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年?這些習俗頗為有趣!

2021-03-03 烏拉特前旗文體旅遊廣電

燃牛糞篝火、拜年搶年糕、偷送煙荷包、臉上抹黑灰……東北達斡爾族同胞的春節習俗豐富多彩,非常有趣。

達斡爾族的春節很長,從正月初一一直過到正月十六,而且每天都有講究。他們普遍認為,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馬日,初六是牛日,初七是人日。其節慶活動均與這一天是什麼日有關。

臘月三十,達斡爾族家家戶戶殺牛宰羊,蒸饅頭,包餃子,燉方肉,為春節預備各種美食,還要在大門口外堆起一大堆幹牛糞,等待燃牛糞篝火。

除夕早晨,家家把庭院打掃乾淨,意謂「把所有的不好留給昨天,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除夕下午,全家人帶著供品到先人的墓地祭掃,回家後,還要在家中祭祖。祭祖時不設神龕和牌位,全家人向西而跪,燒幾炷香,磕幾個頭,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然後全家人坐在一起美餐一頓,啃牛蹄子,談天說地,聊個通宵。

除夕傍晚,各家門前都要掛起紅燈或冰燈,並把門口堆放的牛糞堆點燃。一時間,整個村屯被火光、燈光映紅照亮,充滿濃濃的節日氛圍。人們圍著牛糞篝火載歌載舞,家中長輩還要把大塊烀好的方肉、饅頭、餃子等扔進火堆裡,以祈求人畜平安、五穀豐登。這種習俗可能與達斡爾族同胞信奉「火神」有關。

與燃牛糞篝火同時進行的,是家中的「亮化工程」。所有房間要點明燈火,以圖「亮亮堂堂迎新年」。牛糞篝火結束後,全家人回到屋內,圍坐在火炕上,一起玩遊戲、講古說今,熱熱鬧鬧地「守夜」。午夜時分,家家煮「迎春餃子」,接著舉行拜年儀式,晚輩要給老人磕頭,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初一早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庭院,淨水潑街。然後人人穿上節日盛裝,姑娘媳婦們還要戴上花,梳洗完畢後挨家挨戶去拜年,恭賀新禧。拜年時,拜年者一進門,主人就要把事先準備好的年糕拿出來,拜年者要搶著吃,以示「親如一家」,同時預示著「生活年年高」

春節期間,達斡爾族屯子裡還會舉辦各種娛樂活動,如跳舞、打冰球、玩「阿尼卡」。婦女還有一項重要活動,就是把自家最好的菸葉分成多份,與奶皮、糕點、凍肉等包在一起,送給親友長輩。在達斡爾族人看來,煙是待客必不可少的禮物。青年男女在一起跳舞時,姑娘們還要將繡好的煙荷包偷偷送給心愛的人。收到禮物的小夥子興奮之餘,也須為姑娘保密,不得向外人透露他們的戀愛消息。

正月十六是達斡爾族春節的結束之日。這一天,達斡爾族還有一個有趣的節日習俗:大家互相追逐打鬧,爭搶往別人臉上抹黑灰。這一天因此又被稱為「黑灰日」。這天早晨,青年男女們把家中的鍋底黑灰抹在自己臉上、手上,然後跑出家門,見人就往對方的臉上抹灰。屯子裡笑聲一片,人們奔跑著,塗抹著,歡笑著,場面類似傣族的潑水節。這一天,人們都期望自己的臉上能被別人抹上黑灰,據說黑灰抹得越多,這一年就越有福氣,所謂「黑灰多多,福氣旺旺」。一天下來,村裡的青年男女個個都成了「黑包公」,但卻樂此不疲。

