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美國超市轉了一圈,看到好多轉基因食品

2021-02-21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徐實】

徐實:生物製藥專家,投資顧問

上一篇探討轉基因農作物的文章引起了熱議。支持和反對轉基因技術的人士,也許各有各的考慮。無論支持也好,反對也好,大家都應該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

反轉人士最喜歡拿美國說事,幾年前就有人吵吵「轉基因食品是美國的生物武器」,理由是「美國人自己不吃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都是專門出口中國、用來毒害炎黃子孫的」。這種說法當然荒誕不經,很多科學家和官方媒體都出來闢謠。可是謠言的頑強超乎人們的想像,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一口咬定美國人絕不吃轉基因食品,沒完沒了地在微信上轉發相關的文章。

其實只要稍微搜索一下國外網站,應該很容易弄清事實。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早就把美國農業部批准上市的轉基因農作物列表放在官方網站上了,土豆、馬鈴薯、玉米、大豆什麼的都有,各位看官儘管去看。【1】

美國超市的轉基因食品不在少數

為了更加直觀地說明問題,筆者在美國出差的時候特意做了一次實地調查,這應該是最有說服力的。接下來咱們看圖說話,文中照片均拍攝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Ralphs超市。Ralphs是美國西海岸著名的連鎖超市,它貨架上的食物非常有代表性。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美國尚未全面實行轉基因食品的強制標識制度,這就意味著默認食品中可以使用轉基因農作物作為原材料,而不必特別標明。但是美國存在非轉基因食品的自願標識制度,食品生產商可以在經過認證和自願的基礎上,標明自己的產品不含轉基因農作物的原材料。

圖1:Mazola牌玉米油

咱們先來看看圖1這桶ACH公司生產的Mazola牌玉米油。標籤上的英文主要是營養成分、使用說明、安全提示和生產廠家的信息,沒一個字提到轉基因。但是ACH公司的官方網站上明確寫著,該公司使用轉基因農作物生產食品,但是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這是安全的;然後捎帶說一句「我們也提供有機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2】。這桶沒有轉基因標識的玉米油,其實就是用轉基因玉米榨出來的。美國大健康網絡媒體Mercola的非轉基因食品購買指南也佐證了這一點【3】。

圖2:Wesson牌蔬菜油

無獨有偶,圖2中Wesson牌蔬菜油的標籤上也沒有轉基因標識。為了這個事情,持有Wesson商標的ConAgra公司2011年還遭到了消費者的起訴,因為Wesson牌食用油的標籤上有「純天然」(100% Natural)的字樣,而Wesson牌的芥花籽油、蔬菜油和調和油均含有轉基因農作物的成分【4】。曠日持久的官司持續到2015年,消費者的集團訴訟才在加州法院得到了有限的支持【5】。可是仔細看一下,Wesson牌食用油的標籤上部、Wesson商標的正上方仍然寫著「純天然」(100% Natural)的字樣,而且標籤上還是沒有轉基因標識。

圖3:有非轉基因標識的豆腐

圖4:非轉基因食品標識

沒有使用轉基因農作物成分的食品,反倒有著明確的標識。例如圖3中這塊House Foods牌豆腐,包裝盒上有一個標有Non GMO的小圖標,放大後就是圖4的樣子,一隻蝴蝶停在草葉上。圖標中的Non GMO project.com代表一個專門做非轉基因食品的認證的非政府組織(NGO),該組織的名稱Non-GMO project翻譯成中文就是「非基因修飾生物工程」。食品生產商可以自願邀請該組織來做認證,證明食品在生產加工中完全沒有使用轉基因農作物的原材料。在超市裡,帶有同樣非轉基因食品標識的商品還有很多,例如圖5中的小番茄。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圖5:帶有非轉基因食品標識的小番茄

簡而言之,美國市場上出售大量沒有轉基因標識的轉基因食品,而擁有標識的反而是非轉基因食品。這種做法背後有著明確的邏輯——美國食品行業普遍認為已獲批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因此不需要特別標註,特別標註轉基因食品可能給人帶來轉基因食品不安全的暗示。為什麼非轉基因食品反倒有標識呢?這個道理其實和「有機食品」背後的邏輯是相似的。

