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傳統習俗的由來原來挺有趣!

2021-02-23 超級生活

農曆新年快到了!很多在加拿大的華人也會多多少少地按照習俗慶祝春節來臨,原來很多年俗由來已久,而且還蠻有趣的!


 

春節前掃塵搞衛生的習俗原來在堯舜時代已有,因為「塵」和「陳」諧音,掃塵寓意「除陳布新」,把一切晦氣、惡運掃出家外,辭舊迎新,期待更好的一年。

 

猴年正月初一在2月8號,在加國不是假期(除了卑詩省剛好是Family Day),不知多少人還會整夜不眠守歲迎初一呢?守歲最早記載於西晉時代,象徵著驅走邪瘟病疫,迎接如意好運。古時候年長者守歲是為了「辭舊歲」,表示珍惜光陰 ,而年輕人則是為了延長父母壽命。

 

正月初三是赤口,根據習俗,當天會易生口角,不宜外出拜年,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赤口亦為「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所以自然容易發生爭執了。「赤」也含「赤貧」之意,如果當天外出衝犯赤狗,後果就是捱窮了。而且傳說初三晚上「老鼠娶親」,為免打擾,所以會提早睡覺。

 

新年習俗中怎麼少得了派紅包!以前的紅包原本只是一張包著錢的紅紙,因為紅色代表好運。長輩送給晚輩的紅包稱為壓歲錢,「歲」和「崇」諧音,壓歲就如壓住邪崇,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平安度歲了!以前民間更認為當妖魔鬼怪想害孩子時,孩子可用這些錢賄賂它們,化險為夷呢! 

你又打算怎樣慶祝新年呢?在新年期間,TD將參與多個賀年慶祝活動,歡迎你蒞臨參加,快上網 td.com/newyear 了解TD參與的新春慶祝活動,一同喜迎新歲,歡度猴年吧!

