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牛糞篝火、拜年搶年糕、偷送煙荷包、臉上抹黑灰……東北達斡爾族同胞的春節習俗豐富多彩,非常有趣。
達斡爾族的春節很長,從正月初一一直過到正月十六,而且每天都有講究。他們普遍認為,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馬日,初六是牛日,初七是人日。其節慶活動均與這一天是什麼日有關。
臘月三十,達斡爾族家家戶戶殺牛宰羊,蒸饅頭,包餃子,燉方肉,為春節預備各種美食,還要在大門口外堆起一大堆幹牛糞,等待燃牛糞篝火。
除夕早晨,家家把庭院打掃乾淨,意謂「把所有的不好留給昨天,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除夕下午,全家人帶著供品到先人的墓地祭掃,回家後,還要在家中祭祖。祭祖時不設神龕和牌位,全家人向西而跪,燒幾炷香,磕幾個頭,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然後全家人坐在一起美餐一頓,啃牛蹄子,談天說地,聊個通宵。
除夕傍晚,各家門前都要掛起紅燈或冰燈,並把門口堆放的牛糞堆點燃。一時間,整個村屯被火光、燈光映紅照亮,充滿濃濃的節日氛圍。人們圍著牛糞篝火載歌載舞,家中長輩還要把大塊烀好的方肉、饅頭、餃子等扔進火堆裡,以祈求人畜平安、五穀豐登。這種習俗可能與達斡爾族同胞信奉「火神」有關。
與燃牛糞篝火同時進行的,是家中的「亮化工程」。所有房間要點明燈火,以圖「亮亮堂堂迎新年」。牛糞篝火結束後,全家人回到屋內,圍坐在火炕上,一起玩遊戲、講古說今,熱熱鬧鬧地「守夜」。午夜時分,家家煮「迎春餃子」,接著舉行拜年儀式,晚輩要給老人磕頭,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初一早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庭院,淨水潑街。然後人人穿上節日盛裝,姑娘媳婦們還要戴上花,梳洗完畢後挨家挨戶去拜年,恭賀新禧。拜年時,拜年者一進門,主人就要把事先準備好的年糕拿出來,拜年者要搶著吃,以示「親如一家」,同時預示著「生活年年高」。
春節期間,達斡爾族屯子裡還會舉辦各種娛樂活動,如跳舞、打冰球、玩「阿尼卡」。婦女還有一項重要活動,就是把自家最好的菸葉分成多份,與奶皮、糕點、凍肉等包在一起,送給親友長輩。在達斡爾族人看來,煙是待客必不可少的禮物。青年男女在一起跳舞時,姑娘們還要將繡好的煙荷包偷偷送給心愛的人。收到禮物的小夥子興奮之餘,也須為姑娘保密,不得向外人透露他們的戀愛消息。
正月十六是達斡爾族春節的結束之日。這一天,達斡爾族還有一個有趣的節日習俗:大家互相追逐打鬧,爭搶往別人臉上抹黑灰。這一天因此又被稱為「黑灰日」。這天早晨,青年男女們把家中的鍋底黑灰抹在自己臉上、手上,然後跑出家門,見人就往對方的臉上抹灰。屯子裡笑聲一片,人們奔跑著,塗抹著,歡笑著,場面類似傣族的潑水節。這一天,人們都期望自己的臉上能被別人抹上黑灰,據說黑灰抹得越多,這一年就越有福氣,所謂「黑灰多多,福氣旺旺」。一天下來,村裡的青年男女個個都成了「黑包公」,但卻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