有機食品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化肥。但是,科學地使用(不是粗放濫用)農藥和化肥並不會對食品質量造成負面影響。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超市看到的瓜果蔬菜、袋裝糧食的標籤上,並未標註「生產中使用過農藥、化肥」。但是,有機食品大可將「生產中沒有使用過農藥、化肥」作為一種賣點來吸引具有特殊喜好的消費者。同理,如果沒有客觀證據證明已獲批上市的轉基因食品不安全,強制性標註轉基因食品反而會給公眾帶來不必要的猜疑乃至恐慌。但是,非轉基因食品的第三方認證同樣可以成為吸引具有特殊喜好的消費者的賣點,這合情合理。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不排斥農業技術和轉基因食品的消費者,愛買什麼就買什麼。熱愛有機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的消費者,完全可以依照認證標識去購買。只是有機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相對來說一定會貴一些,因為它們的單產更低、所需田間管理更多,導致產生單位數量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更多。既然商品價值取決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那麼這些食品貴得合情合理。

有人問,難道中國人不能只吃「純天然」有機食品嗎?為什麼非要用農藥化肥、上轉基因農作物?問這些問題的人恐怕對農業經濟缺少直觀的認識。權威自然科學期刊《自然》刊載的論文顯示,與一般種植方式相比,有機食品的種植方式會導致農作物產量減少13%-34%【6】。自然科學期刊《Plos One》的薈萃分析顯示,轉基因技術使得農藥用量減少37%,農作物產量增加22%,而農民的利潤增加了68%【7】。由此可見,轉基因等農業技術的經濟性非常明顯。

假如中國只種植「純天然」有機食品,生產食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會大大增加,不光糧食要漲價,消耗飼料的肉類同樣要漲價。40元一斤的有機土雞肉,普通工薪族一個月能得吃幾次?民國時代中國幾乎沒有化工產業,造不出農藥化肥,全國生產的都是「純天然」有機食品,只可惜它們餵不飽全國人民——《劍橋中華民國史》記載的大規模饑荒就有11起;而根據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推算,民國每年有300萬-700萬人死於飢餓【8】。這段歷史還不那麼遙遠,不應該剛吃幾天飽飯就開始問「何不食肉糜」。

部分真話的危害性可能更大

也有許多人這樣質疑:「就算轉基因農作物確實能夠增產,能保證轉基因食物對人體沒有危害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轉基因食物能夠產生危害。那麼在這方面證據出現之前,對轉基因食物的安全性存疑可以理解,但是滿大街宣傳轉基因食物有害就有問題了。如前文所說,依靠編故事來宣傳自己的觀點是不道德的。很多反轉基因人士倒不認為自己在編故事,我看到他們在很多自媒體上反覆強調「法國科學家塞拉利尼的實驗證明轉基因食物致癌」。這個事情值得拿出來好好說說,它到底是事實還是謠言?

客觀地說,塞拉利尼的實驗無法證明轉基因食物致癌,因為這個實驗的設計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塞拉利尼的論文起先於2012年發表於自然科學期刊《食品與化學毒理》,由於其實驗設計的不合理性廣受科學界質疑,該期刊於2013年11月將塞拉利尼的論文撤稿【9】。塞拉利尼事件倒是說明一個深刻的真理——造成誤導和欺騙的未必是徹頭徹尾的謊言,很有可能是部分的真話。謊言相對而言容易被拆穿,而部分的真話則不然,所以其危害性反而可能更大。

塞拉利尼的實驗是這樣設計的【10】:100隻雄性大鼠和100隻雌性大鼠,各隨機分10個組。其中1個組餵非轉基因玉米作為對照,3個組餵不同劑量的GM NK603轉基因玉米(具有草甘膦農藥抗性),3個組餵施用過草甘膦農藥的GM NK603轉基因玉米,最後3個組直接在飼料中加點草甘膦農藥。然後所有大鼠飼養18個月,觀察其腫瘤發生率和壽命。而後實驗數據顯示,吃過轉基因玉米的大鼠的腫瘤發生率貌似高了那麼一點。

外行多數看不出門道,而內行才知道問題所在。即便塞拉利尼的數據沒有造假,也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因為這個實驗設計有兩個硬傷:

1. 使用的實驗動物太少,不具有統計意義(Statistical Power)。

人和人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比方說,兩個人在飯館裡吃了同一道菜,A啥事沒有,B回家就鬧肚子,這種事情很常見。其實動物也是一樣,個體差異不可忽略。也正因為如此,動物實驗一定要有足夠大的樣本,才能克服動物個體差異造成的隨機影響。

