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自行車上火車,我們到底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2021-02-22 江蘇單車網

小編一早打開微博,就發現有網友@不止騎

大致內容就是5人攜帶自行車在東營南站在得到許可後進站,卻在上車十分鐘之後被迫交錢,否則強制下車。

其實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想必大家也知道鐵路運輸的相關規定。在每張車票的背面,就對乘客的隨身行李要求做了明確規定:

成人20千克,兒童10千克

旅客乘坐動車時

能夠隨身攜帶的物品其長、寬、高之和不能超過130釐米

普鐵的隨身行李長寬高之和不得多於160釐米

小編在查閱相關資料的時候,碰到了很多網友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大家眾說紛紜,有的人說能帶,有的人說不能帶。

小編也希望鐵路局能有更明確的相關法規制度出臺,不要再模稜兩口。

其他地區對於單車能否上火車已經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小編給大家參考一下


香港

鐵路


乘客如欲攜帶單車乘搭港鐵

必須折合單車以確保其符合運載行李的規定

(即行李的長、闊、高總和不超過一百七十釐米

而任何一面的長度不超過一百三十釐米)

便可帶進港鐵處所

若單車的尺寸不符合運載行李的規定

乘客可以在拆除單車前車輪的情況下

達致符合運載行李的規定而進入港鐵處所。

專營巴士

容許乘客攜帶單車進入公司轄下

部份已備有行李架或放置行李位置的巴士

不過乘客必須拆去單車車輪

並須確保其單車於行程中能穩妥地固定

巴士每程只可運載最多一部單車。

臺灣


部分火車專門把最後一節車廂用來留給騎友

車廂內常見的橫向車座都被拆了

把更多的空間留給有序擺放的單車。

國外


在自行車運動普及的一些歐洲國家

比如瑞士的火車還有專門的自行車停車架。

低碳出行已是時代潮流,今後坐火車到異地去騎行的人只會越來越多,不許單車上高鐵這樣簡單的禁令肯定不合時宜。怎麼設計才能更安全,公平地保障其他旅客的出行權利,這是鐵路部門需要深謀遠慮的。

火車上為什麼不應該有單車的一席之地呢?

大家是不是對「單車能否上火車」有自己的意見?

你對國家關於單車的公共設施建設是否也有自己的看法? 

小編在評論區等你!

