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豆
食用整粒黃豆的時候,一定要煮熟,不然會引起脹氣或消化不良等反應。
尿酸高的人不宜多吃黃豆,以免引起痛風。
從營養的角度來講,黃豆是美味而受人歡迎的優質食材;而從保健的角度來看,黃豆,同樣不失為食療的好選擇。
水性下流,火性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這是中國古人對五行的分類,「稼穡」指的是莊稼生長的意思。
從中醫養生的理論來說,五色入五臟,黃色的東西歸土,入脾胃,所以大部分黃顏色的食物都有健脾胃的功效。
如有脾虛之症,主要表現為食少腹脹、少氣懶言、大便稀溏、肢體倦怠、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等,則可多食黃豆及其製品來加以緩解,比如豆漿、豆汁、豆腐等。
早晨起來喝豆漿,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養脾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黃豆中含有抑胰蛋白酶毒素,能使消化液的消化作用降低,且成熟的黃豆表皮較厚,不容易被牙齒嚼碎。
因此,我們平常在食用整粒黃豆的時候,一定要煮熟,不然會引起脹氣或消化不良等反應。
此外,黃豆每1000克中含有1970毫克的嘌呤,是五穀雜糧中含量最高的一種。經常食用黃豆的人,自身體內的嘌呤含量也會相應升高。
因此,尿酸高的人不宜多吃黃豆,以免引起痛風。普通人在食用黃豆時也要注意適量。
中醫認為,黃豆味甘性平,為滋養強壯藥,治水除溼,祛風熱,活血解毒,用於腳氣、溼痺、黃腫等症效果甚好。
在夏天,有很多人患有溼腳氣,也叫腳癬,民間俗稱「爛腳丫」。溼腳氣會令人瘙癢難當,不論男女全部變成「摳腳大漢」。
而其根源就在於體內溼氣過重,黃豆剛好具有治水除溼、活血解毒的功效,可以進行治療。
黃豆祛腳氣方
選取黃豆50克,砸碎或磨成豆粉,然後放在不鏽鋼盆中煮沸即可。
患者應用所得液體先燻後泡,從而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一般來說每周洗2-3次,到了夏天也可天天洗,很快便可以起到除菌止癢的功效,患者就能輕鬆跟瘙癢症說再見啦。
不僅是溼腳氣,對於扁平疣這類頑固的皮膚病,黃豆同樣療效顯著。曾經有一位老中醫給扁平疣患者這樣一個方子:將黃豆芽煮熟,連湯淡食,一日三餐,吃飽為止。
如此三天為一療程,除黃豆芽外不吃其他任何糧食及油料,第四天改為普通飲食,仍以豆芽為菜。
老中醫用此方試治5例,除一例偷吃其他食物外,其餘4例病患皆在一周內治癒,其中1人全身有瘊子300餘枚。有類似疾患的人,不妨用此方一試。
都說中國人會吃黃豆,說的是中國人會吃味兒,能把一顆小小的黃豆玩轉出花樣兒來。但是讀完這一節,希望讀者能更勝出其他人一籌,懂得吃黃豆的性兒,讓它從味道到營養,將您服侍得稱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