一般來說,在生物製藥行業的毒理學動物實驗中,每個實驗組使用50隻大鼠還差不多,使用30隻以下大鼠就容易出現數據不穩定。每組使用15隻以下大鼠的實驗基本等於兒戲,可重複性極差,無論是風投機構還是藥監部門都無法接受這樣粗劣的數據。塞拉利尼的實驗中,一組才10隻大鼠,個體差異造成的隨機影響足以掩蓋食物的作用。

2. 塞拉利尼的實驗使用的是Sprague Dawley大鼠品系,這個大鼠品系很容易產生自發腫瘤。

其實這倒不難解釋,動物的癌症是體內細胞突變積累的結果,隨著動物不斷衰老,體內細胞積累的突變增多,就會自發出現腫瘤。即使沒有任何環境汙染的因素,人類也會產生自發腫瘤。早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就發現了人類的自發腫瘤,並將其命名為Karkinos(希臘語中的「螃蟹」),這個詞到後來演變成了英語中的Cancer(癌症)【11】。

大鼠也和人一樣,會隨著衰老產生自發腫瘤。大鼠的平均壽命也就2年不到,塞拉利尼的實驗持續18個月還多,已經逼近了大鼠的壽命上限,此時大鼠的自發腫瘤就不能忽略了。早在1973年,權威的自然科學期刊《癌症研究》就刊發了關於Sprague Dawley大鼠自發腫瘤的論文【12】。該論文指出,連續餵養18個月的360隻Sprague Dawley大鼠,有45%出現自發腫瘤。

換句話說,哪怕天天給大鼠餵有機食品,只要養上18個月,大鼠照樣有一半出現自發腫瘤。塞拉利尼那個連續觀察大鼠18個月的實驗純屬兒戲。如果非要做一個持續18個月的毒理實驗,也應該使用貝格爾犬、樹鼩、食蟹猴之類壽命比較長的動物,而且18個月的觀察期應該選在動物的「青壯年時期」而非生命後期。

對轉基因食物的熱議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唯有用事實說話,相關探討才能最終回歸理性,產生建設性的效果。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公眾對該話題的關注恰恰為科普工作提供了良機,對提高公眾的科學文化素養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ISAAA官方網站:http://www.isaaa.org/gmapprovaldatabase/approvedeventsin/default.asp?CountryID=US&Country=United%20States%20of%20America

【2】Mazola玉米油官方網站:http://www.mazola.com/healthandwellness/about-gmos.aspx

【3】Mercola Non-GMO shopping guide: http://files.meetup.com/958994/GMObrochure.pdf

【4】http://articles.mercola.com/sites/articles/archive/2011/11/25/wesson-oil-contains-gmo.aspx

【5】https://www.law360.com/articles/624430/11-statewide-classes-ok-d-in-conagra-100-natural-oil-row

【6】《Nature》: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85/n7397/abs/nature11069.html

【7】《Plos One》: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11629

【8】趣歷史:http://m.qulishi.com/news/201609/124363.html

【9】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S%C3%A9ralini_affair#Scientific_evaluation

【10】《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8691512005637

【11】http://www.bigertech.com/origin-of-cancer/

【12】《Cancer Research》:http://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canres/33/11/2768.full.pdf

微博@觀察者網每月有不可描述活動,老司機請提高警惕⚠️

轉載規範請後臺回覆:轉載

合作/廣告/投放/溝通

pr@guancha.cn

QQ 2920915625

微信上看不到的,觀察者網App上都有!

如何獲得?