相關焦點

  • 越南人過年的傳統文化:包粽子
    對越南人來說,春節是濃鬱了民族文化特色的最重要傳統節日。春節前,全家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包粽子、聊起天來也是一個美好的習俗。
  • 農曆新年傳統習俗的由來原來挺有趣!
    很多在加拿大的華人也會多多少少地按照習俗慶祝春節來臨,原來很多年俗由來已久,而且還蠻有趣的! 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的習俗原來在堯舜時代已有,因為「塵」和「陳」諧音,掃塵寓意「除陳布新」,把一切晦氣、惡運掃出家外,辭舊迎新,期待更好的一年。
  • 【圍觀】春節臨近 少數民族服飾迎來熱銷
    隨著春節的臨近,市民們開始購置過年新衣,少數民族服飾也迎來了熱銷。
  • 「絢麗民族風 彰顯國際範」——天水街道舉辦「少數民族文化節」
    天水街道黨工委書記邵偉華首先代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致辭,他向上級領導部門以及轄區民族工作骨幹表達感謝,簡單回顧了街道民族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及民族工作的精品特色,並向大家介紹了武林廣場的「王者歸來」,廣場裸眼3D燈光秀、「八少女」音樂噴泉等項目的精彩亮相,號召廣大少數民族人士傳承、傳播少數民族文化,創建現代文明,並積極投身到服務保障G20的行動中來。
  • 中國之外的春節:越南人過春節的習俗
    派壓歲錢也是越南人過年的傳統習俗人民日報歐洲網訊,受中國文化影響,自古以來每逢春節過年
  • 過年不洗澡、不洗腳?各地過春節的奇葩習俗
    關於春節有很多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這些習俗中有一些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有一些卻讓人覺得奇葩。
  • 過年穿新衣!廣南這些民族服裝很走俏!
    過大年,穿新衣,一直是過春節的一個習俗,人們穿上多姿多彩的春節新衣,寓意著新年新氣象。隨著春節臨近,各少數民族群眾也開始購置過年新衣,少數民族服飾火爆春節市場。
  • 臺灣同胞身著漢服遊福州西湖:在大陸過年很不錯
    人民網福州2月5日電 (崔貝迪、詹偉業、王銑)2月3日,天朗氣清,在福建福州的西湖公園內,一組組臺灣家庭身著漢服遊園泛舟,在亭臺水榭、畫舫曲觴中盡情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 「吃」文化:亞派為您奉上春節不可錯過的十大傳統美食
    是深受中國漢族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根據文獻記載,春節時候吃餃子這種習俗至遲在明代已經出現。到了清代,這種習俗已經非常廣泛,已經把它固定下來。這種習俗和中國古代的計時法有關係,中國古代用十二地支來記錄每一天的時間。
  • 白沙民俗體育,很有趣
    此次活動項目設有「踩氣球」 、「三人拔河」、 「趕豬賽跑」 、「踩高蹺」、」定點投籃」、「巧夾檳榔」、「一分鐘跳繩」、「採龍蛋」、「掌上明珠」等多項有趣的活動項目,無論大人小孩都可參與,現場吸引了許多群眾自發參與。「加油加油……」記者在各項目賽點前看到參賽者們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還為正在比賽的參賽者們吶喊助威。
  • 「大掃除」「紅包」等過年習俗的英文怎麼說?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歲節(年節)。每每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大掃除,那麼大掃除的英文表達你會嗎?
  • 原 創|:男俊女美的少數民族,不是混血勝似混血的明星!
    我們大天朝的少數民族,一直都有很多的俊男靚女。 在娛樂圈這兒看臉要顏值舔屏的世界裡,當然少數民族的明星似乎更勝一籌。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哪些少數民族的明星最受人關注?  時而很霸氣時,時而很溫柔, 但是這些都掩蓋不了她是一個逗比的本質。
  • 春節習俗:大年初二習俗有什麼
    我國的節日文化影響了周邊的很多國家,而在國內春節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節日,每年的這個日子,都是大家最團圓的時候。春節的習俗每個地方都是各不相同的,尤其是大年初二的習俗每個地方更是千差萬別。今天小編來給您分析,大年初二的春節習俗都有哪些呢?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這一天廣東有個重要風俗就是「回娘家」,客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回娘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
  • 中華習俗:過年為什麼要「守歲」?不守不行嗎?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過大年(圖片:出自〔清〕《昇平樂事圖冊》,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黃曆新年,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節日,也是一年之歲首
  • 【中韓文化】—— 傳統服飾
    在中韓兩國的傳統佳節中,除了豐富的傳統美食,各具特色的傳統服飾,也可謂一大亮點。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兩國的傳統服飾——韓服與漢服。      在韓國,每逢重要節日,人們大多會以傳統服飾來表現節日氣氛。以剛剛過去的中秋節(추석)為例,節日當天,不少家族仍保留著換上新制韓服,進行祭祀活動的傳統。時至今日,韓國人在傳統節日或有婚慶喜事的日子裡,都有穿韓服的習俗。
  • 臺灣人有趣的結婚習俗
    臺灣人的結婚習俗裡面有很多好玩的事情,特別是南部人(臺中以南地區),很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習俗都是保留著的
  • 論過年發紅包習俗.
    不知道大家是因為什麼喜歡過年的呢?小編小時候是因為過年可以穿新衣服,有很多好吃的,可以領壓歲錢。
  • 禮儀能投 古禮重拾 「傳承傳統文化、重拾傳統禮儀」雲能基建團員青年在行動
    8月28日,為聚焦基建公司團委年度「堅守初心、凝聚群心、聚焦中心」志願服務品牌活動創建計劃的推進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