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與環境安全論壇·食品安全與可持續農業2014」26日在京閉幕。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30多位來自美國、英國、瑞士、丹麥、德國、法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阿根廷、印度和中國的專家和農業實踐者共聚北京,分享新技術在各國應用的新經驗,還特別關注了已有30多年歷史的轉基因作物研發、生產和食用帶來的全球性問題。
近年來,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與否的討論,形成了「挺轉」與「反轉」兩派。面對轉基因糧食、食用油及水果蔬菜,在支持與反對轉基因產品的兩派激辯中,中國民眾越來越迫切希望獲得真實的科學依據及實踐結果。
人類自己造成的問題
世界著名農業安全專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漢斯·赫倫在論壇主旨演講中表示,影響農業、糧食的問題大多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問題包括以商業利益為導向、被技術與畸形消費驅使。食物浪費加上收穫損失,遠超過從目前至2050年地球所需要增加糧食的總量。他認為,今天全球農業的產量足夠供養140億人口。
紐西蘭有機農業協會主席布蘭登·霍爾從事有機行業已29年。他認為,世界上的各種糧食生產系統應該用開放的態度調適自身,去滿足世界對清潔、安全、綠色的食物的需求。
英專家:轉基因影響會在代代相傳中不斷擴大
英國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何美芸認為,自然基因修飾是生物體為生存而對細胞及組織層面的基因信息做出改變。自然基因修飾與人工基因改造有相似之處,但前者之精細遠超過後者。她提醒大家,由於遺傳的原因,轉基因生物的影響會在代代相傳中不斷擴大。
俄專家:轉基因大豆對老鼠的壽命、生殖造成影響
俄羅斯基因國家安全協會主席埃列娜帶來了俄羅斯科學家對轉基因大豆餵養三種老鼠毒性的試驗報告。俄羅斯科學家的實驗表明轉基因大豆對老鼠的壽命、生殖情況造成了影響。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生態修復專家蔣高明委託自己的學生在論壇上表明觀點。他認為,維護生態平衡,才能保證農業安全,有機農業才是陽關道。
與會者認為,新興生物工程學科事關人類的長遠福祉,為此,不僅需要秉持客觀、理性、審慎的態度,而且需要學術界承擔起責任和道德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