相關焦點

  • 轉基因食品品牌大清單,看到好多熟悉名字,淚!
    |【阿波羅雪糕APOLLO】醃製品:【四洲紫菜FOUR SEAS SEAWEEDS】|【金龜嘜LADYBIRD】|【果之皇KOS】薯片類:【旺旺WANT WANT】|【紳士牌PLANTERS】|【童星點心面MATSUDABABYSTAR NOODLE】|【桃哈多粟米條TOHATOCARAMELCORN】|【卡樂B CALBEE】|【卡樂B.粟一燒
  • 轉基因食品的危害與鑑別!
    轉自陽光社區現在市場上轉基因食品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針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危害也越來越多的被大家拿出來討論
  • 美帝超市裡那些食品標籤啥含義?各種術語也看暈?一貼教你全弄懂
    雖說美國食品安全算是挺有保障的,但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是有很多不清晰的灰色地帶,例如美國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是實行自願標識制度,也就是說
  • 轉基因食品致癌?歐美人都不吃轉基因?這次終於有權威說法了
    我想明確的告訴大家,轉基因安不安全是有明確的權威結論,也就是轉基因作為一項技術是中性的,這個中性的技術研發出來的產品是需要對它進行一系列的安全性評價。只有經過安全性評價的轉基因產品才能上市,上市的轉基因產品它的安全性和傳統的食品是等同的。也就是說,經過安全性評價以後審批上市的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是等同於傳統食品。
  • 一個有著巨大爭議的悟空問答(科學篇):如何看待轉基因食品?
    可以說轉基因食品安全不安全的話題由來已久!轉基因植物技術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最早進行轉基因食品研究是美國,此後轉基因食品開始逐漸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由此【轉基因食品】帶來的安全性問題正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著激烈的辯論。推廣者(所有轉基因利益相關方包括僱傭的水軍磚家)說說什麼?
  • 全球首例丨美國批准轉基因三文魚銷售,開創動物轉基因裡程碑
    美國當地時間11月19日,UPI華盛頓報導:本周四,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了轉基因三文魚在美國境內的銷售
  • 香港環保組織提供的轉基因食品品牌,震驚!
    即使忽略轉基因食物的生物有害性問題,若大量引進外來轉基因農作物,則將威脅中國全體國民賴以為生的長遠食物和種植業的國家安全。這並非危言聳聽! 中國農業部已經批准種植的轉基因農作物有:甜椒、西紅柿、土豆;主糧作物有玉米、水稻。今後可能陸續批准的農作物有小麥、甘薯、穀子、花生等。進口的轉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子油、大豆等。目前只有花生油不是轉基因的。麥當勞、肯德基的食品基本全部是轉基因的。豬、牛、雞飼料是轉基因玉米、轉基因大豆。
  • 科普|轉基因食品會改變我們的基因?
    這也能解釋剛才的第二個問題,轉基因食物有什麼好處,當然轉基因食物還可以有很多其他的優良性狀,比如有利於農業種植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食物還會有一些小分子的毒性物質,比如毒蘑菇的鵝膏蕈鹼,黃麴黴的黃麴黴素,都是一些能夠被我們人體攝入的小分子物質。轉基因作物會不會產生這些有毒物質呢?
  • 【資訊】美媒:轉基因食品是中國所有恐懼的總和
    有關轉基因食品的爭論就是這種困境的縮影。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1月25日以《中國所有恐懼的總和:轉基因食品》為題報導稱,長期以來,自給自足在中國一直有著宗教般重要的意義;而據官方說法,中國的糧食自給率達到95%,也就是每年產量近6億噸。但是,鑑於中國人對肉類的需求已經達到每年人均約50公斤並接近歐洲的城市居民水平,中國需要進口穀物(主要是大豆和玉米)用作動物飼料。
  • 轉基因大豆影響老鼠壽命及生殖
    「發展與環境安全論壇·食品安全與可持續農業2014」26日在京閉幕。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30多位來自美國、英國、瑞士、丹麥、德國、法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阿根廷、印度和中國的專家和農業實踐者共聚北京,分享新技術在各國應用的新經驗,還特別關注了已有30多年歷史的轉基因作物研發、生產和食用帶來的全球性問題。  近年來,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與否的討論,形成了「挺轉」與「反轉」兩派。
  • 【光明網評論員】且慢斷言「轉基因產品造福於民」
