一項,全村人均增收2600多元。」陳懷斌說。
「不僅自己家夠吃,還能賣出去不少,賺個萬把塊錢不成問題。有了這份收入,可以過個好年。」經過大半天的忙活,碩大的油槽木終於流出金黃透亮的茶油,王榮長挑來的10餘擔油茶籽產出了100多公斤金茶油。
新年有新打算。眼下,大龍村已經培養了兩支鋤草修枝隊伍。春節一過,村裡就準備啟動油茶低改計劃,推動油茶產業更高質量發展,帶領村民過上更富「油」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