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錫克教】一個整日扛大刀的宗教.

2021-02-19 侶途俠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路上,

看到裹頭髮,滿嘴絡腮鬍,

甚至扛著大刀的神秘男子,

你不必驚訝,也無需好奇。

因為他們只是……信仰錫克教!

不好意思,還是容我詫異一下錫克教徒的五條戒律

1. 終生蓄長鬚發:蓄長發、長鬚表示睿智、博學和大膽、勇猛,是錫克教成年男教徒最重要的標誌。(洗頭髮不累嗎?)

2. 戴發梳:保持頭髮的整潔,也可以促進心靈修煉。(頭髮都裹起來了怎麼梳?)

3. 穿短褲:為了區別於印度教教徒穿著的長衫。(冬天會不會冷啊?)

4. 身佩短劍: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堅強信念。(坐飛機安檢應該過不了吧?)

5. 戴手鐲:鋼手鐲象徵錫克教兄弟永遠團結。(我也買了一個,真的不生鏽。)

錫克教教徒被稱為錫克人,在印度,很驚喜地發現了這個從未認識的宗教。

印度乞丐很多,但錫克教徒中很少有乞丐,因為他們認為乞丐是依附在社會軀體上的毒瘤,早應該剷除。所以錫克人強調勤勞、勇敢,而且內部團結,互為兄弟。

錫克寺往往就是該教的慈善中心。(據說圓頂和天花板的柱子都是用黃金貼的。)

錫克人不允許看見教友落魄而不聞不問。倘若一家錫克人遭遇天災人禍傾家蕩產,周圍的錫克人無論是否與這家人相識,都會伸手相助,絕不會眼看著他們淪為乞丐。

因此錫克寺每天提供免費午餐、住宿,沒有安保人員但是每個人都非常遵守秩序。

錫克教產生於15世紀,是我見過除了巴哈伊教之外,最包容最男女平等的宗教了。在德裡的錫克教徒估計佔了印度人的40%

每一個錫克人都以他們的宗教為自豪~

錫克教沒有神像,他們拜的是經典。他的祭壇上有兩個大箱子,裡面放的是經典,外面用布蓋起來,有兩個人拿著拂塵照顧,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參觀金寺雖然免費,但有一些規矩,所有來客必須脫鞋,赤腳從門口的水池趟過,以表示對錫克教上師的敬意。

而且無論男女老幼,不能光著頭,不是戴帽,就是要用頭巾裹著頭。

最後來一張本女俠的美照

更多關於錫克教可以自行查資料或者研究喲,歡迎私信和我交流喲~

長按二維碼識別

關注我喲~記得為我點讚~

愛你麼麼噠~

   

 

