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說說寧明農曆7月14鬼節當天殺鴨吃鴨習俗的由來

2021-02-28 寧明圈

全城招租

讓微信帶您不可思議的營銷效果」「本地新聞本地信息全在手指尖」
2015最新潮利器,廣告投放、品牌推廣、戶外廣告,只有您想不到,沒有我們做不到!艾特微信給您成本低、性價比高、專業性強、見效快的新型廣告


每年到了農曆七月十四鬼節當天總會看到寧明人家家戶戶都在殺鴨吃鴨,用殺好的鴨子來祭祀先人。每到鬼節這一天南寧各個菜市所賣的鴨子基本都能賣完,很暢銷。寧明人在鬼節當天只殺鴨,不殺雞。為何寧明鬼節有殺鴨吃鴨的傳統和習俗呢?這個習俗又是從何而來的…

相傳在很久以前,人們都是從開春時候,即三、四月份開始養鴨子,大約四至五個月後,也就是「鬼節」這段時間是鴨子長成的季節。由於古代人們生活比較貧苦,只有到節日才捨得殺鴨子吃。於是一到鬼節家家戶戶到了「鬼節」就殺鴨子,吃鴨子,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鬼節就吃鴨子。後來,則被不同地方的人們賦予了各種各樣的傳說,大體上就是驅魔闢邪之意。



在鬼節當天,或者前一兩天寧明很多菜市都聚集超出平時兩倍的鴨子賣,鴨子擺在攤上讓市民選購。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四,中元節(有些地方是7月15)俗稱鬼節,是廣西壯族民間祭祀祖先最隆的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做米粉、餈粑、糖糕作為晚餐殺鴨祭祀祖先。相傳,已作古的祖先在陰間被一道「奈河」隔住,需殺鴨祭祀,讓鴨子把祭品馱過河。因此,他們把殺好熟好的鴨除了在廳堂共祭外,還要把鴨擺在門口祭拜,然後焚燒黑、紫、藍、黃、白等五色紙剪成的衣服和紙錢,讓鴨帶去給祖先作一年穿用。此俗沿襲至今。

市民們在攤前排隊準備買剛殺好的鴨子。。。


還有另一個更為流傳的說法就是,傳說鬼節是陰間鬼門打開的日子,鬼們會到陽間「遊玩一會」。不過歡樂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不一會鬼門就要關上了。大鬼小鬼爭先恐後的「回家」,要是鬼門關上前還沒進去的話就要變成孤魂野鬼,魂飛魄散了。但是過鬼門要路過奈河,過奈河要經過奈何橋才行,可是只有一條奈何橋,這是鬼擠鬼,擠死鬼啊。更鬱悶的是鬼們都不會遊泳啊,所以我們的祖先為了能讓鬼們能各回鬼家就在鬼節這一天讓家家戶戶都殺鴨子,讓鴨子們渡鬼過河,最後,這就成了鬼節吃鴨的習俗……