相關焦點

  • 【習俗】說說寧明農曆7月14鬼節當天殺鴨吃鴨習俗的由來
    艾特微信給您成本低、性價比高、專業性強、見效快的新型廣告每年到了農曆七月十四鬼節當天總會看到寧明人家家戶戶都在殺鴨吃鴨,用殺好的鴨子來祭祀先人。每到鬼節這一天南寧各個菜市所賣的鴨子基本都能賣完,很暢銷。寧明人在鬼節當天只殺鴨,不殺雞。為何寧明鬼節有殺鴨吃鴨的傳統和習俗呢?
  • 日本過新年有「打新娘屁股」習俗!
    正因為此,日本許多的傳統民俗也受到影響。如今的每年1月15日,在日本被稱為「小正月」。過去,日本也有農曆,也過農曆的春節。但是,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脫亞入歐」,廢除了農曆,把新年當春節過了。這樣,公曆的1月,在日本又被稱為「正月」。到了1月15日,許多地方都要舉行別具特色傳統民俗活動,「正月打新娘屁股」就是其中之一。
  • 【傳統文化】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年?這些習俗頗為有趣!
    燃牛糞篝火、拜年搶年糕、偷送煙荷包、臉上抹黑灰……東北達斡爾族同胞的春節習俗豐富多彩,非常有趣。達斡爾族的春節很長,從正月初一一直過到正月十六,而且每天都有講究。他們普遍認為,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馬日,初六是牛日,初七是人日。其節慶活動均與這一天是什麼日有關。
  • 2017感恩節是幾月幾日 感恩節的由來
    導語:感恩節是美國的傳統節日,比美國的歷史還要悠久,至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 臘月初一吃炒豆 這個習俗你可知道?
    家住呼和浩特市團結小區的高大娘今年79歲了,昨日清晨,老人早早地起來,把前晚準備好的黃豆拿出來開始小火翻炒,家人一起床便品嘗到了香噴噴的炒黃豆。原來,昨天是農曆臘月初一,老人說,北方有臘月初一吃炒豆的習俗,把一年的災難病痛像嚼豆子那樣咬碎,準備迎接新的一年。然而,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知道這一習俗的並不多。  高大娘的祖籍在山西。老人說,記得小時候家鄉有這樣的習俗。當時家裡姊妹兄弟5個,生活條件特別艱苦,但到了一些特別的日子,高大娘的母親都會給他們準備該吃的東西。
  • 新年快樂 | 新年習俗,濃濃的年味.
    中國新年,即現代漢語中的"春節",是傳統農曆歲末年初更迭之際一個重要的中國節日。
  • 錦繡中華「2017農曆新年倒數」
    大年三十晚,錦繡中華將舉辦大型「農曆新年倒數」演出,跟所有華人朋友們進行新年跨年夜。不僅僅是華人族裔們緊鑼密鼓的籌辦著各類新年節目,今年最特別的是許多來自不同族裔的朋友們都爭先參與我們的「2017農曆新年倒數」演出。大量讓人驚喜的精品演出,將於錦繡中華免費開放給所有觀眾。錦繡中華「2017農曆新年倒數」是由錦繡中華主辦,著名策劃公司火花演藝協辦。
  • 臺灣人有趣的結婚習俗
    臺灣人的結婚習俗裡面有很多好玩的事情,特別是南部人(臺中以南地區),很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習俗都是保留著的
  • 越南春節 | 那些你不知道的越南春節習俗
    傳統春節期間,越南人民舉行多項傳統風俗活動,祈求新年平安、幸運、安康、興旺。這個時候,遠離家鄉的親人也回家團聚,探親訪友,派紅包和舉行祈求儀式。 每年農曆臘月23至30,家家戶戶都要祭掃祖墳。把水果鮮花獻到祖先墳前,請祖先靈魂回家過年。這是一種普遍習俗,體現了後人對前輩和逝者的孝順和尊敬,同時也體現越南民族的飲水思源道理。
  • 新年吃素習俗 | 舌尖上的素食中國年
    ▲點擊關注,素食菜譜匯中國許多地方都有新年第一天吃素的習俗
  • 愚人節的由來
    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曆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 的魚」。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 漫談春節習俗 | 正月十一「子婿日」
    子婿日是春節期間富有特色的中國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一,此日是嶽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 春節習俗 | 「發紅包」
    春節習俗 | 年前習俗之「發紅包」春節習俗是中國人在春節期間的習慣風俗,中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鬱的各地域特色。發紅包的由來(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每年春節期間有發紅包的習俗,部分地區是已婚者發給未結婚的親友。發紅包的習慣一般只存在於比較親近的親戚朋友之間。也有部分地區,新年發紅包的範圍比較廣泛,例如鄰居家的小朋友、普通交情的同事之間都有可能發紅包,但這種紅包內的金額往往比較小,紅包裡放上10元、20元等。
  • 明天小年,這些習俗你得懂!
    重拾那些舊習俗,今年的年味,或許能夠更濃鬱。【小年傳統】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稱「小年」,也被稱為灶王節。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民間,小年的習俗有很多。
  • 中國攝影旅遊網祝大家:新年快樂!
    中國古代民間早有過年的傳統,古時新年曾專指幹支歷的「立春」,節氣立春時,陰陽轉化、陽和起蟄、品物皆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後由於曆法變動,新年通常指農曆正月初一。按照舊習俗,從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掃塵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或正月十九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即現在所說的「春節期間」;如果從預備「年貨」開始計算,大約從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進入年關大忙。
  • 逐被淡忘的傳統:「新山」為何不過「社」 | 弘道堂
    王琛發說,習俗往往是古人的智慧發揮在社會調節的安排上。他說,古時候的「春社」是熱鬧的日子,代表土地誕,人們感恩土地,又在土地上慶祝各種活動;春社之前,往往會做很多準備。但是,對於尚在守孝的一家人來說,他們沒有理由到外邊去參加節慶同樂。反過來,他們在這個大眾同樂的準備期間,自家人放棄外邊的遊樂,一起上墳探望和安慰新逝世先人的在天之靈,這樣就通過習俗來體現人間的道義。
  • 2016農曆新年
  • 「大掃除」「紅包」等過年習俗的英文怎麼說?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歲節(年節)。每每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大掃除,那麼大掃除的英文表達你會嗎?
  • 【揭秘韓國】韓國新年:韓國春節是什麼時候?
    在韓國,「農曆新年」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全國放假3天,這也是全年最長的法定假日。新年期間,全家團圓、祭祖、拜年、敬神禮佛以及各式街頭慶典,仍然以韓國傳統的民俗特色完整傳承著。除夕—新年,1月1日、2日為國度規則的公休日。
  • 惠方卷的由來,果然跟你想的一樣歪
    而堅持不能切開必須整根吃完的習俗,據說也代表著「緣不會斷」的意思,只是~每年節分這天女生們吃惠方卷的畫面,的確很難不讓人多想wwww但更意外的是,這有點エロ的惠方卷,真正的由來竟然也跟エロ有關!?不過一位網民卻意外發現到這惠方卷的由來,還存在著另一種「大人用」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