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河湖:冬捕豐收慶「魚」年

2021-02-19 懷遠縣人民政府發布

自實施退網還湖後,芡河湖採取集體大規模養殖模式。時值冬季捕撈期,記者再次來到芡河湖,和養殖戶一起分享收穫的喜悅。

冬日的芡河湖,一望無垠,湖面在微風的吹拂下蕩起層層漣漪。捕撈現場,隨著大網慢慢收攏,大條的鰱魚被裝進網內,魚兒在網內活蹦亂跳,人們的臉上樂開了花。

尤村村民張保留說:「我現在拆網還湖後,我們進行大水面生態養殖,魚的品質比較優良、比較好。我們現在放的以黃白鰱為主,就是喝點天然水。」

自實施退網還湖後,芡河境內水域的圍欄網、網箱和定置漁具都被全面拆除,水源地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養殖模式也由原先的一家一戶分散式養殖,變成了集體大規模養殖,不投放飼料,走上了綠色無公害生態養殖之路。

收購人於德祥說:「生態養殖的魚苗無汙染,品質相當好。主要銷售到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大湖面都是從這裡進魚,每年都是我在銷售,數量每年達到一百萬斤左右。」

據了解,芡河湖周邊7個村,30多家養殖戶共同出資成立了合勝水產專業養殖合作社。眼下,芡河湖5000畝水域鰱魚進入捕撈旺季,平均每天都有上萬斤的鰱魚上市,計劃到年底捕撈100萬斤,為漁民增收500萬元。

合作社負責人鄭義劉說:「我們這是大規模的養殖,總共七八十家,因為水源特別好。我們這個魚上市,在市場上也受到大家的歡迎,非常的暢銷。」(記者 張露偉  韓新松)