相關焦點

  • 農曆新年傳統習俗的由來原來挺有趣!
    農曆新年快到了!很多在加拿大的華人也會多多少少地按照習俗慶祝春節來臨,原來很多年俗由來已久,而且還蠻有趣的!
  • 【漲姿勢】你懂得河池人為嘛過鬼節一定要吃鴨咩?
    漢族人有過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的習俗,無論道教或者佛教在這一天都要舉行盛的儀式。道教把正月十五第一次月圓稱為上元(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七月的第一個月圓日稱為中元。而佛教則把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稱為「盂蘭盆節」。
  • 雲南摸奶節習俗:大街上美女乳房可以隨便摸?
    雲南摸奶節據傳是彝族的習俗,每年鬼節,為了防止處女被戰死沙場的冤魂擄走,男子在這天可以隨便摸女子胸部,而女人也認為這是吉利的表現。
  • 說一下關於「鬼節」的那些事兒
    今天是2020年的9月2日,星期三。庚子年(鼠年)七月十五,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中元節的來歷關於中元節的來歷,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重生之數。七月則是一個吉祥月,孝親月。
  • 春節習俗:大年初二習俗有什麼
    春節的習俗每個地方都是各不相同的,尤其是大年初二的習俗每個地方更是千差萬別。今天小編來給您分析,大年初二的春節習俗都有哪些呢?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 臘月初一吃炒豆 這個習俗你可知道?
    家住呼和浩特市團結小區的高大娘今年79歲了,昨日清晨,老人早早地起來,把前晚準備好的黃豆拿出來開始小火翻炒,家人一起床便品嘗到了香噴噴的炒黃豆。原來,昨天是農曆臘月初一,老人說,北方有臘月初一吃炒豆的習俗,把一年的災難病痛像嚼豆子那樣咬碎,準備迎接新的一年。然而,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知道這一習俗的並不多。  高大娘的祖籍在山西。老人說,記得小時候家鄉有這樣的習俗。當時家裡姊妹兄弟5個,生活條件特別艱苦,但到了一些特別的日子,高大娘的母親都會給他們準備該吃的東西。
  • 特別的閏六月,你必須知道的那些習俗!
    2017年7月23日,即大暑後的第一天,丁酉雞年農曆「閏六月」到來。「閏六月」意味著什麼?意味著2017年的農曆六月共有59天。
  • 陵水元宵節:自製椰子月耙祭祖,抬公舞獅鬧「將貢」習俗!
    在農曆正月十四這一天,陵水多數人家都會自製椰子月耙,食材主要有:糯米粉或麵粉、花生、椰子絲、紅糖等。
  • 2017感恩節是幾月幾日 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在美國也是一個闔家團聚的節日,大家會聚在一起吃美味的烤火雞大餐和玩遊戲,很有意思。那麼這樣美好的節日你知道2017感恩節是幾月幾日嗎?感恩節的由來是什麼?感恩節有什麼習俗呢?2017感恩節是幾月幾日感恩節2017年11月23日 農曆 十月初六 感恩節。
  • 漫談春節習俗 | 正月十一「子婿日」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一,此日是嶽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子婿由來古早時期的中國習俗,已婚婦女不能無故擅自歸寧,所以大年初二回娘家時,多半由娘家兄弟前來迎接。這一道手續在科技發逹的現代,都己變成電話邀請。
  • 春節習俗 | 「發紅包」
    春節習俗 | 年前習俗之「發紅包」春節習俗是中國人在春節期間的習慣風俗,中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鬱的各地域特色。常見的春節習俗有拜年、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獅舞龍、掛燈籠等,在春節期間,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習俗。今天是正月初二,我們就聊聊「發紅包」
  • 大年初二有哪些習俗呢?
    大年初二這天有許多的習俗,但是最重要的幾個習俗是迎婿日,祭財神。回娘家  大年初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圖片來自網絡一大早,小兩口便開始為走娘家的事兒精心準備著。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 中秋節:你所不知道的中秋習俗
    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起源於中國,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的發展形成的,賦予濃重的傳奇色彩。對於中秋節,中秋來歷故事備受人們的關注。那麼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下面,一起來看看中秋節由來的故事吧!
  • 民間習俗、大年初二、回門是喜
    正月初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漢族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雞是少不了的,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炒飯取意「大顯身手」;豬脷(舌)取「大利」之意,還有生菜,取意「生財」,蒜喻能寫會算,蔥喻聰明,韭喻長長久久等。比喻勤勞刻苦。
  • 今日「驚蟄」:南方習俗「祭白虎」、「打小人」
  • 日本過新年有「打新娘屁股」習俗!
    如今的每年1月15日,在日本被稱為「小正月」。過去,日本也有農曆,也過農曆的春節。但是,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脫亞入歐」,廢除了農曆,把新年當春節過了。這樣,公曆的1月,在日本又被稱為「正月」。到了1月15日,許多地方都要舉行別具特色傳統民俗活動,「正月打新娘屁股」就是其中之一。
  • 日本「中秋節」 習俗大揭秘!
    中國每年農曆八月十五稱為中秋節,在這天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雖然日本已經不使用陰曆了,但中秋賞月的日子,依然按照農曆來計算。日本人認為中秋的滿月象徵著農作物的收穫,所以他們會在這一天舉行祭祀祈禱豐收,這種習俗流傳至今。「中秋」對日本人來說不僅意味著賞月,還要向神明進獻貢品,感謝神明的賞賜,並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日本沒有中秋吃月餅(月餅・げっぺい)的習慣。在日本想吃中國的月餅,只有找中國商店,種類很少而且價格不菲。
  • 大年初二這些習俗與禁忌,你知道嗎?
    習俗一:回娘家。正月初二回娘家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 明天小年,這些習俗你得懂!
    重拾那些舊習俗,今年的年味,或許能夠更濃鬱。【小年傳統】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稱「小年」,也被稱為灶王節。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民間,小年的習俗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