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事熱點
近日,美國研究人員發表在《環境與健康展望》的研究稱,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CO2)升高將致上億人營養不良。也許有一天,我們將面臨一個到處都是食物,但吃什麼都沒有營養的世界?
據悉,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人主要從植物中獲取日常所需的大部分蛋白質。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許多生態學家就認識到,空氣中CO2含量的升高可能會對植物產生重大影響。為了評估未來蛋白質缺乏的風險,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綜合分析了高濃度CO2環境中,農作物培育實驗數據和聯合國全球人口飲食信息等數據。他們發現,在大氣CO2濃度升高情況下,水稻、小麥、大麥和馬鈴薯的蛋白質含量會分別下降7.6%、7.8%、14.1%和6.4%。
數據分析顯示,如果全球CO2排放趨勢不變,到2050年,目前已經飽受蛋白質缺乏影響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人民將面臨更大挑戰,而以水稻和小麥為日常蛋白質來源的南亞國家也將面臨蛋白質缺乏風險,僅印度就將有5300萬人日常蛋白質攝入不足。
此外,CO2濃度升高不僅會造成上億人蛋白質攝入不足,還可能導致更多人貧血。2015年,邁爾斯就曾發表研究報告稱,CO2排放量增加可能導致全球大約2億人缺鋅。
那麼,環境中CO2含量升高為什麼會導致植物中微量元素減少呢?有人用「生物量稀釋」來進行解釋:由於CO2的增加促進了光合作用,植物產生的碳水化合物往往多於它們自身生長和代謝的需要,這些多餘的澱粉和糖儲備在液泡裡,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超出了原來的水平,而其他微量元素等營養素的含量則隨之下降了。
更為可怕的是,此前有文章報導稱,全球物種大滅絕或因CO2濃度升高。文章表示,自寒武紀以來(大約為5.42億年前),全球大氣中的CO2變化趨勢與冰期、間冰期的關係,顯示了在大氣CO2濃度與小行星撞擊事件以及大規模的火山噴發事件之間的相關性。
目前,地球正面臨新一輪的CO2濃度上升,這再次為我們敲響警鐘!
綁定醫緯達微信後,點擊「閱讀原文」,即刻免登錄查看更多醫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