    光明網評論員:今天(10月20日)有消息說,16日至17日在武漢舉行的「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國際研討會」發表與會科學家共識文件,建議中國政府抓住機遇,推進轉基因生產應用。據說,共識文件斷言「轉基因方法對人和動物沒有任何負面影響」。這次國際研討會是由中國科學院與美國科學院共同主辦的。
  • 香港環保組織提供的轉基因食品品牌!
    因為轉基因作物有三個主要生物特點:一是對原始的野生農作物具有逐滅作用,一旦大規模種植了轉基因作物,當地原始野生農作物將被驅逐絕滅,這一點已被國內外大量種植地的實踐證明,不再屬於理論問題;二是大多數轉基因產品都是絕育產品,就象騾子,不能複製繁殖。
  • 美國小夥在中國逛超市,逛一圈後感嘆:美國人的悲傷中國不會懂
    說起逛超市,相信大家都是非常喜歡的,尤其是在大採購的時候,一次性買一大堆東西總是能讓人開心的,但中國的超市大多數都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花樣,所以逛久了之後也就習慣了,但是外國人在中國逛超市的時候,卻經常被中國超市震住!
  • 肄業博士舉報國家轉基因檢測中心造假,到底造了什麼假?危及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9月18日、19日連續兩天,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的肄業博士生魏景亮在網上發文稱,其所在研究所的農業部轉基因動物及飼料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有多項造假行為。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食品與營養學院教授羅雲波看來,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和鑑別能力,所謂「造假」的危害,在輿論中已經被過度放大。 羅雲波認為,「帽子戴得很大,叫『國家轉基因檢測中心』,實際上這個帽子不應該這樣戴,它只是『之一』,農業部至少有四十多個。它是眾多的中心裡有這種資質的一個,而且是運行得很少的一個中心。
  • 轉基因三文魚獲批准出售!這些圖片對比讓你......
    (溫哥華中文網綜合訊)加拿大批准出售轉基因鮭魚(也稱三文魚),開轉基因肉製品上市先例。包括「生態行動中心」在內的一些加拿大環保組織和消費者團體對聯邦政府的決定感到失望。他們關注這種轉基因三文魚的成長過程,並擔心養殖的魚會逃脫並與野生鮭魚混合,導致魚類種群的變化。此外他們還批評政府沒有要求在出售的轉基因鮭魚產品時貼上轉基因標籤。
  • 韓國消費到底高不高,最直觀的就是去韓國超市轉一圈
    看到這種大個塑料瓶裝的啤酒,不由讓我想起俄羅斯超市售賣的啤酒,類似這種包裝,俄羅斯售賣的很便宜,酒精度數在9度,容量在1.5L的大約折合人民幣10元左右,於是趕緊湊過去一看,天啦,韓國超市賣的價格是俄羅斯的3倍左右,而且是同樣的酒精度數和容量
  • 牛頭馬面帶她去陰間轉了一圈!
    後來我工人去找問仙婆請她姐小叔出來,她姐小叔上來就說他在下面很苦,他在下面的過世父母不理他,他全身血淋淋的很難受,他想提醒他大嫂幫他做法事,他說他只是輕輕推,沒想到會讓她傷那麼重,。。後來我工人的姐姐轉院到南寧大醫院被搶救了回來,在她大姐清醒點後打電話給妹妹(我工人)說:「妹啊,我昏迷這幾天去了很遠的地方啊,我看到兩個牛頭馬面的人帶我經過一個像監獄的地方,那裡關了很多無頭或無手特別恐怖的人,而且看到小叔全身血淋淋坐在一個監房的角落裡,當時我想衝過去打他,但被牛頭馬面拉住,後來我又走到一個有河的地方,有兩個老婆婆拿一把很大的指甲鉗要幫我剪指甲,我害怕就跑,這時我聽到那兩個老婆婆互相說
  • 美國頒布基改食品標識法規,卻遭國內媒體篡改以誤導群眾
    針對此項基改食品標識法規規範,新華社報導(不少媒體轉載)說:(美國農業部的)新標準規定,轉基因食品的標註閾值是5%,轉基因成分含量高於5%的食品,就必須向消費者披露轉基因信息。同時,農業農村部羽下媒體基因農業網報導說:「新標準規定,生物工程食品披露的閾值是5%,也就是說,生物工程成分在5%以下,都可以不必披露。」。
  • CNN:正在到來的食物災難,轉基因大豆乾擾內分泌損傷肝腎
    特別的,人們可能會對美國的食品供應安全性方面有一個強烈的印象,那就是:美國環保部肯定會強制規範農業化學試劑(如殺蟲劑和除草劑)的使用,並限定其在食品和飲用水中所允許的殘留量。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導 外媒稱,當國際社會上周在世界糧食日提高食品安全意識之際,13億中國人因進口轉基因大豆面臨嚴重的健康風險。據香港《南華早報》10月22日報導,由於價格便宜,中國家庭和餐館普遍使用大豆油。2013年,北京從美國、巴西和阿根廷進口了6300多萬噸轉基因大豆。
  • H Mart超市:亞洲美食風靡美國@韓國人在美國開的超市
    主題劇「亞洲人愛吃的怪東西」在youtube中的點播次數超90萬,片中以銷售亞洲食材、商品為主的99 Ranch Market(大華超市)上鏡後,陸陸續續的吸引了更多的美國本土美食愛好者蜂擁而至。  曾今一度被美國人認為「怪食物」的諸多亞洲美食,現在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他們的餐桌前。本文講述的是在美國發展已頗具知名度的H Mart韓亞龍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