相關焦點

  • 94斤「魚王」!新年第一網,開捕!
    新年冬捕開啟,漁民們享受著冬捕的樂趣和豐收的喜悅,市民們爭相購買,為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處處是「魚躍人歡」的豐收景象。這兩天,位於湖州長興縣的仙山湖裡,一年一度的冬捕開啟,大大小小的魚兒躍出水面。據了解,仙山湖冬捕每年都在元月啟動,已經有三十多年。湖中有花鰱、白條、鯉魚、青魚等八十餘種魚類,捕魚時間持續三天,預計可捕到15萬斤鮮魚。
  • 魚魚魚魚魚魚......真香!
    從凌晨4點開始,達茂旗阿爾善湖上,有著近四十年冬捕經驗的小於冬捕隊的魚把頭們就已經開始人工鑿冰打眼、冰下走網……今天,達茂旗阿爾善湖第三屆冬捕節將在這裡開幕。▲遊客們翹首以盼,等待魚上岸。不一會兒,在一陣陣雀躍的高喊聲中,28斤重的「頭魚」出水。
  • 去哪兒☞第三屆康平臥龍湖大遼文化冬捕節
    2015第三屆康平臥龍湖大遼文化冬捕節將在2015年1月18號到24號舉行,繼續為市民和遊客送上一場魚躍人歡的冰雪盛宴。同前兩屆冬捕節相比,本屆冬捕節除了傳統的捺缽祭祀儀式表演、具有關東年味的逛廟會、大遼第一鍋—萬人品魚湯等活動外,還增加了首屆康平臥龍湖冰雪風箏大賽暨濰坊國際風箏大賽東北選拔賽、遊客乘坐馬拉爬犁前往捕魚現場觀看古法捕魚等群眾參與的活動。
  • 查幹湖冬捕鑿冰人:零下30度,30年,30000個冰眼
    儘管冬捕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候,但王繼海還是特別喜歡。 凌晨五點,王繼海開始起床洗漱。半個小時前,媳婦兒已經早於他下了床,準備當天的早飯。早飯的菜式,都是根據他前一天的交代做的。餃子麵條,異常豐盛。 這也是王繼海喜歡冬捕的原因之一。只有在這個忙碌的時節,早飯吃啥才是他說了算,平常那可都是做飯的人的權利。
  • 吃魚了!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侯彥平 李婷 陳鵬飛 劉東鵬 潘俊宇 日照報導日照水庫冬捕作業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今年的卻與眾不同:今年冬捕將不再打包出售給外地,而將採用分散式常態化捕撈方式,面向全體日照市民出售。再過大約一周時間,鮮美可口的水庫魚,就能被端上日照市民的餐桌。
  • 開遠市大莊鄉冬馬鈴薯進入豐收季
    說起馬鈴薯就不得不提開遠市大莊鄉的冬馬鈴薯因產量高、品質好在冬馬鈴薯地裡,到處是村民們忙碌的身影。隨著一把把鋤頭的上下揮舞,一顆顆金黃圓潤的冬馬鈴薯從土地裡被翻掘出來,田間地頭裡到處是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宜民村委會主任李永昌也在地裡忙活著,他帶著工人們刨撿、分類、裝箱。
  • 諸暨驚現「魚王」!重達94斤!
    這兩天,諸暨市暨南街道沿江新村進行了一場捕魚活動,捕上來的魚又大又肥,最大的「魚王」重達94斤,
  • 膠州一漁船捕350斤箭魚 被魚商高價買走
    28日上午8時許,沙子口碼頭上岸一條350斤重的大箭魚,該魚系膠州的鮁魚船在黃海中南部靠近連雲港海域捕獲,與24日黃島漁民捕獲的412斤的箭魚系同一海域
  • 蝨目魚:臺灣第一魚,聽說吃它就能逢考必過!
    人生的考試實在太多那麼你可能需要一尾『狀元魚』啦蝨目魚:臺灣第一魚,狀元魚也是它蝨目魚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食用魚種之一,素有「臺灣家魚」,「臺灣第一魚」之稱,已有300多年的養殖歷史,在臺灣南部,是很多漁民多年來的主要生計來源之一。
  • 全面禁捕之後,「水裡」「岸上」挺規矩
    在梁溪區崇安集貿市場,40多家水產店裡都沒有「太湖野生魚」「太湖白蝦」等標牌。在文杰水產經營部詢問有沒有「太湖白魚」時,經營者王榮紅馬上回答:「長江禁捕、太湖退捕,太湖白魚、銀魚、白蝦等水產都不能銷售了。」市場辦公室相關人士說,去年1月及9月太湖開捕時市場允許經營戶銷售太湖水產,其他時候都不允許銷售了,市場協管員每天還就此加強巡查。
  • 漁民專捕水溝裡的大「蛇魚」,賣出一條吃半個月,這麼值錢?
    並且隨著捕魚工具越來越先進,有時候一網撒下去,就能有幾百上千斤的魚獲,收益非常高!不過在東南亞地區,有一些奇特的「漁民」,不架船去大江大河中撒網,而是在小水溝、河道中,搜尋一種昂貴的「蛇魚」!什麼魚這麼值錢?
  • 甘露青魚正式開捕啦,年味盛宴就此拉開!
    好消息是今天,甘露青魚正式開捕啦開捕啦開捕啦!!!很多魚都可以做魚圓,但是青魚因為是冬天的魚,魚肉格外的肥美油潤,開水裡煮一下,魚圓雪白,再抓上兩把豌豆苗汆一下!這是過年時最清單鮮美的組合了!據了解,從去年8、9月份開始上海蘇州等地的垂釣中心在鵝湖地區採購了45萬斤的青魚作為垂釣用魚所以今年春節期間上市的青魚總量要比去年有所下降哦
  • 緬甸漁民捕到世界最大的魚,在沙灘上殺死切成塊
    註:也許有人說,切,這算什麼,就敢稱世界上最大的魚了。那鯨魚算什麼?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鯨魚,是水棲哺乳動物,鯨不是魚類。村民正在圍觀這條超大巨魚12月16日,德琳達依省浪弄鎮芒馬甘海濱1英裡外的皎新瓦村,驚現一頭世界最大魚類之一的鯨鯊。這頭鯨鯊被當地一艘漁船運至該地區,引起了當地村民的好奇與圍觀。
  • 一網捕到18萬斤鰤魚,這位船老大要火了!
    船老大錢志芳在東海捕了34年魚,他也說自己是第一次捕到這麼大網頭的鰤魚。早幾年的時候,他曾經捕到過三四萬斤網頭。金槍魚就更少了,這幾年一船就能捕到幾條,兩三千斤的已經算大網頭了。對於這些魚的去向,船老大錢志芳就嘆了口氣說:「大部分東海漁民沒有處理刺生魚的習慣,而且我這一網魚量也太大了,船上只有11個人手,根本來不及放血,只能靠岸後賣給冷庫,大概是4元/斤吧,總共賣了80多萬元。」 那麼,鰤魚究竟是什麼魚呢?
  • 2015年全國農民春晚明天在南木聖華山水庫開機
  • 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經過平衡施肥和科學管理,該鎮村民群眾今年種植的冬茨菇目前長勢喜人。       12月13日,筆者來到該鎮那回村,只見近230畝的田間裡,冒著冬風的種植農戶正細心地護理著冬茨菇。一片綠油油的冬茨菇,一眼望去望不到邊,長勢十分喜人,豐收在望。       正在田裡護理冬茨菇的何有滿說,那回村因地制宜發展種植茨菇已有150多年。 這種農作物的特點就是周期短、成本低、利潤高。
  • 喬州現蛇頭魚!華人見到這種魚要【格殺勿論】!
    上周一位捕魚者報告說,在喬治亞州谷內郡的一個私人池塘裡捕釣到兩隻蛇頭魚(northern snakehead)。
  • 58斤「魚王」賣了2000多元
    西大洋水庫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過初步查看,開漁首日最大的魚不過20斤左右,雖然沒有重量級「魚王」,但很多白鰱、花鰱、鯉魚等都超過10斤,預示著今年漁獲應該不錯。西大洋村漁民劉京餘已經連續幾年捕捉到「魚王」,今年開漁首日也捕捉到一條20多斤的花鰱,賣了400多元錢,還有鯉魚、白鰱等一共收穫了近700斤,賣了5000來塊錢。
  • 溫嶺驚現200斤罕見「月亮魚」!拍了16次,結果竟賣出了…
    月亮魚可說是非常罕見,據說捕到的概率非常低,比彩票中獎都要難!捕到這麼一條魚意味著:可以賣個好價錢啦!不過,六六更好奇的是這條魚是怎麼捕獲的?捕到月亮魚的漁船編號是22588,溫嶺籍。船長叫郭獻明,溫嶺人。
  • 逮到200斤罕見「月亮魚」!比中彩票都難!競拍了16次,結果賣出了……
    近日,溫嶺漁船在濟州島海域捕到一條200多斤重的月亮魚,就是下面這條↓↓↓月亮魚可說是非常罕見,據說捕到的概率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