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南方客商,向鶴崗一家米業訂購一批東北大米,要求50斤的包裝,實裝49.9斤即可。
接到訂單,女老闆心中一時糾結。大米打入外地市場,自然十分歡喜。然而,短少斤兩,又實在違背了她的生意良知。
盤桓一番之後,她給對方做出了這樣的回覆:
」實裝還是50斤,按49.9斤收取貨款!「
交易成功,客商高興,米業把原本是消費者的損失,轉嫁給了自己,寧肯利潤微薄。
據說, 一袋50斤的大米,短少一兩,一般不被消費者發現、在意。有人說:「這又何必?」
一兩大米,究竟有多重呢?
」那袋子上,印的是我們的商標啊!企業的聲譽,品牌的價值,不能毀於一兩大米!「
這不止是一個聰慧人的生意經,更是一個遠謀者的人生道。
有太多的人,沒有敗於憨實;有太多的人,卻是敗於機巧。他們貪搶眼皮底下的蠅頭小利,他們搜索詐取財富的小道捷徑,最終被一兩大米絆倒,跌的臉腫鼻青,名裂身敗。
這不,報上登出了數十名「老賴」名單,其中不乏熟識的面孔。上榜人士多是「有心眼」的人,巧取了幾枚銅錢,卻被宣判人格破產。
而真正的智者,則深諳「吃虧是福」,卻虧出了天高路遠、風光無限。
人若稱得出一兩的重量,就是尋著了智慧的天平。
人若掂量出一兩的得舍,就是觸到了生活的真諦。
liunianfeiyu
zazhi
流年蜚語雜誌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