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圖片來源於香港消委會
香港消委會在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以一般消費者身份,從超級市場、食品店及專門售賣刺身的食肆,購買了31款聲稱是三文魚(又稱鮭魚)及19款聲稱是吞拿魚(又稱金槍魚)食品的樣本進行檢測。
申明:文內所有數據均來源於香港消委會,無任何商業性植入,質尚生活圈與文內品牌無任何利益關係。
遍布全國的「元気壽司「和經常出現在各種香港攻略中的「魚尚壽司」這次居然被檢出蟲卵或寄生蟲線蟲!
但兩個樣本發現線蟲時,蟲都已經沒有蠕動,不能確定是否是活蟲。
話又說回來,只要檢出了線蟲,活不活的對於我這種怕死鬼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哭)。
也許你會問,吃的時候能看到線蟲嗎?
不能,少吃即真理。
這次測評的19款吞拿魚刺身樣品中,就有10款的重金屬「甲基汞」含量超標!
根據現行的相關規定:固體/液體食物(包括魚類)的總汞(包含甲基汞)最高準許濃度為每公斤0.5毫克,也就是0.5ppm。
根據食品法典委員(CodexAlimentariusCommission)的相關規定:重金屬甲基汞的含量限值為1.2毫克,即1.2ppm,測評中有兩款樣品都超過了這個限值!
根據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規定,假設育齡婦女的體重為60kg,則每周攝入甲基汞的限量為96微克;
若以本次測評中甲基汞含量最高的樣品為例,一片12g的刺身甲基汞含量高達1.48ppm,如果每周進食6片該樣品就會超過限量!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提醒,吃進過量甲基汞可損害人體神經系統,尤其是發育中的腦部,雖然人體可自然排出,但孕婦和兒童應避免進食甲基汞含量較高的魚類,而計劃懷孕的婦女應在最少一年前開始避免進食甲基汞含量高的魚類。
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假三文魚(用虹鱒魚代替三文魚混淆消費者)事件,讓我這個吃貨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在店裡吃過三文魚,也一度發誓等自己瘦下來,一定要去正宗的日料店吃一次正宗的三文魚刺身。
然而,食材都是從日本空運來的日本連鎖餐廳「稻庭養助」(紅磡店),有一款三文魚的樣本也被檢出是使用虹鱒魚代替的。
Tips:淡水養殖的虹鱒魚常含有寄生蟲,可直接寄生人體,生吃風險極大!
來自日本的老牌海鮮店「焱丸水產」裡餐牌標示的藍鰭吞拿魚刺身,實為價格便宜一半的大眼吞拿魚,吃貨的心又被扎了一下。
雖然小助理身邊很多朋友都不理解,我們已經爬到了食物鏈頂端為什麼還要吃生食,唔,我想這大概只有吃貨能懂吧!
重溫本期科普視頻請戳
#你是生食黨還是熟食黨?#
按照慣例,留言區參與話題討論,送大禮!
【小編後記】本公眾號不以盈利為目的,無關任何商業利益,並沒有商業軟性廣告植入,測評結果僅對來樣負責。眾所周知,品牌並非完全等同於品質,在眾多自說自話的品牌和言過其詞的廣告中,如何分辨出高品質的產品,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確是難事。我們的初衷和目的是:通過檢測,將真正的品質帶給所有人。
ps:如有未註明作者及出處信息或圖片,請版權所有者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補上,感謝您的辛勤創作。
視頻製作:科普界小明
數據來源:香港消委會
採編:操碎心的老母親
圖文編輯:lemon、Romance
手繪插畫:徐一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