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養生,將來養醫生。那麼在小暑這一天,該如何養生呢?
清淡飲食 也別丟了蛋白質
小暑前後,氣溫動輒就會在35攝氏度上下。人在攝入食物時,也會增加體內的熱量。夏天如果膳食中魚肉蛋這類蛋白質食物攝入過多,就會感覺更加燥熱難受。多吃蛋白質含量低的蔬菜水果,更有利於讓人感覺清爽。北方地區夏季多乾熱,不需要大量排汗抗潮,所以也不需要吃很多辣椒之類的香辛料。飲食調味以清淡為好。否則,不僅身體經常感覺燥熱,還容易出現皮膚油膩、生痘長瘡之類的麻煩。
晝長夜短 起居宜午休
因為天氣炎熱、夏日晝長夜短、大部分人會晚睡早起,所以在起居方面,人們中午時候可以適當休息,幫助自身恢復身體疲勞。不過也要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
為避免中暑,小暑時節人們應注意防曬、經常洗澡、勤換衣物,這樣可以使皮膚疏鬆、「陽熱」易於發洩。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在出汗以後不要立即洗澡,正所謂「汗出不見溼」,若「汗出見溼,乃生痤瘡」。
小暑要防「暑溼」傷人
小暑時節已入盛夏,中醫認為,暑為陽邪,其性炎熱,為自然界的六氣之一,若暑熱太過,起居不慎,暑氣亦會傷人。專家指出,暑溼偏盛是小暑時期的氣候特點,此時養生重點為消暑寧心,祛溼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