相關焦點

  • 自行車要哭了:「連小汽車都能上火車,憑什麼自行車都上不去.」
    近年來,隨著騎行遊客的增多,攜帶自行車乘坐鐵路客運列車的現象越發普遍,而由於自行車體積較大,進入客運車廂後不易掌控,對乘客安全出行造成了影響。記者從鐵路南京站方面了解到,以前並沒有相關自行車不能攜帶上車的規定,不過,工作人員也表示,雖然沒有禁止,但是平日裡車站也很少有旅客攜帶自行車上車。新規明確拒絕自行車上火車,是為了旅客安全考慮,值得推行。
  • 便民不能帶上火車的東西除了自行車,還有這些……
    哪些東西不能帶上火車呢?快看,我們為你進行了整理。 近日,上海鐵路局通過官方微博發布公告消息。公告內容是:為進一步確保旅客出行安全和鐵路站車秩序,自2015年1月5日起,嚴禁旅客攜帶自行車(含摺疊自行車)和妨礙公共衛生、影響旅客列車車內通行,容易汙損車輛、影響站車環境秩序的物品及動物進站乘車。
  • 自行車上火車,你怎麼看?
  • 從細節做起,談談自行車上火車
    自從1月5號鐵路局出臺「自行車不準帶上火車」的硬規之後,距今也已過了四天。在這四天裡,車友們時刻在關注著事態的進展。
  • 【百姓熱線】自行車到底讓不讓帶上火車?官方給你準確答案!
    據了解,國外不少國家對於自行車帶上火車這一行為是非常寬容甚至火車還設有專門的自行車車廂。  資料圖:歐洲國家的可攜帶自行車的火車但是在我國,鐵路部門規定:嚴禁旅客攜帶自行車(含摺疊自行車),確實要攜帶自行車的需提前辦理託運。為此。記者專門聯繫了延吉車站的相關工作人員詢問此事。
  • 【吐槽】自行車不能帶上火車,國外怎麼做
    根據鐵路部門相關規定,禁止或限制運輸的物品主要包括:法律、法規、規章中規定的危險品、彈藥和承運人不能判明性質的化工產品;動物及妨礙公共衛生(包括有惡臭等異味)的物品;能夠損壞或汙染車輛的物品;規格或重量超過免費攜帶範圍的物品都不能帶上火車。乘坐火車,旅客免費攜帶品的重量和體積是:兒童(含免費兒童)10千克,外交人員35千克,其他旅客20千克。
  • 【教程】如何帶自行車上火車
    站長君這次又把車弄上火車了,於是把多年來帶車上硬座硬臥的經驗和大家分享:
  • 自行車火車託運經歷分享
    ❸中鐵快運(火車託運)          是群老大-行者-李老師強烈推薦的,因為他騎行四方,川藏滇黔等較遠的地方都騎行過,他就是用火車託運的方法把車提前運過去,然後自己坐火車到達目的地,騎行行程結束後再把車託運回來,自己坐火車回來。                    好吧,那就拿師傅的車做小白鼠了,誰要他是我師傅呢,哈哈!
  • 去遠方 自行車不讓上火車怎麼辦
    但近日一則廣州南站禁止攜帶自行車進站乘車的新聞,讓騎友們不淡定了,騎行是為了走的更遠,看更多的風景,現在禁止運輸,以後還怎麼去遠方? 對於自行車能否上火車,各地的規定不一,廣州南站目前是禁止,上海鐵路局表示乘客在江浙滬皖三省一市坐火車,想攜帶自行車上車的話是可以的,但是要把輪子拆卸掉,而且車身的長寬高之和不超過130釐米(高鐵、動車)、160釐米(普通列車)。 那麼想坐火車去長途騎行,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自行車運輸問題呢?
  • 關於禁止攜帶自行車上火車的那件事!
    畢竟中國每年的春運,返鄉民眾大包小包的行李,暫時禁止攜帶自行車乘車相信廣大的騎友們都能夠理解;但若這是一個長期的禁令,我們先不要去謾罵官方的這項禁令帶給騎友們多大的困擾,是否我們能夠先自行探討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不是也跟我們(可能)曾經帶給車上其他乘客困擾所造成?
  • 舊金山社交距離新規定 戶外相距30尺
    舊金山30日祭出社交距離新規定,限制民眾在戶外必須相距30呎以上。有舊金山居民表示,這項規定或許有些矯枉過正,但安全還是比較重要。舊金山開始實施30尺的社交距離新規定。(Getty Images)     舊金山先前規定社交距離為6尺,而且外出運動的民眾無需戴口罩。30日上路的新規定要求,在30尺內會擦身而過的民眾必須戴上口罩。舊金山公共衛生局官員阿拉貢(Tomás Aragon)29日表示,為了配合舊金山市漫長的放寬限制過程,新規定是為了改變社會常態。
  • 西班牙:謝謝中國,歐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西班牙網友推特上留言,謝謝中國,歐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夜讀|錢要一億億掙,路要一步步走
    他們單位「每周寫一文」的傳統已經有幾年了。我眼見了老公的拖沓推諉不情願,總是捱到規定的最後時間,才連夜趕寫,像個不愛學習的孩子。白天忙著上班,還要寫作業,想來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  但還是從中看到了他的小歡喜、小欣慰。寫到九十九篇的時候,他寫了一段感言:從邁出第一步起,那般不情願,一路走下來,竟然也寫出了近百篇文章。這是歲月的果實,沉甸甸的,結集成冊也不算薄了。
  •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2019年,一部名為《我們與惡的距離》的電視劇在臺灣公共電視臺首播,該劇一經播出便收穫好評不斷,並在第54屆臺灣電視金鐘獎上斬獲多項大獎,女主賈靜雯也因為這部劇成功拿下最佳女主。而本書內容呈現的正是這部高口碑之作的完整劇本及主創訪談。故事從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的兩年後開始,法院門口,品味新聞臺正在進行一場關於李曉明殺人案件審判的針對性報導。
  • 靈魂拷問:禁止帶自行車上高鐵,傷了多少騎行者的心!
    火車上到底為什麼不讓帶自行車呢?
  • 為禁止攜帶自行車乘坐火車而點讚
    從1月5 日起,旅客禁止攜帶自行車(含摺疊自行車)等易影響旅客列車車內通行、容易汙損鐵路車輛、影響站車環境秩序的物品乘坐火車。 應該說這是一項非常及時的淨化列車環境、維護旅客安全的舉措。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提高,旅客出行所攜帶的物品也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旅客攜帶可攜式、摺疊式自行車乘車的情況屢見不鮮。
  • 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新作」封神!
    在此情形下,轉換思路,走現實派的路線,無疑是個明智之舉。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已經更新到第六集,作為一部現象劇,在豆瓣達到9.3分的高度,實屬罕見。《我們與惡的距離》便取材改編於「小燈泡事件」。那麼觀眾會有疑問,李曉明幹出這樣喪心病狂的事情是為什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 桂林一天清走1300多輛共享自行車,什麼情況?
    近日,桂林市城管委召集市交警支隊、市城管支隊、城市管理信息中心等部門再次集體約談美團、哈羅、街兔、永安共享自行車企業負責人,提出更加嚴格的管控要求,市城管執法部門聯合市交警部門將對無序投放、違停亂象的共享自行車全部暫扣收繳,同時依法嚴厲處罰,取消投放運營資格,退出桂林市場。
  • 在日本騎自行車,到底有什麼特別?
    不僅大街小巷都可看到自行車的身影,更是形成了日本獨特的單車文化。在日本騎車遊玩,有什麼優點呢?(安利向)日本騎行遊玩的優點:1. 日本空氣品質好,騎行時不會因空氣品質而產生不適。2. 路邊便利店、自動販賣機較多,補給問題不需要擔心。3.
  • 聽創始人講述Ironman(二):鐵人三項比賽的順序和距離是怎麼來的?
    眾所周知,鐵人三項 Ironman 的比賽順序和距離是:3.8KM遊泳+180KM自行車+全程馬拉松,關於這個順序的由來有很多說法,1是說符合人類的進化規律,先是水裡🏊,然後趴著🚲,最後直立🏃;也有說跑步跑不動了可以停下來走;騎車騎不動了可能會摔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