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為豆科植物葛的乾燥花。解酒醒脾。用於飲酒過度,頭痛,頭昏,煩渴,胸膈飽脹,嘔吐酸水等傷及胃氣之症。呈不規則的扁長圓形或略成扁腎形。萼片灰綠色,基部連合,先端5齒裂,裂片披針形,其中2齒合生,表面密被黃白色毛茸。基部有兩片批針鑽形的小苞片。花瓣5片等長,突出於萼外或被花萼包被,藍紫色,外部顏色較淺,呈淡紫色。氣微弱,味淡。
葛花中的皂角苷,異黃酮類具有氧化還原作用,加速酒精氧化,可使乙醇失去毒性,收縮和保護胃腸黏膜,減緩酒精的吸收,阻礙酒精快速大量地進入血液循環。
葛花,有解酒醒脾之功,適用於飲酒過度、頭痛、頭暈、煩渴、胸膈飽脹、不思飲食、嘔吐酸水等。《脾胃論》:「葛花解酲(酲:醉後神志不清)。」葛花是中國的傳統藥物,長期以來被用於緩解酒後嘔吐等症狀。葛花水提物通過激活乙醇脫氫酶活性來降低乙醇的濃度,對酒精引起的肝細胞損害有保護作用。葛花的有效成分對酒精代謝障礙及肝功能有改善作用,對酒精引起的臟器障礙及消化道功能障礙也有一定作用
日本福岡大學的科研人員從葛花中分離出13種異黃酮和3種皂角苷,並確定了它們的結構。在對人體細胞的實驗中,他們發現其中的一種皂角苷有強大的保肝功效,而異黃酮則有強烈的消除活性氧的作用。科學家認為,葛花中含有的皂角苷和異黃酮分別在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發揮協調作用,它們共同作用可以改善酒精引起的新陳代謝異常,從而發生解酒醒酒作用。長期飲酒之人無論在酒前或酒後飲用葛花茶都能起到很好的解酒和醒酒作用。
另葛花性甘、寒,酒醉者,往往大熱,以葛花甘、寒下之,故能解酒醉。所謂酒醉傷身,會使無形元氣受到病害。無酒醉者長期服用,應有一定副作用,因葛花性寒,葛花喝多了大寒,大寒則傷胃,胃傷則元氣消,七神無依,不然則虛損。所以無胃熱者、無酒醉者是不宜長期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