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大多存在疲勞、無力、行走速度下降、記憶減退等問題,但是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重視,也沒有想到乏力、走路慢和記憶下降是有關係的。其實這些症狀提示老年人可能存在衰弱症候群。
衰弱是指老年人生理儲備能力下降導致抗環境壓力和抗疾病能力減退的一種狀態。從臨床醫學的角度對衰弱的描述為「老齡,軀體狀況差,有慢性健康問題,脆弱,缺乏肌肉力量或韌性,功能受損且威脅到個人獨立生存的能力,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這是一種老年症候群,在早期階段可以逆轉,到中晚期治療就非常困難了。下面這張圖解釋了衰弱的表現。
研究發現衰弱與失智症之間存在正相關且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同時有學者發現衰弱症患者在智能狀態量表中的得分較無衰弱症和衰弱症前期的人群低,失智症合併衰弱症患者也更容易出現病殘、失能、住院等不良結局。我們團隊對重醫一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人進行了研究,也發現行走速度下降和輕度認知障礙是相關的,當老人行走速度小於0.73米/秒時,認知下降的風險增加。所以,早期幹預衰弱狀態對於預防失智症十分重要。
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逆轉衰弱,因此營養和運動成為幹預衰弱的主要手段。這裡,我們主要討論營養問題。
衰弱老年人大多存在著營養問題,但他們通常認為只要不出現臨床症狀就沒有必要就醫及重視,從而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認知度不夠,但如果衰弱老年人能從營養的角度給予幹預是可以改善其衰弱狀況。
營養幹預的主要內容是強調足夠的蛋白質和充足的能量攝取。從40~70歲,進食量大約減少25%,尤其是合併單一飲食傾向者可能會導致營養攝入不足。所以應當強調每餐攝入足量蛋白質的重要性,有研究建議老年人總蛋白質攝入量可增加到1.2~1.5 g/(kg·d)。
其次,為將肌蛋白合成最大化,蛋白質中胺基酸的種類也需要有所選擇。有研究表明,亮氨酸激活了蛋白質合成的信號通路,它促蛋白質合成能力比其它胺基酸高10倍,富含亮氨酸的飲食攝入可能增強肌肉強度,如:牛奶、乳製品、蛋、豬肉、牛肉、雞肉、全谷、葉菜、燕麥和小麥胚芽等。此外,還有研究證明,乳清蛋白比酪蛋白和酪蛋白水解產物能更有效刺激老年人餐後肌蛋白增加,如:魚、蝦、貝類的肉、奶製品。
因此,蛋白質攝入的質和量至關重要,既要優質,又要足量。
有研究顯示衰弱人群奶類的攝入遠遠低於正常老年人,因此需攝入奶類製品,對改善老年人的整體衰弱狀況有好處。建議每天飲用500ml牛奶。
研究顯示衰弱老人豬肉的攝入高於正常人群,因此,建議多食用脂肪含量低的蛋類、禽肉和魚類,如果喜歡食用豬肉,也最好選用瘦肉。
有研究發現衰弱人群對於蔬菜和水果的攝入不達標的比例高於正常人群,而且蔬菜中富含維生素C和大量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蠕動,預防老年便秘,老年人應多食。
當衰弱老人出現進食困難、消化吸收減退時,可考慮給予營養強化食品,以補充攝入不足。但應注意,應在醫務人員或營養師指導下進行補充,不可擅自補充營養製劑,以免營養過度,引發其他疾病。
作者:餘洋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病科
審校:呂洋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病科
老年記憶障礙門診
2. 就診時間: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3. 就診地點:重醫一院2號樓老年病科門診
4. 諮詢電話:023-8901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