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人體尿液裡不含蛋白質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質,但當腎臟發生病變時,隨血液循環流動的蛋白質流經腎臟時,因為腎臟濾過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質「漏網」。蛋白質漏進尿液從尿道排出來形成了蛋白尿。尿蛋白越高說明腎臟濾過功能越差,這是衡量腎臟功能的重要指標。
尿內出現蛋白稱為蛋白尿,也即尿蛋白。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規檢查測不出,當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規檢查可以測出即為蛋白尿。蛋白尿是腎臟病的常見表現,全身性疾病亦可出現蛋白尿。
老規矩,從輕到重說。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致分為5層:
完全正常
第1層
微小病變腎病
膜性一期腎病
輕度繫膜增生腎病
紫癜性腎炎
這部分腎病,有的是因為病理類型預後較好,有的是還沒發展到嚴重的程度,是完全有可能將尿蛋白定量降到0.15g以下、完全正常的。
0.5g以內
第2層
中度繫膜增生腎病
從腎病的遠期評估來看,0.5g很少會引起腎功能受損,此病如果強求降到0.15g,有時候會得不償失。
1g以內
第3層
重度繫膜增生腎病
IgA腎病
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
從第3層開始,病理類型就不太好治療了,能將蛋白定量在1g以下,基本已達到目標。
3.5g以內
第4層
膜性腎病
膜增生性腎病
從第4層開始,我們的關注點就不止是蛋白尿了,其它的併發症也是重點。膜性腎病,最容易並發血栓。而膜增生性腎病,是所有腎綜類型中,併發症最多、預後最差的一種。
蛋白……不重要了
第5層
糖尿病腎病
狼瘡性腎病
對於西醫來說,糖尿病腎病的治療難點在於:無藥可治,只能控糖降壓。雷公藤對糖腎會起到一點作用,但至今不知何故。狼瘡性腎病如果在活躍期,兇猛勢頭很嚇人。對於這兩種病,治療是以原發病為主,避免進入尿毒症或是造成多器官衰竭,蛋白倒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