你的喜歡是我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全球人口逾8成有宗教信仰
    來源:【天亞社】《人間福報》 錄入:2012-12-29 根據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發表的最新《全球宗教概觀》報告,在全球69億人口中,有84%的人(58億人)有宗教信仰,其中,基督徒佔32%、伊斯蘭教徒23%、印度教徒15%、佛教徒7%,至於沒有宗教信仰的10億人中,有62%的人住在中國
  • 關於印度錫克教頭巾的那些事
    加拿大新民主黨選出了一位包頭的印度錫克教黨領Jagmeet Singh。
  •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區別,你知道嗎?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不少人區分不清兩者的關係;甚至對地理知識比較匱乏的網友,還誤以為是一個國家。
  • 印度又一網劇因「傷害宗教情感」遭抵制
    印度是世界上宗教色彩最濃厚的國家之一,幾乎人人信教,宗教文化已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而這也導致一些文化活動,特別是影視劇集的創作,一不小心就觸碰到宗教禁區。例如早前,印度珠寶品牌Tanishq曾因一則涉及跨宗教婚姻的廣告,引起印度教徒的強烈不滿;而電視劇《一個合適的男孩》也因印度教女孩與穆斯林男孩的接吻鏡頭遭到抵制。最近,印度又有一部名為《Tandav》的電視劇,因為傷害了部分人的宗教情感而遭抵制。警方甚至對該劇的導演和演員們提出了訴訟,印度信息廣播部也出面要求這部劇進行刪改。
  • 印度國慶慶典,農民衝上大街
    (851) 讀新聞  看世界【素心素食素問  譯自 紐約時報】印度農民為何而抗爭?
  • 馬來西亞五大宗教理事會籲維護國家和諧
    中新社12月25日報導,馬來西亞五大宗教理事會在吉隆坡發表聖誕和元旦祝詞時,呼籲馬來西亞保持豐富的文化和多元宗教,維護國家和諧。
  • 印度《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引發的騷亂死亡人數升至35人
    2月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裡,人們走過在衝突中被燒毀的摩託車。
  • 教宗與各宗教領袖籤署《2020年羅馬和平呼籲》
    在本次聚會中,教宗與各宗教領袖籤署了《2020年羅馬和平呼籲》。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當天下午,教宗帶領信友們在羅馬天壇聖母堂進行祈禱,而猶太教徒、穆斯林和佛教徒也分別由各自領袖帶領,在羅馬市中心的不同地點舉行祈禱活動。
  • 去印度旅遊,這些事要格外當心!
    在德裡火車站,站臺上一名身著鐵路制服的印度人走過來查驗火車票,查驗完後告知他們乘坐的火車取消,需到另外一個火車站乘車。這兩名中國遊客隨即給在印度的中國朋友打電話諮詢,中國朋友提醒這是個騙局。倆人最終發現他們乘坐的火車就停靠在站臺上。這是人民日報記者在印度一個做兼職導遊的朋友劉鑫講的一個故事。
  • 印度裹頭巾的是什麼人?性格彪悍,連印度政府都不敢去惹
    裹頭巾的人,其實是印度的一個少數民族
  • 印媒:印度宗教領袖被判強姦罪,引發擁護者騷亂
    新德裡:周五,在哈裡亞納邦宗教DSS首領犯強姦罪,即將被司法拘留,將於周一被判刑。
  • 亞洲矽谷的眾生相 印度行記系列報導(一)
  • 印度又一宗教大師被捕 信徒:他妄想16000名少女服侍,每天性侵10個
    據印度《今日郵報》(Mail Today)12月20日報導,印度再被曝出宗教大師涉嫌性侵少女。
  • 來點宗教科普
    據統計,世界80%以上的人有宗教信仰,而大部分的宗教都是溫和的教人向善的。如果按人數來統計的話,世界上有四大宗教,分別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他們的分布大概是這樣的:從人數來看,基督教是世界上第一大的宗教,信仰基督教的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和美洲,以國家的人口比例來描述基督教分布的話,大概是這樣的:
  • 拉賈斯坦邦:印度色彩之邦
    第一次去印度就是去印度拉賈斯坦邦,最具有印度味道的一個邦。在拉賈斯坦邦,色彩是吸引旅行者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印度有四個色彩之城,都在拉賈斯坦邦境內:白色之城烏代布爾、藍色之城焦特布爾、粉色之城齋普爾、金色之城傑伊瑟爾梅爾。以下照片是我在2012年2月拍攝於印度拉賈斯坦邦。
  • 美媒:印度宗教節日上,火車碾過人群,造成至少58人死亡
    >的宗教節日上,一列疾馳的火車碾過正在觀看煙花的人群。印度總理莫迪表示,他對事故感到非常悲痛。然而,印度鐵路部副部長馬努基·辛哈在視察事故現場後表示,組織者沒有向鐵路當局通報他們要在事故現場舉行宗教活動的計劃。
  • 《今日印度》:天寒地凍,對面用高功率喇叭播放印度家鄉名曲
    多家印度媒體報導稱,日前班公湖附近實控線對峙區內出現了多部高功率喇叭,整日播放在社交媒體上爆火的印度「經典名曲」《Tunak Tunak Tun》,印度媒體稱前線印軍非常「享受」響徹對峙區的音樂。而對於印度旁遮普地區的印度人來說,這首由北印度傳統弦樂器tumbi演奏的曲目就更加親切了,出門在外聽到家鄉地區的經典曲目,很容易勾起思鄉情緒。
  • 和我的印度之旅好好告個別呀~
    年初因為疫情原因,印度暫停了國際航班服務,也被迫中斷了我的印度之旅,那就正式和它告個別吧。去年因為工作需要從泰國搬到印度常駐,開啟了我的印度之旅。身邊的大多數人聽到我要去印度常駐第一反應都是吃驚,印度那麼危險怎麼會派你一個女生去常駐?!其實剛開始我的內心也是拒絕的,後來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加上隨遇而安的心態,漸漸對印度之行充滿期待。
  • 印度的童婚
    印度的報紙幾乎每年都有大量的版面報導有關童婚的事例。為什麼時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印度還有童婚的現象存在呢?當拉賈斯坦邦礦務部長為幼女舉辦婚禮之事在社會上引起震動、受到指責時,這個邦的首席部長查根納特·博哈裡亞站出來為其辯護,他振振有詞地說,這樣的婚姻雖然有違法律,但符合印度特有的傳統習慣。這就一語道破童婚之所以在印度不能根絕的根本原因。